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吕朝晖:制定机动车回收报废管理办法
温州网讯 “僵尸车极大地占用城市道路和停车资源,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交通管理,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年又是温州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最重要的一年,亟待引起重视。”本次市“两会”,市政协常委吕朝晖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僵尸车整治全面推进全市机动车回收报废工作的提案》,呼吁市政府出台相应举措,让温州争取成为全国机动车报废回收试点城市,破解僵尸车难题。
全国首创
地方立法治理僵尸车
据了解,2018年,温州市制定《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时,开展了“最不受欢迎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市民对“僵尸车”可谓深恶痛绝。为此,温州市文明办等部门积极回应市民呼声,创新性地将“僵尸车”管理处置作为《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点内容之一,对“僵尸车”的处置进行明确规定(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免费停车泊位持续停放超过30天,由公安机关和综合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驶离;拒不驶离,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将车辆拖移到指定地点),在全国首创了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僵尸车整治。
2019年2月,公安交警、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在各县(市、区)按照《条例》要求,开展了专项整治,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排查了“僵尸车”5108辆,督促车主自行处理了1851辆“僵尸车”,强制拖移2992辆。
加快推进
“僵尸车”报废速度
虽然我市“僵尸车”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僵尸车整治和机动车回收报废还存在仅靠公安交警、综合执法部门的突击性整治。新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在201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我市没有出台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想从事该行业的企业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目前温州市仅有一家从事机动车回收报废,回收报废价格严重背离报废车本身价值,造成车主没有内在经济驱动等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9.6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37.7万辆,近几年汽车每年增加量均达10多万辆。按照汽车使用的年限和报废里程的测算,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的报废车可能将达10万~12万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如此体量的现状,吕朝晖担忧:“如果仅靠公安交警、综合执法部门的突击性整治,僵尸车挤占公共资源、影响城市交通与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还将持续存在,甚至僵尸车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因此,吕朝晖委员建议,由商务部门牵头,发改、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综合执法、文明办等部门单位参与,建立积极有效、职责清晰的工作机制,以规范有序的机动车回收报废机制推动僵尸车整治;建议由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出台有温州特色的机动车回收报废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机动车回收报废工作各环节责任主体与工作流程,确保“僵尸车”管理整治取得有序有效的成果;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准入门槛已经进一步放宽,对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申请条件也更改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存储、拆解场地、设备设施和相应的技术人员,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要抓紧明确企业申报条件、运行规范标准,让更多的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机动车回收报废行业,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由公安交警部门牵头,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以“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简化机动车车报废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僵尸车”报废环节,建立更加简捷、便民、高效的回收报废处理系统程序,全面加快推进“僵尸车”报废速度和效率。
“僵尸车”整治
有助于推进循环经济
吕朝晖委员认为,僵尸车有效整治还需要保持前期的高压态势,引导全民参与。建议文明办牵头,会同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和辖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和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合力,严格执行落实《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政策措施,巩固前期“僵尸车”整治成果。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僵尸车”整治行动,进行举报,扩大“僵尸车”整治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准入门槛已经进一步放宽,温州汽车保有量在全国地级市居前列,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和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如果让机动车回收报废工作正常起来,让僵尸车不再僵卧在道路上、小区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经济的大产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建议温州抓紧落实举措,延续、巩固前期这项创新性的整治工作成效,从实施细则、工作机制上进行制度推动,让温州争取成为全国机动车报废回收试点城市。”吕朝晖说。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王乐乐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