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温州民间投资逆势上扬”之锦囊助民间投资
温州网讯 尽管上半年温州民间投资交出亮丽成绩单,但不容忽视的是,民间投资仍存在诸多短板,如各地普遍缺乏投资体量大、支撑性强的大项目带动;总部经济、人才与创新团队、科研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等结构性项目的民间投资意愿不高,房地产投资增速占比过大等。
如何让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达到以投资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目标,本报记者就此采访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为助力民间投资提供四大锦囊。
锦囊一打破投资“玻璃门”
如何降低门槛,打破投资“玻璃门”“弹簧门”,一直是民间投资所愿。市招商局梳理上半年回归资金结构后认为,当前客观要素制约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全市土地要素紧缺,大项目缺乏土地指标而不能及时落地;其次是金融服务等保障不够,导致投资方在融资方面相对困难,延缓了投资进度,且温州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不具有优势,企业家往往因此暂缓投资甚至取消签约项目。
短板如何补?长期研究公共政策的温州大学教授吴玉宗认为,要想民资能引得进、留得住,取决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认为,产业低小散是没有良好的转型升级环境,如果不加以改善,很难摆脱低小散。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营造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给好的产业、企业提供适合的生长空间。
吴玉宗建议,改善经济生态环境,不仅仅只是在审批环节上便民,还要随时解决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困难,真正摆正职能部门“店小二”角色。在优化政府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
锦囊二引导投资偏好正面因子
尽管上半年的民间投资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回归资金和项目结构不尽合理。
据市招商局提供的上半年回归数据显示,全市资本回归、总部经济、人才与创新团队、科研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等结构性项目明显不足。以总部经济为例,上半年全市上报地区性总部1个、研发中心1个,综合性总部未实现零的突破,上报人才科技项目仅4个。
长期研究民间投资动向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叶茜茜认为,今年上半年温州民间投资增长迅速,是在低基数效应下的显著回暖,与温州发达的民营经济仍不匹配,对现有成绩不可沾沾自喜。
“未来,温州民间资本要继续加快增长步伐,其投资偏好因素更加值得关注。”叶茜茜分析,当前温州民间投资偏好的形态主要包括:进取型投资偏好、抱团投资偏好、高杠杆投资偏好和跨区域投资偏好。民间资本投资偏好内含的正面因子,能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比如引导资金进入新兴领域,改善温州产业生态;但其内含的负面因子,却会诱导民间资本进入投机性领域催生资产泡沫,比如民间融资等。因此,她建议我市要在引导资本投资偏好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和预警机制,降低民间投资风险。
锦囊三构建投资决策透明化
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各类特色小镇,推出各项优惠政策,特色小镇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按照规划,未来3年温州将建设50个省市级的特色小镇,其中省级特色小镇3年完成5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能否持续引入民资参与,事关特色小镇创建能否顺利实现。正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民资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情,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市人大代表余康杰认为,近几年以大项目、大投入为主引擎的有效投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大多由职能部门主导,缺少公众参与和公共选择的机制,导致部分项目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财力不能匹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部分项目往往存在建设超标准、超规模,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
对此余康杰认为,要引导民间资本持续投入,迫切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锦囊四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
作为森马集团监事会主席,姜捷近段时间接连成为省有关部门来温调研民间投资座谈会的嘉宾。
在各个座谈会上,姜捷多次建议,要让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必须让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加大僵尸企业处理和企业重组力度,腾出更多优质资源润泽民间投资好项目。“当前社会资本不愿意投并不是项目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土地、人才和先进的投融资机制等有利于项目成长的优质资源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单一化。”
“上半年地产投资增速上扬,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全市民间投资增速,但也给我们提出了警醒,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仍存在对地产行业不尽合理的路径依赖。”姜捷认为房地产过热会带来较大的债务杠杆风险,而从中长期来看,地产投资过热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也值得警惕。
要改变这一短板,他建议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投资者进入新兴产业。如对高科技企业或新兴产业,可引入风投和股权基金参与,以此化解高风险。因此,政府与社会可加大力度,构建金融生态圈,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包括上市、众筹、股权融资、中小企业债等,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民间主体更便捷地获取直接融资。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