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春节:老外上医院发红包 新年酒办成小春晚
温州网讯 前一阵子还在死命吐槽春晚,这一刻就惊觉春节长假已近尾声。这个年,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依然“吃、喝、睡”老三样,抑或是多了一样——抢红包!
生活越来越好,年味越来越淡,怎样让“无味”变得有味,没有标准答案,不如,看看别人怎么过年……
这老外过年上医院发120个红包
“Happy new year!”大年初一的早上,附二医儿童医院住院部内有一位特殊的来访者。他带着着厚厚的一叠红包,逐个走进病房,给在病房内过年的孩子们送来新年祝福。
这位有爱的来访者名叫David,今年37岁,来自美国。2007年过年时,因一位温州朋友的邀请,他来温过年。初来乍到的David有感于温州温暖的气候和善良的人们,便决定留下来,并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
昨天,当记者辗转联系上David时,他正在澳洲度假。不擅长中文交流的他,通过微信向记者道出了他给孩子们送红包的初衷。“我喜欢看见孩子们的笑脸。”David说,儿时的他曾因为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大半年的时间,当时有不少爱心人士时常带着礼物来看望他,这让他感觉特别温暖。加上今年他的女友生病住院,两人想到有很多病人也将要在病床上度过这个新年不免有些难过,两人便萌生了送新年祝福的想法,“我们并不富有,但真的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两人共同出资准备了60个红包,每个红包里放上崭新的一百元,决定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病房里的孩子们。当天一大早,David就带着这些红包来到了医院。两幢大楼,十个病区,David一个个病房走过来,为孩子们一一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碰到家庭贫困的孩子,David还会多包点红包送上。
“我陪着他去了5个楼层一起发红包,光陪着发红包都让人觉得开心。”当天上班的郑医生向记者说起这事时,言语间露出满满的赞许。她说,发红包从当天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中间出现红包不够发时,David又跑去银行取钱,又包了60个红包,算下来一共发了120个红包。
孩子们收到David的红包时,笑得合不拢嘴。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小祝,刚刚入院一个多星期,拿到红包后先是一愣,等回过神来,不断向David说着“Thank you”,还直嚷着要和David合影留念。
“我前天刚和他通过电话,没听他说起过。”昨天,David朋友陈小姐告诉记者,David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每年都会捐钱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和白血病患者等。“别看我是一个老外,但我有一颗中国心。”这是David总爱挂在嘴上的话。
这一家子新年酒办成“小春晚”
对于住在市区江滨路的陈先生一家来说,过年不再是在饭局上胡吃海喝,而是同30余位家族成员精心打造一场“小春晚”。陈先生家的“小春晚”从2012年就开始举办,如今已是第三届。大年初一,刚从悉尼念完硕士归国的陈先生在台上用吉他给家人演唱了一首《父亲》。
早在今年2月初,陈先生的表哥作为今年的主办者,就通过微信给各家发去消息——“已预订好酒店场地,请各家着手准备新年酒节目”。陈先生说,他们以每个家庭为单位,每家出一到两个节目,并得在初一之前上报给本年的主办者,以便主办者编排节目。
开场锣鼓、小提琴独奏《査尔达什舞曲》、英文歌曲独唱、手风琴独奏、琵琶、扬琴、快板、二胡、三句半……这些“高大上”的节目全在陈先生展示的节目表上,今年的“小春晚”共有15个精彩的节目。“这些节目都是穿插在整个新年酒中。”陈先生说,以前每年聚会,一大家子都是简单地吃喝,未免会觉得无聊。于是,在2012年,陈先生的小伯提议在聚餐时大家一起来表演节目,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家族成员的集体响应。在新年酒席上上演“小春晚”的习惯就这样开始并被延续了下来,如今已成为陈先生家的传统。
