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余哲春:一生与文结缘 退休后书写《嶂山春语》

余哲春:一生与文结缘 退休后书写《嶂山春语》

温州网 2023-08-26 09:56:17

  余光中为《小村大嶂》题字

  大嶂村高考学子颁奖暨《嶂山春语》新书发布现场

  温州网讯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精彩程度是自己决定的,生而为人的每一次前行,都得靠自己努力打拼。

  《嶂山春语》是余哲春在《小村大嶂》出版多年后又一部描写其与永嘉乌牛大嶂村之间羁绊的力作,书籍的封面上写道:“我深深地爱着家乡大嶂山,惦记着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个我一生的天堂。”

  《嶂山春语》里的嶂山即是大嶂山村的简称,春语也就是余哲春的心里话,他的故事随着读者的翻阅,就这样缓缓地展开。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余哲春聊聊《嶂山春语》,也聊聊他人生的这本书。

  他用知识改变命运 走出大山

  《嶂山春语》用“家乡旧事”“亲情依依”“人物剪影”“随意随笔”“游历留痕”五个章节,采用新闻写作的方式,串联起余哲春当下与闪回的记忆,最终钩织成一幅余哲春的人生画卷。

  余哲春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老大,幼时在乡村生产队劳作,一张《浙南日报》成了身在大山中的他获知外界信息的全部来源。他读着报纸开始向往大山外的世界,一颗“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也悄悄在心中种下。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余哲春小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被硬生生掐断求学之路,而后回到生产队劳作,几年后才得以继续读书,但高中毕业后又被召回生产大队。就这样,余哲春“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又破灭了,这也激发并坚定了余哲春走出大山的决心。

  不久后,余哲春获得去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深造的机会。学成后的他终于走出了大山,被分配到永嘉仁溪中学教书,这一教就是七年。

  在中学教书期间,余哲春格外喜欢看报和新闻写作,他首篇新闻作品是写永嘉仁溪油茶丰收,50多字的短讯被发表于永嘉电台,还收获5毛钱的稿费。

  文章上电台、上报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件有排面的事儿,每次余哲春的新闻作品发表总能引起不少的轰动,这也让余哲春的采访积极性大增,更愿意寻找身边的新闻题材。

  因为经常采写新闻稿,余哲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后来就被上级调往政府机关当文秘,从此和文字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山里娃成为“总编辑” 与纸媒结缘

  “或许是因为从小喜欢读报,对报纸一直很有亲切感,所以不管工作调到哪儿,总想办份报纸。”余哲春笑着说道。《今日罗浮》是1984年余哲春从教师转岗文秘后创办的首份报纸,四开页,两月一期,采编全部自己负责,排版请的是日报编辑朋友帮忙,发行约500份,分别从邮局投递到永嘉各乡镇、县属部门以及各村。

  创办《今日罗浮》让余哲春对纸媒有了全面的认知,懂得媒介宣传的重要性。可惜的是《今日罗浮》在余哲春被调离岗位后就没了主心骨,创办两年的刊物也随之停刊了。

  但余哲春与纸媒的缘分并未切断,不久后,他担任《永嘉报》总编辑,这回可是当了有内部刊号的党报总编辑,在永嘉报任职总编辑期间,办了《永嘉企业家报》;之后又去永嘉教育局办了《永嘉教育》杂志,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写了封面题词;在永嘉广电局任职局长期间,办了《永嘉广电报》;调到政协后,又受人委托办了《温州印刷》杂志,杂志名称是请《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邵华泽撰写的;2009年退二线时接着为永嘉乌牛企业家商会办了《乌牛商报》,还给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办了张《亚龙科技报》;此外,余哲春还为他的学生办了张医院的内部刊物《佑安医院报》。余哲春笑称大多数是“报纸儿”“白卵车”,这些内刊都是业余时间办的,费神又费力,但我乐在其中。反响最好的是《永嘉教育》,双月刊,资金由奥康赞助,每期封面人物是优秀教师。

  如今,喜欢采写新闻稿的余哲春又从纸媒转战网络,公众号“小村大嶂”与“嶂山春语”成了他耕耘文章的新园地,后来就有了《小村大嶂》与《嶂山春语》两本书,尤其是《嶂山春语》里的“家乡旧事”章节,描写大嶂村的生活场景,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浓浓的乡愁。

  作家余光中为《小村大嶂》题写“高阳遗风”,作家余秋雨也为其写上“浙南余氏孝山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嶂村的故事,帮助更多人走出大山,2017年,退休后的余哲春在永嘉乌牛大嶂村设立“爱心驿站”帮助贫困村民,奖励高考学子。“爱心驿站”建立后,村里涌现出了省道德模范黄明兰、“浙江好人”黄金余和“上海五一劳动模范”荣获者余寅槎等三位省级模范人物。

  助力家乡小山村 评2A级景区

  媒体老同事聊起余哲春,总是用“接地气”“没架子”“不像总编倒像一线记者”来形容他。“小村大嶂”公众号编辑余清洁对此深有体会,“按辈分,我该叫余哲春‘阿公’,但每次他和我交流公众号文稿时,没有一点长辈或总编架子,有时还会不耻下问。”

  “小村大嶂”公众号建于2019年,目前已有23位大嶂村学子在公号上发表就学与创业文章,这个让学子发表文章的点子是余哲春出的,他的初衷是想让这些学子在学成归来后,成为村里后辈的榜样。他打算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名字就叫《大嶂学子》,他也会写一写自己的求学经历,文章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虾头螃脚求学路》。

  读过《嶂山春语》里每篇文章的余清洁说,阿公余哲春为打造大嶂村,可说是全力以赴、殚精竭虑,正如书中《风帆石的来历》一文讲述的,为了让大嶂村有名气、有影响力,余哲春借出版《小村大嶂》书籍的契机,通过友人请台湾的余光中先生题词“高阳遗风”,又通过亲友找到余秋雨先生题词“浙南余氏孝山村”,之后又找到余鹏翔将军题写“一帆风顺”。自此,大嶂村的名家话题有了,他又找来石头,请人刻上三位名人书法,竖立在村头。

  长期在县行政、新闻、宣教等部门任职的余哲春深知宣传的重要性,虽有了名家的加持,村里还得有故事可讲,所以他深挖大嶂村当地文旅资源。大嶂村从古至今流传着一个“五子救母”的故事。余哲春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他想着借助古代故事与现代名家加持,让大嶂村成为“浙南第一孝村”。目前大嶂村在他的推广运作之下,已被评为2A景区,有望在近年参加3A景区的评选。

  今年70岁的余哲春仍然热心于家乡建设,他向记者转发近日国家九部委的联合发文,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等回乡定居,他说只要还能动,他就会响应号召,为家乡出谋划策。

  《嶂山春语》一书的后记中,走出大山的余哲春写道:“虽然有时流露过对家乡失望与伤心,但在我心灵深处,那个地方从未缄默。我愿以笔为眼,书写对家乡故园的人文打量和关怀。”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余哲春:一生与文结缘 退休后书写《嶂山春语》

  小毛/文 余清洁/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