守护生命 探访浙江疫情集中收治点
记者何玲玲、李亚彪、俞菀
距杭州城南高速不足一公里的梧桐路366号,空荡荡的路边,崭新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就座落于此处。
许多人认为待得无聊的家,却是这里的医护人员难以回去的温暖港湾。
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跨入这个特殊院区,探访为生命守护的那一张张面孔和那些日日夜夜……
↑2月3日,新华社记者俞菀(右)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用对讲机采访微生物检验室内的医护人员。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国家队”的担当
在大多数市民居家隔离的杭州,这里却有四五百人日夜工作而无法回家。“如果加上辅助工作岗位,至少有上千人在这里工作。”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说,“大家不知道今天是大年初几或周几,院里前些日子发布的延长假期的通告,很少有人点击。”
浙大一院拥有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浙江省疫情防控的“国家队”。
这个2019年刚刚落成的院区,到2月4日7点为止,共收治了58例确诊病例,分别安排在两座病房楼内。
“65岁,属于危重型,大家讨论一下要不要转重症监护室,氧饱和相对稳定……”在6号楼二楼会议室,每天早上8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例会后,接下来就是重症会诊。
会议室大屏幕逐一显示着所有收治患者的基本情况,桌上的电脑屏幕通过音视频连线着重症监护室的专家组成员。在屏幕外,坐着包括梁廷波在内的全院顶级专家,医务部、感染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ICU等科室主要负责人,把会议室坐得满满的,就连前些日子在出诊时摔伤的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也每天坐着轮椅坚持前来参会。
隔着一个小小的屏幕,两批顶级专家逐一就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商讨,如何判断患者症状、怎样使用新医疗设备、是否调整救治方案等,用了整整两个小时。
“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最早是1月19日进去的,他们一直工作至今。”院办一位同志介绍说。
浙大一院是收治杭州首例确诊患者的医院。大年初一,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到院里,要求浙大一院担负起治疗全省危重患者责任。浙大一院迅速启用之江院区作为集中收治点。年初二,把庆春院区所有的确诊患者,在半个小时之内全部顺利转移到之江院区。整个之江院区有上千张床位,其中60张-100张可以收治重症患者。
据浙大一院介绍,他们以可靠的检测依据进行流行病学筛查,较早提出隐形病毒携带者成传染源的可能性,要求所有疑似病例住院隔离观察,及时把传播源控制在有限范围内,有效降低了转化率和病死率。到目前为止,感染病例“零漏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当好生命的“守门员”
发热门诊是之江院区收治患者的第一道大门。因为收治新型肺炎病人,之江院区暂缓了普通病房和一般门诊的开放,由其它院区承接,之江院区全部让位于隔离病人。每天四五百名医务人员在一线,加上提供各类保障的有上千人。因为一般门诊由其它院区承担,全院6000多名职工基本没有休假。
冷冷清清的门诊大厅中,身着防护服的医生护士在值班。上午9时许,一对夫妻前来就诊。穿着防护服的护士蒋一萍在大门口询问一下具体情况,就让他们挂号就诊。这对夫妻来到自助挂号机前办完手续,就进入了诊室。
“发热门诊都是一些自行前来的市民,这里是24小时开放的。”蒋一萍说。
一位院办负责人说,之江院区成为集中收治点,从而让其它部门得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整体防控工作中。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无论在一个医院内部,还从整个行业、社会的有效协同上来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才能确保科学、有序、高效。
门诊的下一个流程是检验科。进入检验科,血液检验、生化检验等房间用玻璃墙密闭起来,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紧张有序地穿梭在各种仪器之间。
“这些检验室不是最核心的。”检验科副主任范剑指着一道门说,“那里才是最关键的区域——核酸检测室。”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室同外界完全隔离,院里专门在这里加一道门。记者跨进小门,手持对讲机,向玻璃墙里的医护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得知这里需要对患者的痰液等进行检验,核酸检测结果如果是阳性的话,那么患者就会从疑似转为确诊。“我们的工作相当于‘守门员’,无论患者确诊,还是出院,都要经过我们这一道关。一点都不能错,压力是很大的。”
据范剑介绍,除了本院收治的病人外,全省确诊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有的也送过来,因此来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多,三个病区已经基本满员,刚刚又开放了第四个病区。只有24小时不间断,才能满足这样强度的工作量,范剑最多时一天接过300多个电话。
“三个战场”中的“硬核”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浙大一院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中流砥柱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浙大一院目前有99个党支部2735名党员,职工中党员占比将近50%。工作中,公立医院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力充分发挥出来,2000多名党员冲锋在前,400多名党员主动请战上一线。每每遇到难题,就“找党员”“找支部书记”。
在之江院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月28日和1月30日,隔离病房中,来自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病科、呼吸内科的50多名党员先后成立抗击疫情第一临时党支部和抗击疫情第二临时党支部。大家重温入党誓言,10余名医务人员火线提出入党申请。
之江院区,并不是浙大一院的唯一战场。按照梁廷波的说法,他们有“三个战场”。
除了院内战场外,作为省级专家组组长单位,浙大一院还牵头制定浙江省诊疗规范,派专家赴温州、舟山等11个地市会诊疑难危重病人。在省外,作为国家医疗队核心成员,已有三批次12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2位医务人员受国家卫健委和国家防控督导组指派,赴省外督导。
按照规定,连续两次核酸检验呈阴性,就达到出院标准了。然而浙大一院对此慎之又慎,坚持三次检验呈阴性后再出院。
“过两天,之江院区就应该有几例病人可以达到出院标准,我们很欣慰,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梁廷波说。
截至2月3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829例,现有重症病例58例,累计出院48例。
入夜,街头万籁俱寂。浙大一院依然灯火通明。急诊门口,一位匆匆而来的小男孩走到护士台前,放下一个信封,敬了一个少先队礼、鞠了一个躬,又匆匆消失在夜幕中。
蓝白相间的卡通信封中,是9张百元、5张20元钞票和一封感谢信。习惯性地掏出仪器迎上前,准备为小男孩测体温的护士章莹猝不及防,呆愣当场……
2019年刚刚入职的章莹,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就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统计数据显示,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开始,浙江有将近50万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把自己交给了疫情防治一线,成为一道又一道把病毒同千家万户隔离开来的“防护网”,结实而又温暖。
↑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2月5日版面。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