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浙江在线 2022-03-09 09:37:45 何轶伟

  “养活中国要靠自己。”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这样强调。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温饱之源、生存之本,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1994年,曾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莱斯特·布朗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粮食总需求量约7亿吨左右,但总供应量仅为3.6-3.7亿吨,粮食缺口将达3亿吨,发出“谁来养活中国”之问。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9%,却要养育世界近20%的人口,在全世界范围看来都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约1.37万亿斤(6.85亿吨), 创历史新高,毫不含糊地回答:中国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重农固本作为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写入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越来越现代化、农村越来越有活力、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壬寅虎年开年不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五项举措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六个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多措并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如此可见,粮食工作至关重要, “吃得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前提,特别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不稳定期,端好自己的饭碗才能更好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奋斗。

  要落实“藏粮于地”,明确土壤是粮食生产之本。有研究显示,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要两个世纪,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要两到四个世纪。可以说,耕地非常宝贵,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要落实“藏粮于技”,明确科技是粮食生产的助推剂。同样的种子和土地,耕种技术不一样同,品质和产量也就不一样。因此,要实现粮食高质量生产,就必须发展优质农业、科技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卡脖子”现状仍在,国产农机处于“能用、爱坏、常修”局面,需要继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政策支持,让我国农业越来越“科技范”。与此同时,也要抓好研发成果落地转换,普及偏远落后地区技术培育,推动全国农技提升从“局部盆景”走向“全域风景”。

  要注重“藏粮于民”,明确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决不能少了农民的影子。而未来需要的农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者,而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各地加块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简而言之,就是要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这就需要各地在政策上大力倾斜,把资金和人才引向农村,同时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主体从业水平。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永远的真理。严格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着力推动解决“种在哪、怎么种、谁来种”的问题,我们就能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所以,谁来养活中国人?我们的答案是:养活中国要靠自己!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陆向东监制:张佳玮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