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动人的丁真为何只能有一个
马保国和丁真都是近期的现象级网红。马保国是被打翻在地的“武术大师”,在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走红后,他看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宣布进军影视界……丁真则是被人发现的理塘少年,骑着马,无忧无虑地疾驰在山地间。他被拍成视频发在网上,瞬间拥有万千粉丝。
单纯把网友围绕马保国制作视频看作是“审丑”,可能并没有抓住要领。马保国以及彻底沦为笑柄的“武林”,其实是一种虚无。当人们在嘲笑他的时候,其中也有对过度消费文化的厌倦。
丁真则是马保国的反面。他被塑造的形象表现了纯粹的美好。对都市人来说,丁真是透明、纯净的,却又是坚硬、难以消化的,人们在他面前,感到了对“复杂”的某种惭愧。人们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尽管丁真已经20岁,媒体还是称他为“孩子”“少年”,人们一边炒作,一边呼吁保护他;一边想着如何开发“丁真”的商业价值,一边呼吁不要打扰他的生活。最后,把这么一个单纯的“少年”送到县里的企业,大家也一起赞美这是最好的安排。
何以发生这种现象?这也许是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已经很难出现一个像丁真这般年纪却还有如此纯洁目光的人了。丁真到成都参加一个商业活动,结果因为“不适应成都的气候”,早早回到理塘县去了……丁真不适应成都的气候,这想必不只是自然气候,更有让人感到压迫的都市性,这些我们早已习惯的商业社会现象,却给丁真造成了某种惊吓。
在理塘,像丁真这样长相的青年一定有很多,但是,如果哪个公司想再接着推出另一个,一定不会再红了。因为现代人如此这般的心动,注定有且只能有一次。丁真不只是那个在理塘蓝天白云下骑马的少年,也是一个人们创造的形象。真正的创造只能有一次,接下来模仿他的,只能算是“复制”。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个形象是否被“商业化”。尽管各大平台拉上丁真,为他开账号,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商业考虑。丁真发出第一条微博,就拥有很多粉丝。但是,所有平台都应该知道,人们关注他,恰恰是因为他是商业化的反面。他的出现,其实代表着人们的某种反思:互联网上的商业化,是否已经过头了?
丁真的“新单位”、当地文旅负责人说丁真暂时不接商业活动,赢得了所有人赞誉。人们希望丁真能成为某种例外:能不能有不被商业化的“流量”?人们的目光和美本身,是否可以不必变现?人们当然也希望丁真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通俗一点说,也希望他能够有钱,但是他打动人心的那种美的力量,是否能够保持?
人们发现丁真,也就是“捕获”了他。这是一个悖论。当人们想了解他,把他纳入一个体系(网红)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消灭他”。当下,可能是丁真最具魅力和“价值”的时候。随着他熟练掌握城市的商业语言系统,当他再到成都,安心地吃火锅、看熊猫、到KTV玩耍的时候,那个单纯的丁真还能存在吗?对我们而言,在丁真闯入商业社会的一瞬,也就是此刻,可能正是我们反思商业文化的机会。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