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戏台楹联 藏着哪些文化密码
编者按:文化温州,家底盘点。日前,温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即日起,温州网联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题丛书》对温州部分文化家底进行盘点,推出系列温州文化报道,一起来为家乡的文化点个赞。
本文素材摘自:《温州古戏台》,崔卫胜主编,黄慈帖执行主编。
温州网讯(鲍苗苗 整理 黄慈帖 摄)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都在这里粉墨登场。
温州古戏台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较多地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来江南的地方做法,颇有江南浪漫的气息。而戏台上面的楹联,文字生动,寓意深刻,对仗工整,平仄讲究,读后令人深思,而它更是记录了当年的丝竹乐音,记载着世代民间艺人的艰辛生活,也收藏了簇拥的人影、如雷的喝彩。让人在多年以后依旧能透过戏联感受到当初的风采。
今天,我们就走进温州古戏台的楹联,看看那一座座古戏台的精神气质。
01.体现丰富的人生哲理
这些楹联有用简练工整的文字反映人生哲理的,如瓯海上蔡陈府庙戏台(路亭)的“剧中人于今弄假成真,世上事以后无非是戏”;
类似的还有瑞安罗溪太阴宫戏台的“世长势短倚势难留后世;人多仁少为人必须存仁”;
文成方坑太阴宫戏台的“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人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小编个人解读:大凡戏台上演出的都是“曾经有过”或“似曾相识”的人生,因为每一场戏就是一种人生。生旦净末丑,每一种角色都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每一种人生都演绎出不同的角色。戏虽然是“做”出来的,或悲或喜,也带出了我们一些生活。看戏不必过于认真,做人却来不得半点含糊。
02.总结戏曲内容,劝说世人积极向善
有些楹联总结戏曲内容,劝说世人向善,揭示了戏曲的社会功能,如乐清市黄檀硐卢氏宗祠戏台的“争名争利转眼皆空,作孝作忠到头有报”;
类似的还有瑞安市六科卢氏宗祠戏台的“援古贤良标榜样,为愚夫妇说章程”;
永嘉塘上徐氏大宗祠戏台“忠孝节廉振兴风化;嬉笑怒骂感动人心”;
瓯海黄山宫戏台的“生旦传说前朝事;奸忠阴阳共古明”......
小编个人解读:戏剧是活的形象的历史画卷,戏台上所演的不外乎生旦净末丑,内容也多是仁义、忠奸、礼仪廉耻。这些楹联借古喻今,借物言志,让人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受到历史知识的熏陶,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作用。
03.借用典故,化用诗句
有些楹联还借用典故,化用诗句,如永嘉北溪杨氏宗祠戏台的“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化用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类似的还有乐清大周山余章宗祠戏台的“此曲只应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间无”。这副楹联化用了杜甫写的七绝《赠花卿》。全诗如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鹿城沈岙仁济寺戏台的“闲来无事小神仙;读书观戏真富贵”。而“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是清朝乾隆皇帝书房中的一幅对联,讲的就是一种境界与修养。
而宋真宗曾有《劝学文》云:“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宋·王荆公的《劝学文》也说:“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上联即由此引申而来。下联出自宋·魏野《述怀》:“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心无愁烦之事,则心怡神泰,百体安和,近于神仙境界。
小编个人解读:戏曲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它再现了我们已知道的东西,而是帮助我们在一种新的方式中去看这个世界。借用典故,化用诗句,这些戏联也在透过这些文字或是赞扬戏曲的表演,或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一种表现手法。
04.嵌套地名、人名、数字等,凸显对联艺术
有些楹联还嵌入地名、人名和数字等,如瑞安才子黄体芳给苍南上村兴林宫戏台巧妙地运用数字嵌联,“八音克谐,一二时曲奏三纲五纪;十人成侣,六七步游遍四海九州。”这里将数字一到十都镶嵌其中。
类似的还有洞头东岙陈府庙戏台,前台柱阳面悬楹联(近年维修时添加)“三星合璧看东岙财源福荫;四季如意听仙岩戏曲响彻。”东岙是村名,仙岩是街道名,这对楹联既镶嵌了地名,还表达了“财源福荫”、“戏曲响彻”的祈愿。
小编个人解读:戏联也是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现象。在戏联中嵌套地名、人名、数字等,让戏联更是争奇斗艳,妙笔横生。运用的好还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洞头东岙陈府庙戏台的戏联。
05.展示戏曲艺术高度程式化表演特点
有些楹联不仅描绘了演戏场面,展示了戏曲艺术高度程式化表演特点,还描绘了观戏人的喜怒哀乐,述说了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如苍南县杨府殿鲸头戏台的“二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类似的还有鹿城蒲州西寮宫戏台的“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永嘉朱坑朱氏大宗祠戏台的“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台前有泪原非我;座上无声已入神”;
瓯海南村三港庙戏台的“两国动干戈十数人各称千军万马;双方每远隔咫尺地当做四海五湖。”“忠奸终有报演成警世奇观;舞色却非凡做得悦人妙技”......
