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哀思咨询者增多 若影响正常生活可寻求心理干预
温州网讯 清明节,人们会通过各种形式哀悼逝者,寄托哀思。而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人们更易触景生情,甚至有的人会沉陷其中,无法自拔。记者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近段时间,不少心理咨询者都有提及思念故去的亲人。心理咨询师表示,有悲伤、哀思等情绪实属正常,但若影响了正常工作、学习,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鼓励正常情绪的发泄
“最近,在给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时,明显感觉想亲人的多了起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陈云说,虽然他们并不是特意为此事过来咨询的,但从话语间可感受到他们的悲伤情绪。甚至于,有的人还出现了多梦、失眠、焦虑等问题。
初中生小朱(化名)是由爸爸带着过来做心理咨询的,他出现了厌学情绪。整个咨询过程,小朱都表现得情绪低落,不说话。他在与陈云建立了信任关系后,才掏出手机找到妈妈的照片说,他想妈妈了,非常想。原来,小朱的妈妈因为生病突然离世,让他悲伤不已。那个给他爱与支持的人永远离开了,他无法接受。小朱对一切失去了兴趣,他不想上学,只想一个人躲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干预,小朱情绪逐渐稳定,也重新返回了学校。
“小朱的厌学并非丧失亲人直接导致的,但妈妈的离世成了‘导火索’,让他彻底爆发,失去了一切兴趣。”陈云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患者。大家问得比较多的是,最近怎么突然梦到一个去世多年的朋友?这段时间为何感觉特别想念故去的亲人?睡眠不太好,睡着了也会做梦,梦里是去世的父母,每次梦醒都觉得很难受,怎么办?
陈云表示,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清明节的季节特点就易引起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再加上浓厚的祭扫氛围,更易让人想念故去的亲人,所以也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通过祭扫,完成对亲人的哀悼,也就能恢复正常了。其实,正常的情绪发泄是值得鼓励的,如主动完成仪式、大声哭出来等,都可以很好地寄托哀思,也有利于后续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不要影响正常的生活
但是,一旦负面情绪过了,便会出现心理问题,底线便是不能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陈云曾经为一名40来岁的患者吴女士进行了差不多两年的心理干预,只能说,她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没有走出失去亲人的情绪。
吴女士的妈妈一直住在养老院,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夺走了妈妈的生命。在外人眼里,吴女士并不伤心,因为她从头到尾都没掉过一滴眼泪,更没表现出悲伤、痛苦。其实,只有吴女士自己知道,她从未觉得妈妈已离开。她感觉还能经常跟妈妈说话,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而且她还跟之前一样,每个月去一趟养老院看妈妈,养老院的人告诉吴女士,她妈妈已经去世了。吴女士说,不可能。这种状态持续了四年,吴女士最终被亲戚送到了医院。
郑女士今年也是40来岁,她在陈云这里进行心理咨询一年多。她跟丈夫结婚多年,感情一直很好。结果,因为丈夫突发心梗没有及时送医,耽误了救治。而那天,恰逢郑女士出差不在家。在得知消息后,她先是不相信,接着便是强烈谴责自己,当天怎么不待在家里、丈夫的离世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然后,她便在这种自责中越陷越深。之后,因为深深的内疚,她不得不搬到亲戚家住。过了许久,她仍然心怀歉疚,以至于不敢回到自己家中。
陈云说,在丧失亲人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哀伤的过程,通常是在得知消息后,表现出愤怒、否认,之后是“讨价还价”,比如会问:“他是真的去世了吗?”接下来便是接受、修复。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但如果无法到达接受这一步骤,就无法进行哀悼,严重者会引发精神类疾病。
请努力走出哀伤情绪
丧失主要是指失去亲近的人,可能是死亡或离开。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丧失。丧失会让人悲伤,亲人的死亡或离去,使人有一种被抛弃感,与内心世界连接的客体的消失,会带来无助感。甚至有的人还会有内疚感,认为亲人的离去是自己的过错。
陈云表示,对于丧失,哀伤是悲伤的一种体验和修复的过程,如人们会用各种悼念方式寄托哀思,这实则为人们面对丧失的一个哀伤过程。走出了哀伤,也便意味着自我修复的完成。以下三点决定是否能顺利走出哀伤。
首先:寻求支持与陪伴。积极寻求亲朋好友的陪伴,要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身边有他人的支持。陪伴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安慰,这个时候任何的安慰都是多余的,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只需要陪伴,当一名倾听者。
其次: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通常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悲伤,便会达到心理的痊愈,丧失的痛苦得以解除。但如果丧失来得非常突然,并带有灾难性质,可能会突破正常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使丧失成为创伤。因此,当哀伤的情绪长时间仍无法释怀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障碍时,建议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让问题越积越多。
最后:当人们接受丧失时,意味着与旧的客体失去了链接,需要建立新的链接。这样才更易走出哀伤。比如失去丈夫或妻子的,可以搬去与子女同住;失去父母的,可以将情感投注到亲朋好友身上,慢慢将安全感、信任感移植,当然,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面对突然的丧失,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引发焦虑情绪时,陈云建议可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正念、慢跑等,若出现重复的体验创伤经验,情绪非常糟糕时,也可以做一些情绪稳定的训练,如蝴蝶拍、安全岛、保险箱技术等。
陈云说,对于丧失的亲人,一般并不鼓励主动遗忘,而是将其安置在心里的一个位置,想他的时候便看看,这才是正确的思念方式。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妈妈去世四年,她照旧往养老院跑
近期哀思咨询者增多,若影响正常生活可寻求心理干预
记者 胡宁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