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踪
- 05.20
平阳违建30年无人管 部门承诺“三个立即”解决
5月20日上午,温州网《代表在线》栏目邀请温州市人大代表余康杰、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平阳县腾蛟镇人民政府镇长李标斌,平阳县住建局局长、县三改一拆办主任林声强就此事深入探讨。
李标斌表示,南溪制革基地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那时平阳北港地区兴起制革业,腾蛟镇老百姓也跟风开展制革小作坊。但是因其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当地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对基地进行了三次整改。
政府曾把分散在各地的制革小作坊集中在南陀、北溪交界的地方集中管理,动员企业把油毛毡改成砖混结构的厂房。2006年,又从环境治理角度出发,开展转鼓整治活动,把基地内原有的380多个转鼓整合成为78个;2012年,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缩减转鼓到47个。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说,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现象的存留,但从现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来看,这种发展方式需要继续改进。
- 05.20
代表在线:腾蛟262亩违建为何搭了30年无人管
企业主说,违法建筑应该拆
但需要一段过渡时间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受水头制革业热潮影响,腾蛟制革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复制出南溪制革基地,占据了南陀、北溪两个村262亩土地。目前,该基地共有企业19家,去年产值7亿多元。
走进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一些破旧厂房的墙壁和大门上,喷刷着一个个红色的“拆”字,触目惊心。
溪革路上的一家水果榨汁机厂,大门上除了醒目的“拆”字,还张贴着一张《限期拆除通知书》,落款是腾蛟镇城镇管理联合执法大队。
“5月14日发通知,20日要求腾空,前后只有7天。”该厂负责人说,这座厂房原先是生产猪皮革的,前几年转型后另作他用,现在被镇里列入首批拆迁范围。“违法建筑应该拆,但时间紧了点。”他这样说。
基地内,只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没有喷刷“拆”字,平阳县华兴皮塑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我们很配合政府拆迁,早在几年前就要求改造基地。”该公司总经理林世矿见到记者便滔滔不绝地讲述拆迁之事。
林世矿说,他于1995年创办这家公司,当时建厂房花了800万元,占地面积15亩。如果厂房马上拆迁,订单将无法完成,就会面临对国外客户的巨额赔偿,几十年的心血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镇里已经同意给15亩地,用以建标准厂房,企业至少需要投入3000来万元。”林世矿说,他现在急需一段过渡时间,如果厂房拆迁推迟到年底,同时抓紧建设标准厂房,这道“坎”就可以迈过去了。
平阳县鹏昌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对此次拆违很支持,但是企业的大型设备转移需要一定时间,希望政府和企业及时做好沟通,有序推进基地改造,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基地内一些企业主均称,违建厂房拆迁无可厚非,但不能一下子全部推倒。如果搞一刀切,不少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危机。
当年企业建厂房
只需和农民达成协议
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一些村民说,当时基地内的所有企业均未经审批,全是向村里租用土地的。
今年3月,腾蛟镇一组核查数据显示,该基地占地面积共262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万多平方米、砖瓦房1万多平方米、简易棚4万多平方米。
腾蛟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白荣准说,这262亩地包括林地、溪滩地等,并非都是农保地,当时确实都是企业向农民所租的。上世纪90年代是该基地最兴盛的时期,共有42家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腾蛟因此名列温州经济30强镇。
“那个年代,土地审批没现在这么严格,企业盖厂房只要和农民达成协议就可以了。”腾蛟镇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发展方式。
如此庞大的违建群,为何能存在这么多年?腾蛟镇以及平阳县国土部门在接受省级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基地所有企业的土地、厂房都没有办理审批手续,既是违法建筑,又是违法用地。由于制革行业是镇里乃至县里的支柱产业,政府如果不牵头整治,国土部门去查了也没有用,所以从来没有对此进行处罚,也没有下达处罚通知书。
历经三次整改,脏乱差现象仍难除
