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古代文人在温州喜欢夜游江心屿 那时候的江心夜景到底有多美

古代文人在温州喜欢夜游江心屿 那时候的江心夜景到底有多美

温州网 2022-07-28 09:05:53

  温州网讯 夜幕降临,沿瓯江漫步,视线很难不被江心屿的“灯光秀”所吸引。江中小岛熠熠生辉,宛若一颗夜明珠点亮了夜色中的瓯江。

  搭乘客轮到江心屿,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塔灯、月光、星光,把江心屿映照得犹如一座光怪陆离的水晶宫。

  孤屿的绝美夜色,曾吸引无数文人夜游,只为一睹其风采。翻开清代陈舜咨的《孤屿志》可以看到,不少诗人夜游江心,并留下赞美的诗歌。本期,让我们一起欣赏诗词中的江心夜景。

  寺影一拳石 潮声四面风

  一天傍晚,诗人张扩离开温州城,准备坐船到江心屿去。暮色渐浓,他站在江边远眺,不远处的江心屿看起来就像一座玲珑娇小的假山,山石树影将江心寺遮掩得影影绰绰。潮水汹涌,江风裹挟着潮声从四面吹来。江面升起的迷雾,使傍晚的天空更昏暗了,担心鸟儿会迷失方向。眼前的江心屿,朦胧、迷离、清冷,恍如梦境。

  宿温州江心寺

  宋·张扩

  出城何所诣,孤屿海云中。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

  断烟迷过鸟,密叶坠丹枫。

  咄咄劳生梦,真成一洗空。

  张扩,字彦实,一字子微,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北宋末年曾任处州工曹。南渡后,历中书舍人,外补两浙市舶提举。张扩说自己“劳生”,或许是因为宦途奔波而感到倦怠。“真成一洗空”,在江心寺的僧房里,张扩大概能洗去“劳生”的疲惫,睡得格外安稳香甜吧。

  这首诗大概作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前后,张氏晚年提举两浙市舶,此时江心屿上的“两院”已经合并为“一寺”,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以“江心寺”为题的诗作。

  江心夜色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常常需要留宿一晚。江心寺建成后,登岛游玩的人有了临时住所。古人也留下了许多夜游孤屿宿江心寺的诗作。

  宿江心寺

  清·黄骧

  江天秋色半黄橙,夜拥霜衾傍化城。

  灯暗松门沉佛影,花飞塔径带钟声。

  寒潮漂月惊沙雁,古树摇风吼石鲸。

  我已邯郸初梦醒,老僧又觅话无生。

  游江心寺月公留宿龙翔山房

  清·刘振瑄

  中流台殿拟蓬瀛,寂寂禅房分外清。

  月色映江尤皎洁,潮声入夜自纵横。

  行来浅渚惊鸥梦,坐对孤灯听鵙鸣。

  一试琉璃泉味好,烹茶相与证三生。

  江心寺的旁边,有一个夜游的热门景点,便是为纪念文天祥修建的宋文信国公祠。北宋德祐二年(1276)四月的一个夜晚,忠臣文天祥渡江来到江心寺,在宋高宗的御书前感慨万千,赋诗表明“中兴宋室”的心迹。

