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浙江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诞生 一头“胚胎牛”增收逾5万

浙江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诞生 一头“胚胎牛”增收逾5万

温州网 2022-10-11 09:58:46

  温州网讯 南方高温湿热的环境,对奶牛不是很友好,但在泰顺一鸣牧场,有通风、控温、清洁装置的标准化牛舍,前天刚产下浙江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的荷斯坦奶牛,这两天就在这样的牛舍里吃着苜蓿、燕麦等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享受着VIP待遇。

  多方合力让“胚胎牛”成型

  “胚胎牛”为何如此金贵?据了解,我国高端奶牛品种长期高度依赖进口。去年,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目前各地正加快奶牛良种培育步伐。今年1月,我省出台《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随后,在省市县联合推动下,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共建我省首个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遗传改良、良种扩繁、营养基因组学和乳品质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由省市县各级相关部门,为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泰顺县作为主场地,全力推动全省首个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落地,为此,该县专门抽调12个部门成立针对该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专班,实行“政企协作+校企合作+联合论证”融合攻坚模式,政府部门与专家团队分批次考察学习,再会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多次召开方案咨询会,最终明确了实验室定位、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实验室总投资3.2亿元,公司作为实验室主体,先行投资建设,并负责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开展实验室科研工作。”

  各方在主攻奶牛良种快速扩繁技术的同时,开展人才、种群、场所的布局和资源优化,助力重点实验室打造完整的核心种源自主繁育技术链。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为他们项目报送时提供及时的配套服务”,而柳峰乡和墩头村则在实验室良种育种场所需场地的土地流转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牛犊从3头增到50头

  “‘胚胎牛’的生产对技术人员要求非常高,其中相应的‘冲胚’‘移植’环节,是技术难点,对实验室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我们重点实验室现在具备了这些能力。”实验室负责人肖卫明说道。

  泰顺县柳峰乡一鸣牧场作为该实验室遗传改良项目的主场地,技术人员在此一一攻克了供体的超数排卵、采胚、受体的选择、同期发情、发情鉴定、非手术移植、胚胎的冷冻和解冻、胚胎的质量评定和分级等技术环节的难点,受体奶牛成功受孕且孕期健康状况良好。进入10月份以来,牧场更是精心呵护待产奶牛。牧场场长彭如宁说:“我们在实验室指导下,产前21天内,以优质青贮饲料和青干草为主,添加酵母培养物类产品精心饲养。”实验室对围产期奶牛进行血样抽样检查和动态监测健康状况,做好疾病预警与患病、治疗记录。伴随着第一例“胚胎牛”的顺利诞生,最终在南方奶牛良种快速扩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般来讲,一头高产、优秀奶牛,沿用传统繁殖技术,正常的话,终生可生产3头小牛犊,而使用‘胚胎牛’技术,可以让它生产小牛犊的数量达到近50头,就是能迅速增加优秀奶牛的后代数量,从而快速改善下一代奶牛的生产性能。”肖卫明说,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此番繁育成功的“胚胎牛”,正是通过遗传改良奶牛的快速扩繁,培养出适合我们南方地区饲养模式和气候特征的奶牛新品系。

  一头“胚胎牛”增收逾5万

  水涨船高,新一代奶牛所产出的牛奶品质,也将因为“胚胎牛”而得到更大提升,如遗传改良后的娟姗奶牛第一代,其产出的牛奶每100毫升的蛋白质含量就可提升至3.8克以上,由此,市民将可以喝到更高品质的牛奶。

  据介绍,当前我省大部分奶牛年产奶量为9吨,通过饲养、保健等所提升的奶量空间是有限的,要使产奶量有较大提升,必须培育具备良好遗传物质的核心牛群。实验室负责人肖卫明算了这样一笔账:“养殖户投入6000元胚胎移植等相关费用,一头低产奶牛一次生产后,小牛可以达到年产奶13吨,再以一头奶牛有效使用2.8个胎次计算,能帮助养殖户增收超5万元。”同时,这也意味着,牧场在不增加牛栏栏位数量的情况下,可以产出更多的牛奶,有效提升牧场的运营效率。肖卫明说,今后,一个牧场要获得相同的产奶量,可以占用更少的土地使用空间和资源消耗,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

  这两天,公司接到不少牧场电话咨询和技术求助,“胚胎牛”成功诞生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下一步,针对公司自有关联牧场的牛群规模等具体情况,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提供胚胎移植服务、技术指导等方式,将“胚胎牛”技术红利辐射至公司自有关联牧场以及省内外其他牧场,使其实现增产增收,让养殖户的日子真正“牛”起来。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品种有效改良,每百毫升牛奶蛋白质含量可提升至3.8克以上——

  一头“胚胎牛”的前世今生

  记者 包蓉蓉 周汉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