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今年高考作文题,乾隆爷也曾拿来考过天下读书人,温州考生还中了探花

今年高考作文题,乾隆爷也曾拿来考过天下读书人,温州考生还中了探花

温州叮叮当 2022-06-09 14:40:31

21世纪什么东西最贵

人才

葛大爷的这句台词

道出的不仅是一个真理

还是一道考题

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

“人才”和“国家创新发展”

看到这个题目

有的人懵了,乾隆爷却笑了

眙着面熟显——看着很眼熟

那是1778年,这位爱比“剪刀手”的皇帝已经67岁了,不再年轻的他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对于帝国的重要性。

这点,在他此前一年颁布的政令中已有体现。为了解决“满洲学习清文,善译者甚少”的问题,1777年这位老皇帝下令恢复了中断20余年的清廷翻译科试,为来年的殿试做了一回“暖场测试”。

殿试,又称廷对,三年一次,是封建科举考试中层级最高的一种,主要考“时务策”。

乾隆爷亲自主持了这场考试,还特别安排了几名前科状元为此次殿试的读卷官。他希望全国的才俊学子能为治理帝国出出主意。

老皇帝的心思,后宫妃子们也许不懂。但有些人天生就是为“大事件”而生的,一位名叫孙希旦的温州考生猜中了圣意。

孙希旦的殿试答卷(温州博物馆藏)

他在殿试试卷上完整阐述了自己对于教化民众的理解,“世黎民於变而由九族……非督抚大吏之责乎。”“盖小人以势利为党其渐固……其端尤不可不防。”

殿试正考官、状元郎出的于敏中读了他的对策后称赞道:使他人检书为之,不能有此”,认为就算别人翻阅书籍去写,也写不出这么详细完备的策论。

乾隆看了孙希旦的卷子,龙颜大悦,赐一甲探花。

孙希旦 像(温州博物馆藏)

孙希旦中了探花,一时风头无两,他也是整个清朝唯一进入一甲的温州人

孙希旦出生于瑞安碧山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博涉广泛,是个文理全才。

25岁那年,他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33岁参加礼部会试,中正榜,41岁摘得探花。

200多年过去了,当年孙希旦的探花答卷如今就收藏在温州博物馆中。

去看一下你就会发现,孙探花当年没少费墨水,答卷足足写了四张大号纸,展开有3米多长。

楷体字写得是真漂亮,堪比印刷体,卷面上一点涂改痕迹都没有,要是放到现在,卷面分肯定得满分。

孙希旦的殿试答卷(温州博物馆藏)

字行里间,能看到这位探花郎的思考;时至今日,我们也能读出温州人的自豪。

他在文中记述了自己参与编撰校勘《四库全书·玉海卷》的经历,表达了“钦命儒臣辑四库全书……各尽其职以仰副”的观点。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里面就有我们温州人的贡献。

在这份答卷中,孙希旦还举例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他列举了汉成帝让陈农搜求天下遗书;刘向刘歆父子校阅整理先秦以来的文献,终成《七略》……

孙希旦认为,编书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他希望如玉的书籍供后人开展学术研究;更希望后人以玉比德,以海崇善,涌现大批育才、识才的教育家和建国、保国的英才。

瑞安也与“玉海”一词结下不解之缘。

考生落笔写下千万种人生,字里行间透露着时代的声音。

无论是古代考生,还是现代学子,都需心怀国之大者,思考社会,关注时代。

回到今天,乾隆和孙希旦都已不在了,但他们当年“一问一答”的试题,至今仍拷问着后来者。

古有科举,现有高考,人才是每个时代都关注的话题。延展到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人才的关键词成了“创新”“高层次”。

对于这道考题,如果“温州”报名应试,相信成绩一定不会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