在制革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当地环境开始恶化。从1994年到2012年,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历经3次整改,但实际效果仍不彻底。
腾蛟镇镇长李标斌说,1994年,因基地内的制革企业大多采用“毛竹+油毛毡”形式搭建简易厂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政府动员制革企业拆除油毛毡,改建砖混结构厂房。1996年,这次整改基本完成。从2006年到2011年,基地实行第二次整改,多次开展打击非法制革生产、非法加工的专项行动,300多个转鼓削减为78个,一小部分企业开始退出。
2012年,平阳县对制革产业进行再次改造提升,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实行转鼓收购和企业重组,共收购基地内转鼓52个,剩余26个转鼓,并将6家制革企业重组成1家、5家宠物企业重组成1家。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该县还全面取消了皮革企业制革的第一道生皮铬鞣工序。
如今,基地内满眼仍是红砖和铁棚混建的破旧厂房,大多是5层以下建筑。这些厂房、仓库分布凌乱、纵横交错,厂区里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皮、牛皮等原料,满地污水横流,散发出阵阵熏天恶臭。
林世矿说,基地内的脏乱差现象,让他的生产宠物食品的企业丢掉了不少国外大订单。他希望政府加快土地征用工作,尽快推进新园区建设,让企业早日安家。
基地要建设成现代化小微企业园
其实,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违建问题被省“三改一拆”督查组发现之前,该基地已经着手开展违建拆除与改造工作。
2013年5月30日,平阳县为全面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发出《关于对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拆除与改造的通告》。该通告将基地内的违法建筑全部纳入拆除范围,无条件予以拆除,并严禁在基地内进行违法搭建、扩建、改建。
“我们原来打算从2013年到2015年,用3年时间完成基地改造,现在按照省里要求必须在今年年底完成,3年计划缩短至2年内完成。”李标斌说,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土地征用政策处理问题。
当地一些村民说,过去腾蛟等地的征地政策是,每亩返回1间地基并补偿4.6万元,另有数千元的青苗补偿费。去年平阳县出台政策规定,全县每亩征地除了补偿4.6万元之外,再返回7%土地或者80平方米商品房,两者差异较大。
“对于新政策,村民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但企业等不及,这是矛盾之处。”李标斌说,去年该镇共拆除了50多亩违建土地,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可以用于标准厂房建设的有89亩。第二批170多亩低效土地正在上报,按照上次的报批经验,预计八九月份可以批下来。
此外,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按照李标斌估计,基地改造需要1亿元左右,而去年镇财政收入仅8000来万元。
直到最近,南溪制革基地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在此之前,整个园区没有总体规划,全是无序发展。有人说,如果2006年基地改造时就修编规划,可能就不会导致现在这个局面。
“现在省里要求年内完成改造任务,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李标斌表示,该镇打算借“三拆一改”之机,通过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最终让基地脱胎换骨,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微企业园。
- 05.14
平阳262亩违建30年无人管续 已发限期拆除通知书
5月12日下午,平阳县腾蛟镇组织当地国土所、环保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南溪制革基地内的全体企业主,召开南溪制革基地改造提升企业座谈会,就南溪制革基地改造提升方案和下一步基地违章建筑拆除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将坚持鼓励自拆和组织强拆相结合,并确保拆后的土地利用,做到拆、改、用结合。”平阳县腾蛟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主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部分企业主认为当前实施制革基地改造提升工程是大势所趋,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但也有不少人存在顾虑。
该基地内的一家生产皮料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升级期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对于改造提升这个工程,我们是大力支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新建厂房和整合提升都需要投入的不少资金,这可能会给我们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该负责人如是说道。
