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测广场舞噪声遇难题 距离声源处该多远?
核心提示:
昨晚,鹿城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来到新国光大厦顶楼,检测噪音。
昨晚,温州市区松台广场,看到鹿城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前来检测广场舞音箱音量的分贝,跳广场舞的市民纷纷围拢过来,其中一市民示意大家不要发出声音影响检测。
温州网讯 昨晚,由鹿城区公安、城管与执法、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来到市区马鞍池公园和松台广场,开展广场文体活动规范管理联合执法行动。这也是该区广场文明守约倡议活动启动以来,执法小组首次开展管理行动。检查结果显示,受检的广场舞音箱发出的音量值都超出了规定的标准。
测量噪声时,设备应放置在距离声源多远的位置?面对广场大妈们的质疑,执法小组在取证方面碰到难题。鹿城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柯胡斌表示,已发布的《鹿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公约》,对于噪声测量方法和上限值,还有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也希望广场舞爱好者能自觉调低音量。
1
测量仪紧靠音箱测得94.4分贝,超标
距离音箱1米处测得83.9分贝,符合要求
昨晚7时30分许,执法小组来到马鞍池公园内,一些家住公园附近的居民搬来音箱在这里跳交谊舞。
工作人员将噪音振动测量仪紧靠音箱,测得的音量值是94.4分贝。对照《鹿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公约》中提倡的声源处音量值不得超过85分贝,显然这里的测试结果已经超标。
现场有人表示异议,要求工作人员在距离音箱1米左右的位置再次测量,结果为83.9分贝,符合要求。
此时,负责测量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说:“公约中只说在声源处测量,到底是紧挨着测呢,还是距离1米,又或是距离更远?”
“这次执法小组的第一次行动,除了对部门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广场舞团队做告知和教育工作外,也是为了看看公约中提出的方案,到底在实际操作中可不可行。”柯胡斌说,公约中规定的噪声测量方法和标准值,是由业主代表、文化团队代表以及执法部门三方,经多番讨论后得出的初步方案,还未经过实际操作的检验,今后会继续完善。
2
跳舞又不可能随身带仪器
跳舞大妈问怎么知道声音是否已超标
记者发现,在执法小组的执法过程中,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非常配合,也对音乐声响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表示理解。
“我们又不可能随身带着测量仪器,又怎么能知道我们的声音是不是已经超标?”现场,不少跳舞的大妈提出问题,公约中规定的85分贝,究竟是什么概念?大妈们甚至要求执法人员拿着测量设备,现场为他们的音量“校正”。
昨晚8时许,在马鞍池公园的一处空地上,市民全女士和姐妹们跳着广场舞。全女士说,她们一般晚上才来公园跳舞健身,一般9时不到就解散了。“将心比心,我家的窗户也正对大马路,早上就有人开音响扰民。”她说,如果有居民投诉,她们绝对配合执法部门,把音量调低。
3
松台广场多个音箱同时工作
跳舞大妈说声音小了听不见
昨晚9时许,记者在松台广场发现,仍在工作的音箱至少还有两个。在靠近地下通道出口的地方,有一名小伙子就着音箱发出的动感音乐跳着街舞,见执法人员对着音箱测量,他赶紧关掉了音箱。
不远处,几十名市民在跳舞,旁边同样有一个音箱。经测量,该处音量值达到89分贝。一名自称负责人的赵女士称,他们一般晚上7时半开始健身,晚上9时半结束。赵女士等人主动调低了音量。
此时,跳舞的李女士说,每天晚上,广场上有跳街舞、交谊舞、健身操等等团队,最多时能有8个音箱同时工作。“光我们这个团队就有几百号人同时跳舞,方阵能挤满大半个广场。”她认为,如果音量太小,站在后排或远处的人根本听不见乐声,实在不方便。
4
新国光大厦顶楼测得60.3分贝
住户说:松台广场传来的音乐声有时让人受不了
由于正对着松台广场,市区信河街新国光大厦几乎是广场舞噪声的“重灾区”。
执法人员在新国光大厦顶楼也就是31楼测得的结果是60.3分贝。根据《公约》的意见,在距离音乐声源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处,白天音乐平均音量不得超过60分贝,晚上音乐平均音量不得超过45分贝。
一名住户说,大厦A幢各家的窗户正对松台广场,受噪声的影响最严重。住户小叶说:“有时想睡懒觉成了一件难事。每天早上6时多,对面松台广场上就会准时传来各种音乐,有些还是强劲的低音炮,实在是太难受了。”
执法人员表示,不同楼层,不同楼栋,测得噪声分贝结果,都各不相同。另外,马路噪声等其它噪声源也可能“抬高”分贝指数,因此单次测量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柯胡斌说,今后,执法小组会对投诉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筛查,采取劝导与宣传结合的办法,在执法过程中锁定一批重点巡查对象,对屡教不改者加以处罚。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