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探索“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
温州网讯 种稻不仅得稻,还能得虾得蟹。在乐清市北白象、蒲岐、芙蓉等多个乡镇(街道)的农田里,一批敢于尝鲜的新农人,通过发展稻田养虾、养蟹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力支撑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这是红螯螯虾,就是我们俗称的澳洲小青龙,这种虾个头大于普通小龙虾,肉质肥美,可以做刺身,深受市场欢迎。”在北白象镇乐东村的一片稻田里,“80后”新农人陈克稍一拽动田埂边的地笼,水稻田里立即水花四溅,成人手掌般大小的澳洲小青龙挥起大钳子,在笼中乱窜。当下正值澳洲小青龙的尝鲜期,连日来,当地农户一边忙着收割晚稻,一边在稻田里收获澳洲小青龙。
在尝试稻虾共养模式前,陈克有着多年澳洲小青龙淡水养殖经历。得知乐清示范推广“稻渔共生、稻渔共赢”综合种养模式,打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的消息后,这位有着大学学历的新农人大胆尝鲜,成了乐清稻田养红螯螯虾的“第一人”。
今年年初,陈克和表弟应从晓在北白象镇乐东村承包了80亩稻田,在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和浙江大学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尝试推行“水稻+红螯螯虾”共养模式,在水稻田中放养红螯螯虾虾苗养殖。
“在我看来,稻虾共养相互成就也相互制约。”陈克说,考虑到澳洲小青龙在水稻田中生长会爬上稻秆造成水稻倒伏等情况,其在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引入了由浙江大学选育的具有抗倒力强、生长势强、生长整齐、穗大粒多等特性的安粳优1号稻种。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将水稻田平整好,控制杂野生物的入侵,再以亩均投入5000只虾苗的密度进行稻虾试养。
短短数月,下田时仅一厘米左右长短的澳洲小青龙已长到成人手掌大小,亩均收成在75公斤左右。与此同时,水稻的亩产量也达到了400公斤。从目前收成来看,稻虾共养模式较单一的水稻种植,亩均增收5000元左右。
稻渔综合种养只是乐清积极尝试“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中的一种新模式。今年以来,乐清市积极推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肥药双减、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示范推广“稻渔共生、稻渔共赢”综合种养模式,打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构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努力探索具有乐清特色的粮食生产安全与渔业增产增收相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乐清探索“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
记者 程源 孔丽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今年,温州从海上救回128人
社会11-21
-
温州开展“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
社会11-21
-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接听12345热线
社会11-21
-
首批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名单出炉 温州榜上有名
社会11-21
-
1小时内停车免费!鹿城农贸市场“共享车位”上线
社会11-21
-
景山慢行系统龙盘山栈道成了网红打卡地:可在山巅游走 还能远眺市区
社会11-21
-
泰顺这样“卖水”撑起一方新产业 借生态“好水”引发展“活水”
社会11-21
-
3岁孩童“驾车”上路 监护人被罚50元记3分
社会11-21
-
起火船只上救出12人 温州一渔船获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
社会11-21
-
“味美浙江·百县千碗”风味美食公示 温州95道佳肴上榜
社会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