据悉,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位于平阳县西北角,紧邻以制革业闻名的水头镇,涉及南陀、北溪两个行政村。目前基地内共有企业19家,主要包括制革、宠物用品、再生革、移膜革、皮带5大类。2013年,基地内企业工业产值为7亿元,从业人员1000多名。
“目前我们已经和大部分的企业进行了积极沟通。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尽量缩短新厂房的审批和建设周期,以减少企业的损失。”腾蛟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白荣准说。
- 05.09
当晚表态:坚决拆除南溪制革基地违建
县委、县政府表示,此次在省“三改一拆”督查组在平阳督导期间,平阳已下定决心对南溪制革基地违章建筑在年内拆除完毕,并做到尽量提前完成,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不打胜仗不收兵的决心,强势推进全县“三改一拆”工作
- 05.09
温州平阳262亩违建30年无人管
制革基地违建262亩
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位于平阳县西北角,紧邻以制革业闻名的水头镇,涉及南陀、北溪两个行政村。
走进基地,满眼都是红砖、铁棚混建的破旧厂房,大多是5层以下建筑,不少是一层的开放式生产车间。基地中轴线南革路两旁,这些厂房、仓库、简易棚分布凌乱、纵横交错。一个个数米高的制革转鼓在不停地运转,厂区里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皮、牛皮等原料,满地污水,散发出阵阵熏天恶臭。厂区的排水沟里,是厚厚的沉淀物以及漆黑冒泡的污水。
73岁的北溪村村民蒋金云告诉记者,这片制革厂区建于1990年前后,“一共两个村,村界已经分不清了。整片地方都没有审批过,全是企业向村里租的地。”
腾蛟镇镇长李标斌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这一制革基地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据今年3月最新一次核查数据,园区占地面积共262.66亩,总建筑面积为15.0192万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6207万平方米,砖瓦房1.3034万平方米,简易棚4.0951万平方米。
“上世纪90年代达到最顶峰,有42家企业,年产值12亿元,腾蛟镇还因制革业的兴盛,进入温州经济30强。”李标斌说,目前基地内共有企业19家,主要包括制革、宠物用品、再生革、移膜革、皮带5大类。2013年,基地内企业工业产值为7亿元,从业人员1000多名。
腾蛟镇出具的材料显示,南溪制革基地曾经历过几次调整:上世纪80年代末,受水头镇制革业热潮影响,腾蛟镇制革企业也遍地开花,当时的党委、政府“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考虑,将分散各地的企业集中到南陀村和北溪村,以便统一管理。”
到1994年,因这批制革企业大多采用“毛竹+油毛毡”形式搭建简易厂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政府又动员制革企业改造,拆除油毛毡,改用砖混结构厂房。改造以后,基地面貌延续至今。
“这262.66亩地,以农保地为主,还有林地、杂地,当时都是企业从农民手里租来的。目前的厂房租金,北溪村约每年5元/平方米,南陀村约每年6元/平方米。”腾蛟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白荣准说。
国土部门缺管近30年
如此庞大的违建群,为何能够存在近30年?督查组询问了平阳县、腾蛟镇国土部门。
腾蛟镇国土所所长白福宁向记者确认,“这片制革基地,所有的土地、房屋都没有办理审批手续,既是违法建筑,又是违法用地。”
记者向他索取国土部门的违法认定,白福宁说,“我到这里任职以来,国土所没有去这个制革基地调查过,确切的违法用地面积、违法建筑面积确实不知道,更没有对他们做过处罚。”白福宁说,他所知道的基地面积,还是镇里给出的核查数据,“我还调看过档案,国土所之前也没有对这片地方进行过核查、处罚。”
为何明知是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国土所可以公然无视?面对记者的质疑,白福宁说,制革基地是政府的主导工程,是镇里甚至县里的支柱产业,“除非政府牵头做这个事情,不然我们去查了也没有用。”
此外,白福宁还抱怨说,直到最近,南溪制革基地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在此之前整个园区都没有总体规划,全是无序发展。如果当时就有规划,可能现在就不会是这样子。”
平阳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局局长周锦锋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南溪制革基地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一直很难处理。县国土局从来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处罚,没有下达过任何处罚通知书。”
如此大面积、低小散、重污染的违建,难道任由其发展吗?
“我们也想过要一口气全部拆光,但是就怕引起重大的经济动荡,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李标斌说,南溪制革基地从业人员1000多人,上下游相关人员数万人,“全部拆光,企业停产,就怕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