小编个人解读:一个过场跨越了万水千山,几个龙套代表了千军万马,大与小、有与无、多与少都已经是戏剧表达模式的概念,而不是数学的多少与大小,戏剧的时空形成了富有想象力的时间、剧场“场值”折射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领神会中,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则成为了无限的心理空间,所以才让人“无声已入神”。
06.描绘戏曲优美意境
如苍南碗窑三官庙戏台的“谱自月中来霓裳羽衣翻仙曲;响从云外落高山流水叫神听。”“情节新奇出人意料;机关巧妙娱我视听”;
还有乐清樟下施氏宗祠戏台的“盛世风雪谐乎律吕;太平邑里谱出笙歌”;
洞头沙角天后宫戏台的“锣鼓管弦箫齐奏盛世升平乐;旦生净末丑演人间和合情”;
银泉陈氏宗祠戏台的“一弹湘水一弹茜;半入江风半入云”......
小编个人解读:这些楹联极力体现了戏曲里的舞姿优美、音乐时而响碣行云,时而如高山流水,对戏曲表演进行有情有景的刻画和描摹,却又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通过这些楹联,我们可以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次领略当年戏曲的美妙及魅力。
07.描绘名胜风光
如永嘉岩头塔湖庙戏台“琴山人杰地更灵;丽水廊长景尤美。”这副对联寓意平平,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丽水街的丰韵与内涵。戏台静静地矗立在水边,修长的身影倒影在湖泊上,戏台上晒满草药,长长的植物根茎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泛着白色的光泽,如同唱戏老生捋起的一把胡须。
瓯海穗丰刘基庙戏台的“青芝美石毓山川灵秀;天文兵法见筹策奇才。”上联指的是秀丽的山水风景,下联指的是明初大臣刘基。
小编个人解读:温州人热爱戏台文化,戏曲也融入了温州人的血液。而戏台上的这些楹联,通过简单而凝练的几个字,把温州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也展现了温州人对家乡青山秀水的热爱之情。
好的戏台不能没有好的戏联,戏台柱上的对联是戏台的点睛之笔,要经得起品,要细细去品,才能感觉戏里戏外都有一番滋味。
其实,温州古戏台的楹联还有表达谢雨敬神明、祈望安康的,如龙湖通福殿戏台的“风调雨顺福临大地;国泰民安春满人间”;有追溯本族历史渊源,如泰顺枫林吴氏大宗祠戏台前台柱阳面贴的楹联“吴氏华宗出姬周;始采凤林肇姓由”;还有于生动之中道出戏曲理论的,如平阳县带溪忠训庙戏台的“做样装模活千古许多豪杰,耕经耨史做一篇出色文章”,此楹联为民国浙南诗人王理孚撰,温州书法名家张鹏翼书写。
此外,戏台上的匾额也从戏曲表演、社会功能等方面高度概括戏曲艺术的特点。如鹿城区蒲州西寮宫戏台前匾额“声律身度”,后匾额“以古为鉴”,指明了戏曲的教化功能;鹿城区蒲州玄坛庙戏台前匾额“鼓吹休明”,后匾额“半入云”,点明戏曲的虚拟化表演方式;瓯海区上蔡陈府庙戏台(路亭)前匾额“歌且舞”,道出了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的真谛,后匾额“塘源胜邑”;乐清市大乌石雷公殿戏台的后匾额“可以观”;乐清市大周山余章宗祠戏台的后匾额“树之风声”;瑞安市六科卢氏宗祠戏台前匾额“人在鉴中”;永嘉县茶二赵氏大宗祠戏台后匾额“盛世元音”;苍南富山杨府宫戏台后匾额“阳春白雪”,反映戏曲有着较高的文学艺术。
相关报道:
系列报道之一:温州古戏台大整合 看看你家乡有哪几个戏台上榜?
系列报道之二:温州古墓探秘:那毫不起眼的石头 或许就是一座古迹
系列报道之三:温州古墓探秘:你扫墓时看到的椅子坟 竟已流行千年
系列报道之四:穿越百年在你我身边 讲述时代和主人家的故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