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吃蔬菜蛋类不到“国标”一半
核心提示:肉类最为接近,口粮、蛋、蔬菜摄入量均仅“国标”的约一半
温州网讯 当前,百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对食物的消费观念也从“吃饱”逐步向“吃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转变。
前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到2020年国民人均食物年消费量目标,其中肉类29公斤、水果60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营养专家认为,该目标基本符合人体营养摄取需求,也照顾到了营养摄入的均衡性。
那么,对照此目标,温州人如今的营养摄取结构是否合理?差距还有多远呢?
国办目标——
日摄肉类不超80克
相当于4包厨师猪肉片
无肉不欢的网友表示不够吃
就食物消费量目标而言,该《纲要》明确,我国将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以上内容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多数网友认为,目标太苛刻,尤其是一年只能吃29公斤肉,肯定不够吃。
经记者换算,人均年食肉29公斤,意味着平均每天摄入不得超过80克,仅相当于四包厨师猪肉片的量。吃火锅时,若想点一份400g的涮羊肉,必须五个小伙伴共同分享,且杜绝其他肉类食物,才能保证摄入不过量。
本地调查——
参照国办标准,温州人的饮食消费和营养结构达标了吗?记者对比2012年市统计局住户调查处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报告,结果发现:温州市区居民每人日均膳食摄入量与2020年国家人均食物消费目标相比,肉类最为接近,口粮、蛋、蔬菜摄入量均仅“国标”的约一半。
海鲜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作为温州人餐桌上的主角,一家三口一餐吃掉三条小黄鱼一盘虾是很正常的,大概七八两,平均下来一个人吃掉125克左右,一天就要250克,远超“国标”。家住矮凳桥的王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素有买菜记账的习惯。她给记者晒了晒账:一家五口,平均每餐要买海鲜半斤(一般为子梅鱼三条),一天两次正餐,一年以365天计,人均年消费水产品36.5公斤,超出“国标”一倍多。
“国标”还算靠谱但要依个体差异调整
营养专家——
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显示,脂肪、钠(食盐)、胆固醇摄入较高,是引发国民慢性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偏爱动物性食品,营养结构不均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陈永平介绍,当前温州市民每十人中,至少两人患脂肪肝。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师陈胜若认为,国办此次提出的这一人均食物消费量目标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营养均衡,可将其作为调整日常膳食结构的依据,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而青少年与体力劳动者应在此标准基础上,增加肉类摄取,补充能量,而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则应尽可能减少海鲜和肉类的摄取,尽可能多地从蔬菜中获取营养,让饮食结构更合理。
>>>冷知识
海鲜超标,肉量差不多口粮蔬菜仅为“国标”一半
全世界的肉类消费增长迅速。50年前,全球肉类年消费量只有7000万公吨(1公吨=1000千克),但到2007年——我们能获得可比数据的最近年份——这一数字增长到2.68亿公吨。同样,人均年食肉量已从1961年的22千克增加到2007年的40千克。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爱好也发生了改变。上个世纪60年代,牛(牛肉和小牛肉)的消费量高居肉食菜单榜首,牛肉占肉食消费总量的40%;但到2007年,它只占23%。现在猪是人们食肉的首选,年消费量达9900万公吨。此外,层架式养殖场的发展和西方有关健康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家禽在全球肉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12%上升到31%。
全球人均吃肉最少的不是朝鲜是印度
尽管像中国等人口众多的中等收入国家驱动着全世界肉类消费量的增长,但主要西方国家的人均食肉量仍是最多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最爱吃肉的是卢森堡,平均每年每人的食肉量超过了130千克。而第二名美国的人均食肉量也达到了120千克。全球人均食肉最少的并不是非洲欠发达国家,或者朝鲜人民。根据调查显示,敬牛的印度人民每年只消费2.6千克肉食,位于177个评估国家的最末位。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