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国风”往哪儿吹

“新国风”往哪儿吹

温州宣传 2024-04-30 09:31:00

  无论是周末或节假日街上偶遇的汉服姑娘们,还是日常身着简约实用“新中式”通勤打卡的上班族,越来越多人将审美锁定于传统服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透露,2023年我国“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元级别。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马面裙等汉服品类成交额已同比增长超300%。

  可见,新国风已蔚然成风。

  这样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众多服饰品牌纷纷发力,带动服装产业上下游纷纷转向。“中国纽扣之都”永嘉桥头也嗅到了这股时尚新风。据报道,桥头镇中式纽扣日产量最高达到800多万颗,全镇研发近3000款国风纽扣新品。一位深耕纽扣行业13年的企业家介绍,像这样大家为了同一类产品而拼搏的场景已经久违多年。

  时尚潮流瞬息万变。为何这股“新国风”能让服装从业者们齐齐转向?这阵风从何而来,又将吹向何方?

  图源:温度新闻

  

  时尚潮流少不了弄潮儿。

  1984年,我国首部时装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把人们从单一刻板的工装时尚中解放,一时间满街花花绿绿;1987年春晚上费翔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带火了喇叭裤;1990年前后,飒气十足的港片女郎身穿廓形西装、紧身牛仔套装,在大街小巷刮起港风;再进入千禧年,韩流盛行,夸张的背带裤,掀起一阵Y2K风潮,引得年轻人争相模仿……

  不难看出,时尚潮流与当时大热的影视剧集创作分不开。2022—2024年的春晚,《只此青绿》《碇步桥》《锦鲤》走红,连年登台的中国舞让少女们翩飞的裙角成了“新国风”最好的广告。今年春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一时“汉服四美”刷屏,节目中的服装形制、配色、花纹、面料都被观众们细细考究,其中二十款纹样更是专家学者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的精选。

  民间也不乏匠心手作之辈。温州女孩B站UP主“苏清吾”自学榫卯、斗拱、彩画、地仗等传统技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耗时150天在家中复刻一座“故宫”亭。UP主“雁鸿Aimee”用易拉罐制作出精美的苗族头饰与京剧凤冠,还带着自己的国风作品登上了米兰时装周。

  正是这样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文化宝库中挖掘出“珠玉”,让人真正领略传统文化可据可考的厚重魅力,才有如今满街汉元素与现代服饰的碰撞,各美其美。

  短视频平台上,被百万粉丝称赞为“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何楚涵如此理解“新中式”:“青年一代把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衣服穿在身上,已不仅为了蔽体的功能,他们穿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皮肤,写照出的是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时期的精神与风貌。”

   苏清吾在自家后院仿建的故宫亭子 图源:温州人app

  

  “风”从《诗经》来。“国风”,最早出自《诗经·国风》,是指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的凝练,既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又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淇奥》,本就包罗万象。

  在现代语境下,究竟什么是国风,尚未有一个广泛认可的定义,有人言简意赅——“一眼望过去就知道是属于中国的美”,就是探入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处,真实展现东方气韵的美学表达,并用现代人的商业视角不断挖掘古人所不能展现的古色古韵,这就是“国风”。

  汉服是早期“国风”的代表之一,最初流行于汉服爱好者的小圈子内。汉服爱好者们仔细考据文物与文献,将历朝历代的汉服剪裁方式复原,主张只有形制正确才是正统汉服。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形制讲究、穿着繁复的汉服接触门槛颇高,一不留神还会招致“山正”的辩论,这不利于“国风”的大众传播。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曾说:“当解决温饱之后,人们总会有一些新的精神需求,对祖先、文化、生活习俗等是怎么传承、演变到现在的产生本能的兴趣。”

  人们需要一种平易近人的事物靠近历史、靠近我们的祖祖辈辈,因此“新国风”或说“新中式”应运而生。“新中式”既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限制,又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有着丰富的穿着场景。它的出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而是一个渐进的、自然演化的过程。

  其间,Dior马面裙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加速器。2022年7月,Dior 发布一款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高度相似的中长半身裙,并称“这款半裙采用标志性的Dior廓形”。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强烈不满,认为该品牌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尊重。随后在法国巴黎,约50名华人和留学生身着汉服,在Dior旗舰店前举行抗议活动,呼吁Dior停止“文化挪用”并道歉。

  经此一事,“马面裙”与“文化自信”高度绑定,成了“文化立场”的表达。今年春节期间,山东菏泽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汉服销售额超3亿元。

  图源:央广网

  

  在“马面裙”这一标志物进入大众视野以后,盘扣设计、织锦刺绣、立领披肩等各式各样的“新国风”元素也逐渐在服饰流行中趋向日常化。

  新国风的“新”在于表达之新。如何给国风换上当代人青睐的“新衣”,又如何将其“内核”与现代化表达扣合起来,这是一道颇具难度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这实际上是所有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相同发展路径,有许多文化“出圈”的范例可以借鉴:

  需要融合混搭。探索各种可能性,“新中式老钱风”“新中式洛丽塔”“新中式千金风”大可大胆混搭,盘扣皮衣叠穿帽衫,宋锦外套搭配牛仔裤,针织毛衫配马面裙,无一不可为。

  需要和谐自然。不是堆砌“国风”元素、拼接文化符号,甚至以“国潮国货”之名哄抬价格、炒作营销,而忽略产品本身的品质,损耗了消费者“为国货买单”的热情。

  需要亲切活泼。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早就名声在外,而最近再次大火,是因为被年轻的设计团队改造成了一个单脚直立于鸟上、做着体操、表情呆萌的“绿马”。而“新国风”也要抓住这一特点,不再执着于阳春白雪式的高高在上,要勇于向接地气的方向靠拢。

  需要对话交流。在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让一座城成了一个剧场,带着游客们沉浸式体验从夏商时代起人与土地的故事,“把藏于地下、封于书中或列于展厅的骄傲展现给中国和世界”。如果说戏剧用对话传达故事,而“新国风”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寻找共鸣处,焕发新生机。

  风雅处处是平常。

  新国风,这一场“古”与“今”的审美对话,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表达,饱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当下需求的回应,让厚重感与青春化、传统性与当代性相互交融,互显互彰。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新国风”往哪儿吹

  作者:潘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