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鹤药业原法定代表人叶可为:我不是“路跑跑”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在温州市民的心目中,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名声颇大,其生产的左金丸等产品深受温州人喜爱,连出国都要随身携带。
2010年1月,这家企业由旅意华侨叶可为接手。当时,叶可为是温州一家担保公司的老总,身家上亿,风光无限。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2011年9月开始,海鹤药业一度陷入停产。
停产的原因,不是因为实业本身出现很大的问题,而是叶可为把它当成巨大的融资平台,最终资金链断裂。但是,叶可为并没有像其他老板一样选择跑路,而是向债权人进行解释,想尽办法补救。
今天上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叶可为走上法庭,接受审判。此时的他,无比沧桑,曾经的风华已成历史。因为耳朵严重耳鸣,他必须侧起耳朵伸长脖子仔细聆听,才能回答法官、公诉人以及辩护人的问题。
海鹤药业3个原法定代表人
海鹤药业前身是“叶同仁堂”,创办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比北京同仁堂晚一年,比杭州胡庆余堂早了204年,延续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被评为“浙江老字号”。
从2011年开始,海鹤药业沦为温州民间借贷的工具和筹码,反复被高利贷“收购”与“转卖”,最终资金链断裂,企业生产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
今年4月,海鹤药业及关联企业司法重整成功。紧接着,该公司的前后三任原法定代表人——戴育仁、张福林、叶可为所涉及的案件开始成为市民新的关注点。叶可为是三人中首个审理的案件,目前,戴育仁案正在市检察院进一步查办中;张福林今年3月27日落网,案件尚在公安侦查阶段。
意大利侨胞回国做担保
今天上午9点30分,鹿城法院第一审判庭内,叶可为在法警的押解下缓缓走入法庭,他边走边看向旁听席,一不留神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囚服,里面是黑色T恤。此时的他,一脸疲态,53岁的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
叶可为出生于温州。在过去的20年里,如同每一个成功的华侨一样,叶可为曾经辉煌过。31岁那年,原本在市区一家银行上班的他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到意大利做外贸生意。这一做,便是15个年头。在意大利时,叶可为担任过罗马贸易总会常务副会长。
2006年,已成为成功人士、拥有一亿元资产的他回到温州,创办温州百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顺担保”)。百顺担保在温州本地口碑不错,叶可为也曾是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侨乡协会副会长。此时的他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
因为债务接手海鹤药业
叶可为和海鹤药业的故事,要从2009年底开始说起。
2009年底,因为叶可为与海鹤药业前任董事长戴育仁有资金借贷方面的关系,时任温州民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林极力推荐叶可为投资医药行业,入股海鹤药业和温州市兴瓯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瓯医药”)共同经营。这也成了叶可为噩梦的开始。
张福林称自己已经投资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占股40%,目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当时,温州地区民间资金充裕,叶可为和合作伙伴们信心满满。在与戴育仁及张福林的一系列谈判后,2010年1月,叶可为出资购买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各40%的股份。
到了2010年5月,张福林突然提出退股,毫无思想准备的叶可为为了避免大量经济损失,决定以2.28亿元将张福林的股权“吃下”。此时,他一共收购了海鹤药业80%的股权,并占有兴瓯医药的80%股份。
对实业较为陌生的叶可为刚接手海鹤药业时显得雄心勃勃,“让企业营收达到1年1亿元,3年5亿元,5年15亿元,并争取上市。”这是他告知公众的海鹤药业的发展目标,同时请了多位职业经理人空降到海鹤药业担任总经理等重要职位。
在不少人眼中,叶可为人不错,有信誉、懂担保,但不懂企业运营,他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海鹤药业的影响力局限于浙南一带,市场有限,很快就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
百年药企沦为借贷工具
戴育仁虽然将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的股份转给叶可为,但转得并不“干净”——转让前,戴育仁用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的公章敲了无数份借款协议。当债权人拿着印有海鹤药业或兴瓯医药公章的借据找上门,要求叶可为为这些债务负责时,为了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的长远发展,叶可为无奈之下扛下了这些债务。
在巨大的债务面前,叶可为手中的海鹤药业沦为了融资的工具,他开始“以贷养贷”。得到了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两家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加上他本人也是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副会长,叶可为想借钱并不困难。
根据起诉书显示,截至2011年9月,叶可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以收购海鹤药业、兴瓯医药有限公司与重庆钰洲酒店、写字楼及资金周转等为由,并承诺以一分半至六分不等的月息,先后向80余人非法吸收资金共计13亿余元。其中,共有38名债权人报案,涉及非法吸收资金共计9亿余元。
叶可为的借款并没有进入海鹤药业,他先后将非法吸收的资金用于收购上述酒店、写字楼及支付利息等,最终造成众多人员的资金无法偿还。
知情人士曾透露,如果叶可为的借款有一半进入海鹤药业,海鹤药业的生产也不会陷入困境。而叶可为却说,他之所以把吸收的资金投到别处,是相信了戴育仁的花言巧语,而那也是他人生最后悔的地方。
不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上午的法庭上,公诉人认为,叶可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叶可为说,他不认为自己吸收公众存款,而是向特定人员吸收存款。“那报案的38人,我跟他们的关系非常铁。一年365天中,我有361天跟他们在一起,因为我对制造业不是特别懂,所以我每一次投资,都会请他们当参谋。”叶可为说,他吸收的存款,主要来自海外华侨朋友、亲戚以及温州的担保业人士。
法庭上,叶可为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海鹤药业。在海鹤药业最困难、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是他跟老婆拿私房钱,给员工发工资。
2011年8月开始,叶可为的资金链断裂,开始无法支付利息,巨大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1年9月开始,他陆续通知一些债权人,告知对方企业真的活不下去了,同时表示愿意拿出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法庭上,叶可为说:“我可以走,我没走,我不是‘路跑跑’。”
知情人士透露,戴育仁一共欠了叶可为5.2亿元。为了让戴育仁还钱,他特地在重庆呆了一年(当时戴育仁在重庆),想尽各种办法求戴育仁还钱。知情人士说,当时的叶可为已经身无分文,靠卖车卖表卖衣服度日,甚至不惜以下跪的方式求戴育仁,但最终戴育仁只给了他一万元。
去年7月17日,叶可为被鹿城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22日被鹿城检察院依法逮捕。
法庭审理20多分钟后,因为叶可为实在没办法听清公诉人的问题,法官只得让叶可为家属去外面购置一个助听器。约半个小时后,带上助听器的叶可为显得轻松了不少,庭审继续。
叶可为案一共吸引了近30人前来旁听。截至记者发稿时,庭审仍在继续。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