虽然和真正的春晚比起来,“小春晚”节目并不多,不过阵势可一点也不小。“不管是家里的长辈还是晚辈,都会很积极地参与进来。”陈先生说,表演者们不但要在事前进行认真的排练、预演,还不能在表演前把节目内容透露给主办者以外的人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陈先生家每年的分岁酒都会充满惊喜。
据了解,今年27岁的陈先生在同辈中是最小的。陈先生说,他们一家子多才多艺,几乎人人都会一种乐器,要不就是会点其他手艺,每年新年酒时,一家人就带上各种乐器、工具,早早地前去酒店,一起布置场地。虽然这只是家庭内部的聚会,可陈先生和家人们对于这过程却十分喜爱,陈先生说:“我觉得比起胡吃海喝,齐心协力举办这个晚会,显得更有年味,也更能将我们一家人凝聚在一起。”
志愿者帆影广场捡了四天垃圾
新年伊始,许多市民来到市区帆影广场庆祝。然而,狂欢过后,留下的却是满地鞭炮纸屑、纸盒、火药灰和瓜果皮,附近的树上和建筑物的屋顶则挂着孔明灯、塑料袋……另一边,几位志愿者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到正月初三,默默地在广场上捡市民丢弃的垃圾,两种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志愿者小项家正巧就住在广场对面的月湖小区,除夕当天,他看到楼下的广场上烟尘缭绕,遍地垃圾,就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前去帮忙清理。“当时还有三四位和我一样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已经在现场打扫了。”小项说,他们互相并不认识,但却十分默契地配合在一起。据小项介绍,当天晚上的垃圾多得惨不忍睹,用环卫工人的小三轮足足拉了几十趟,光落在地上的孔明灯他们就捡了千余只。
昨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来到帆影广场看到,垃圾已基本被环卫工人打扫干净,但几处草坪和垃圾桶外还有散落的孔明灯和鞭炮纸屑。
“多亏了这两天的雨,不然这些放烟花留下的疮疤,根本扫不干净。”正在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李阿姨说,她这几日都是从凌晨三四点接班一直干到夜里,前几天夜里很多垃圾都堆成了小山,直到第二天才能清完,“最怕的就是孔明灯,爆竹在地上还好打扫,孔明灯要是飘在树上、屋顶上,我们就得拿着竹竿挨个去清理。”
小项最后告诉记者,从除夕到初三,他每天在广场上清理垃圾到半夜,可他一边清理,一边就有市民在扔,“城市环境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维护的。”
微信红包打乱了大伙过年节奏
“能用红包解决的,都尽量不要用语言”,吃饭抢,走路抢,开车抢,睡前抢,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如果说看春晚、走亲访友是每年过年的必备节目,那微信抢红包无疑是今年最流行的新节目,有的人通过发微信红包交流感情,有的人通过收红包“发家致富”,也有人认为这样把亲情友情晾一边的抢红包行为正在毁掉春节的传统年味。
包上一个红包,设定数额和数量,通过网络支付,发到某个群里,让大伙拼手气,看谁抢得多,这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微信抢红包”。“数额不会很大,少的几块,多的几十块,主要是活跃下气氛,联络下感情。”市民周先生还开玩笑说,有了微信抢红包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红包被爸妈骗走了。“除夕夜用微信给好友发了一些8.88元的红包”,白领叶小姐说,通过自定钱数传达特别的意义,无论是收到还是送出这样的新年祝福都是十分有心意的举动。
市民吴先生说,以往过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除了吃喝聊天就是打打牌,有了微信抢红包这个功能,家里上至七十多岁的外婆下至七岁的小侄子都加入了抢红包的互动中来。“连嗜酒如命的叔叔酒都顾不上喝也要先把红包抢了。”吴先生说。
虽说“微信抢红包”有着许多“纸红包”不具备的优势,但仍有部分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过年新方式。从事礼仪指导工作的刘先生就表示,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没错,但为了抢红包而当低头族,那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放假回家团聚的主要目的还是多陪亲人聊天或是出去走走才是对亲情更好的慰藉。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