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温州有座“仙人桥”,美得像童话世界

温州网 2020-05-18 07:13:23
仙人桥,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旅游点,也是温州永嘉又一处藏在深谷人未识的壮观地貌景观。

  仙人桥,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旅游点,也是温州永嘉又一处藏在深谷人未识的壮观地貌景观。

  竹径幽谷出药材

  5月3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因为头天的倾盆大雨已把天上的云层都消耗干净了。仙人桥位于岩头镇鲤溪郑家庄村石桥山(古称涛山),郑家庄以前叫叶坑或协坑。去年“利奇马”超强台风将郑家庄通往仙人桥的溪边古道冲得支离破碎,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进山的情绪。

  我们从郑家庄村头涉溪而过,沿着溪谷上行。雨后的太阳,报复性地烤灸着大地,气温突升至30度以上,但幽深的溪谷,却是怡人的清凉世界。茂密的竹林,挡住了烈日,阴凉而清新的空气,令人舒坦畅快。这里的毛竹,不同于别处轻柔妩媚的竹林,显得特别粗壮、坚硬。这里石多土少,春笋几乎都是从乱石缝里拱出来的,有的因力量不够,纵然已崭露头角,仍无法从岩缝中挤出来。残酷的生存竞争,造就了这里毛竹与众不同的坚韧品质。

  高远是植物通,对山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可惜我是植物盲,就是记不住,认不得。

  同行的孔真人常在报刊上发表花花草草的文章,于是便缠着高远问这问那,并不时想挖了带回去。比如大叶兰,一种叶子比较大的野生兰花,还开着一连串淡粉红色的小花,相当诱人。还有一种温郁金,原产区就在温州,属于中药材“浙八味”之一,具有抗癌的功效。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果不其然,瑞安陶山人工种植的温郁金,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幸好百度了一下,不然还以为是温州产的郁金香了。溪谷旁有许多黄精,这可是一味壮筋益精的好药,同行的老邵,悄不声响地挖了一袋子黄精的根茎,准备晾干泡酒。老邵真无愧高远所称之“仙游”,不但登高爬山健步如飞,而且每次进山都不空手而归。

  雨后的山路,湿漉漉的,有点打滑,溪边的山石,长满了青苔。走了半个多小时,就见到了仙人桥。

  仙人桥上说端详

  仙人桥,以一道优美的拱曲弧线高高的矗立在山坡的凹谷之中,桥长50米光景,桥洞跨径27米,高约18米,桥“板”厚约3米。桥壁直上直下,相当规整。桥洞呈对称的圆拱形,拱顶的桥面薄,两侧的桥墩厚,活脱脱一座天生的拱形桥,气势宏伟,造型完美。桥拱的底面,节理发育,尤以横向的节理最为密集,如刀劈斧剁一般。桥下散布着大大小小、棱角分明的碎石,岩性各异,显然,这些碎石不全是仙人桥上掉下来的,而更多的是从高处山坡上冲刷下来的。

  我们穿过桥洞,从“上游”再对仙人桥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大桥洞的右侧,还有一个弧形的小桥洞,约长9米,高5米,就好像主拱旁边又设计了一个泄洪孔一样。“仙人桥上走一走,保你活到九十九”,这句当地故老相传的谚语,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仙人桥的左侧,有天然的“阶梯”可以上桥。桥面平坦,两侧倾斜,宽约3-4米。桥面边缘的岩缝中长有很多小树,“立根原在破岩中”,有的松树树干直径可达20厘米以上。站在高高的桥顶上,由于树木的遮挡,不至于恐高晕眩。桥面岩石的节理也相当发育,与底下所见一样,以横切桥面方向的节理最为发育,且集中于桥拱中心地带,在桥墩部位的桥面上,则出现平行走向的流动构造,显然,这是熔融状态下岩浆冷凝时产生的流动痕迹。