  诗人们喜欢在晚上到宋文信国公祠打卡留迹,或许是因为在夜晚冷清的氛围中,更能与文天祥共鸣。

  六月十四夜泊江心寺谒文信公祠

  明·邢昉

  江亭孤屿郁峨峨,丞相祠前起白波。

  树色半随沙鸟没,潮声远送海云多。

  千秋马角怨三户,一夕旄头落五坡。

  忆昔枕戈挥泪处,月明无奈湿衣何。

  谒文文山先生祠

  明·张鸣鸾

  回首中原尽寂寥,还将驼棘认前朝。

  龙翔无复千官集,瓯海空来半夜潮。

  杜宇声声悲落月,孤航去去逐轻飙。

  独留风节昭青史,正气于今在九霄。

  谁把浮屠插天上 宵灯耿耿明遥空

  夜晚的江心屿,最瞩目的无疑是两座灯塔,七层高塔直插云霄,点亮了瓯江的夜空。

  江心双塔曾是古代瓯江航道上的航标。据《温州府志》记载,自宋到清九百余年时间,江心屿双塔彻夜灯光高照,为进出瓯江船舶夜航指引方向。夜晚,当僧人在塔上点燃佛灯,灯火辉煌,航行在瓯江上的船只就有了夜航的目标。历史上,江心灯塔更是被文人骚客所咏诵。

  江心寺

  元·陈孚

  江心有地如长虹,古今卧在沧波中。

  上有楼台千万叠,削出两朵青螺峰。

  谁把浮屠插天上,宵灯耿耿明遥空。

  灯影交加落波底,恰若一天星斗同。

  顾我登临不敢走,恐惊踏碎蛟龙宫。

  回首栏干转曲处,便教两腋生天风。

  陈孚(1240-1303),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人,历官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台州路总管府治中。

  陈孚在塔外仰观,双塔高大,塔灯照得夜空如瑶琼。后又登塔俯瞰,灯影交辉倒映在水底,宛若满天的星斗。此景此境,怎不让人有腋下生风、飘飘欲仙之感,惹得陈孚直呼,真是害怕会失足踏破蛟龙的水晶宫啊!

  清代诗人林元桂有一首《江心观灯塔》,与陈孚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心观灯塔

  清·林元桂

  浮屠高插寺东西,永夜层层宝炬红。

  万点星球悬海上,两枝火树落天中。

  烟凝岛屿看如蜃,光照楼台望若虹。

  果是老蛟不成寐,几回惊起满江风。

  江心塔灯

  清·吴桢

  闪闪彻星杓,竿灯两塔挑。

  空江浑不夜,佛国有元霄。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想象出古时江心灯塔的样子:夜幕降临后,僧人们会一层一层地点燃灯塔,有点在塔的壶门内的塔灯,也有挑出塔身的杆灯。耀眼的灯火不仅照亮了瓯江航道,还一次又一次地点亮了诗人的心灵。

  皎月空江满 寒云万里收

  瓯江月色

  清·林启亨

  秋色晚萧森,莲花漏欲沉。

  偶因闲水月,一为证禅心。

  瓯江月色,是“孤屿十景”之一。这里的清风明月,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清康熙元年(1662)年底,诗人朱彝尊客游温州,与朋友在孤屿亭中对月。

  孤屿亭对月

  清·朱彝尊

  皎月空江满,寒云万里收。

  纤毫瞻顾兔,恍惚动潜虬。

  望远高楼笛,行歌半夜舟。

  南征有鸿雁,相傍宿沙头。

  江面空阔,天上没有一丝云翳,天空干净得甚至能看清月宫中玉兔身上的毫毛。或许是微风吹皱了江面,又或许是江边的树枝微微摇曳,倒映着江面,仿佛水底的巨龙因受到了惊扰而游动。

  诗人站在高楼远望,江面上的小舟传来些许歌声,仿佛诉说着夜行旅人的漂泊之苦。明亡后,朱彝尊的好友魏耕暗中从事抗清活动,清顺治十八年(1661)冬“魏耕通海案”爆发,轰动一时。为避免牵连,朱彝尊来到远离京城的温州,在永嘉县令王世显幕府中做书记,在温州驻留了长达10个月时间。南征的鸿雁,何尝说的不是诗人自己呢,漂泊异乡,难禁归思。

  朱彝尊是清初文坛的领袖人物,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一路行来一路吟,朱彝尊的这趟温州之行,创作了60余篇诗文。

  江心夜景,温情而又浪漫。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将诗情画意,揉进了温柔的江心夜色中。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古代文人在温州喜欢夜游江心屿 那时候的江心夜景到底有多美

  记者:连佳佳/文 王瓅/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