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比赛作品可“定制”:不能任由造假大行其道

光明网 杨三喜 2020-12-02 10:11:36

  “定制国奖级别的作品9000元,省奖4000元,如果国奖未获奖可退500元,但“包得省奖”,未得奖可退全款,所需的作品面试答辩可以负责教授。”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可一对一定制绘画、网页设计、动画、科创小发明、大赛计划书等比赛作品的“生意”链条,覆盖青少年至大学生群体的各类重要赛事。这些自称“专业人士代工”的“卖家”活跃在淘宝网店铺、百度贴吧、闲鱼、小红书等网站。根据报价,一般只需百元,就买到“原创定制作品”。多名“卖家”称,主要是学生家长买给孩子参赛、教师买给学生参赛、教师本人参赛评职称,更有定制科创小发明的“卖家”称,有学校与他们长期合作。

  用代做、抄袭的方式参赛,不仅违背了竞赛初衷,也给孩子上了一节最恶劣的诚信课。这就等于告诉他们,为了获得称赞、荣誉,为了升学、加分,弄虚作假也无妨。

  不管参与者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作出了糟糕示范。家长急功近利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埋下成长之雷;教师买给学生参赛乃至用于本人参赛评职称,则是违背师德规范,耻为人师。各类网络平台为代做、抄袭行为牵线搭桥,毫无疑问也在助长这种不正之风。虽然说,有需求才有供给,但触手可及的造假机会进一步刺激了家长、教师的造假需求。

  学生通过弄虚作假成功获得荣誉、奖励,得到升学机会,一次两次可能难以被发现,但人生路长,弄虚作假并非总能畅通无阻。未来一旦“翻车”,无疑会摔得更惨、更痛。

  其实,各类绘画、科创比赛早已对代做比赛作品亮出“红灯”,规定参赛项目存在代做、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将取消作者参赛或获奖资格,但类似做法仍然大行其道。原因在于,这类行为在评审过程中不易被发现和判定,甚至不排除部分竞赛机构明知作品为假,为了比赛收费也给家长或者学校颁一个奖。

  因此,对那些配合作假、滥发证书的竞赛要坚决取缔,不能任由其污染竞赛生态。而对弄虚作假的参赛者,发现后除了取消参赛资格、获奖成绩,还可以通过公开通报、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等方式提高惩罚的力度和强度,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各个平台须加强相关“生意”信息的过滤筛查,避免成为造假帮凶。

  归根究底,代做、抄袭市场需求旺盛,是因为各类竞赛经历、奖励在评优评先、升学等评审选拔中具有加分效果。即便是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的前提下,很多竞赛成绩在校内评优、升学保送等方面依然发挥着“隐性加分”作用。这种现实,不仅让各类比赛、竞赛变味,客观上也助长了弄虚作假行为。

  因此,一方面要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另一方面则要对各类青少年竞赛进行清理规范,营造健康的青少年竞赛环境。而破解“隐形加分”,则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形成科学的人才选拔观和人才选拔方法,不能从“唯分数论”误区出来,再跳入“唯证书论”的另一个误区。当然,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