  构成仙人桥的岩石是单一的霏细斑岩。霏细斑岩是一种成分与花岗岩一致的次火山岩,矿物颗粒致密细小,以具有霏细结构而得名,其中的石英和长石,呈颗粒较大的斑晶出现,故曰“霏细斑岩”。霏细斑岩,多形成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后期或结束期,呈脉状或墙状沿着断裂带上侵冷凝而成。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形成天生桥的原因了。

  随着地壳抬升,霏细斑岩岩脉出露于地表,其两侧的围岩因构造破碎,在风化作用下遭受侵蚀剥离,而岩性均匀致密的霏细斑岩岩脉就像一堵墙凸出于地表,因冷凝收缩和后期构造应力产生的密集节理带,使岩石的整体性大打折扣,在风化作用下,如流水冲刷、冻融作用、生物生长和重力崩塌等,霏细斑岩脉的底部会被逐渐侵蚀掏空、崩塌,被漫长的时间岁月塑造成有着一大一小两个拱曲的天生桥,并被民间传为仙人桥,演绎出各种神话故事。由霏细斑岩构成的仙人桥,堪称国内天生桥之一绝。

  时空漫话天生桥

  仙人桥,在地质学上称为天生桥。顾名思义,天生桥就是在地质作用下自然生成的桥形地貌或拱门形地貌,尤以喀斯特地区最为常见,其成因多与石灰岩遭受流水侵蚀和崩塌作用有关。目前以跨径大小评定的世界十大天生桥,前六名都在中国,且都分布于南方喀斯特地区。位列榜首的广西乐业布柳河天生桥,跨径达177米;居于次席的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跨径144米,桥下有公路通行;第三名在贵州黎平,横跨福禄江,跨径138米,2001年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此前世界最大天生桥的记录保持者是美国犹他州的红层砂岩天生桥,跨径88米。贵州水城的天生桥,跨度60米、高135米,直接被当成了公路桥,是名副其实的天生桥。笔者收藏的墨石观赏石《溶》,堪为喀斯特发育演化的经典标本,曾专门在《宝藏》杂志上撰文阐述之。其中就有微型的天生桥,桥板薄如蝉翼,可以一目了然地诠释喀斯特天生桥的生成原理。

  仙人桥的密集横向节理

  “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南京溧水胭脂河上有一座被列为省文保单位的天生桥,乃明初为了漕运,将人工开凿的胭脂河上巨厚的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用火焚法打通,成就一座高35米,桥洞宽9米的人造“天生桥”。天台花岗岩的“石梁飞瀑”,也属于天生桥,因其与底下基岩的间距太小,没有桥的气势,故只能称之为梁。雁荡山也有一座仙人桥,位于乐清仙溪镇,“两崖排闼倚天高,上架横空一玉桥”(明章纶《仙人桥》),夹峙于高高的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山顶锐锋之间,长38米,宽8米,桥形不如永嘉的壮观完美。据说仙人王子晋曾骑鹤到此吹箫,乐声清和。

  其实,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永嘉山民就已发现了这座仙人桥,并被南朝刘敬叔记录了下来。刘随刘裕兄弟灭晋有功,被封为平南郡公,作有《异苑》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卷一载:“永宁县涛山有河,水色红赤,有自然石桥,多鱼獭异禽”。这很可能是中国史籍中有关天生桥的最早记录,其中的“自然石桥”,当指永嘉仙人桥。“水色红赤”,可能跟此地粉红色的花岗岩和霏细斑岩有关。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会稽郡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瓯北镇,是为温州建县之始,设长、丞、尉。三国吴大帝黄武元年,以孙琳为永宁侯,韩宴为永宁长。在“自然石桥”条目之后,刘敬叔还记载了“永嘉郡有百簿(篰)濑”的由来。刘敬叔与永嘉太守谢灵运为刘宋时期的同僚,其有关永嘉风物的素材,很可能就得自于曾在永嘉山水间游走的谢灵运。

  永嘉有座仙人桥

  史籍记之越六朝

  霏细斑岩开拱洞

  世间美景行逍遥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记者:胡雄健/文汪学斌/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