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这位女劳模雕刻了上千个人物,有的登上联合国舞台……

温州这位女劳模雕刻了上千个人物,有的登上联合国舞台……

温州网 2024-05-03 09:42:52

早上8点,木偶匠人庄玉簪走进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庄玉簪俯身在木桌上雕刻木偶,木桌的凹陷处散落着一层零碎的木屑……这是一道在木偶中心上演了28年的风景。从15 岁到43岁,从生疏到纯熟,从青涩到老练,庄玉簪在二十余年的光阴里,用一颗匠心和一双巧手打造了老少咸宜的木偶角色造型,守护着童话般美好的艺术世界。

28年坚守,雕刻了上千个木偶

木偶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平阳木偶戏,因“琢木为偶”得名。

15岁那年,自幼热爱绘画的她得知平阳木偶剧团招生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自此与木偶戏结缘。少女时代的庄玉簪,力气有限,仅仅拿刻刀这项功夫,便练习了好长一段时间。肩膀、手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一不留意便会划破手掌、腿部。“那时候力气小,拉不动锯子,雕刻刀经常要用肩膀顶着才能使上劲儿,一天下来肩头都是乌青。”

小小的木偶雕刻,承载着中国唐宋以来造型、绘画和彩塑工艺,让庄玉簪着迷不已——白天上完课,到了晚上也不歇着,跑到教室继续白天未完成的雕刻作业。

现在,庄玉簪已是平阳木偶戏木偶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在她手中,几把基础的刻刀就能完成机关复杂的作品,削木如泥,游刃有余。28年来,她制作出了上千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木偶。这些木偶,有的亮相中卡文化年中国节活动,有的走进中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有的登上联合国舞台。相继获得了2013年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优秀舞台美术奖”、2015年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造型设计制作奖”等奖项。

2023年,她为木偶剧《高机与吴三春》设计制作的角色高机与吴三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亚洲太平洋委员会联合授予第六届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优秀偶型设计(制作)奖。

左边白蛇传许仙,右边是吴三春

千年技艺创新,让耳朵变出羽毛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在庄玉簪看来,木偶雕刻离不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离不开千百年间先人的传承。然而,她更明白,要想让木偶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发展,还必须有所创新,要用自己的刻刀把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

刚工作时,庄玉簪制作的木偶大多是传统剧目里的古装形象和儿童剧里的卡通形象。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庄玉簪开始琢磨,如何让这项传承了千年的技艺有所创新。

高机与吴三春

一档魔术节目让庄玉簪有所启发:人能变魔术,我能不能让木偶也变个魔术?于是,庄玉簪和从事木偶表演的丈夫合作研究让木偶“着魔”。“经常回家还在讨论。”庄玉簪笑着告诉记者,传统木偶一般是能动嘴和动眼睛。但是她在制作这个魔术师时,经常突发奇想:能不能让耳朵动起来?耳朵能动了,牙齿呢,是不是也可以动一动?……经过反复打磨,庄玉簪在这个长13厘米、宽12厘米的木偶小脑袋里装上了十来个机关装置,不但眼睛能滴溜溜地转,嘴巴、牙齿、耳朵都能动起来了,胡子甚至还能变没。

而这还不是木偶魔术师的全部技能,“木偶魔术师的耳朵能变出羽毛,它还能变出丝巾,用空盒变出花球。”如同真人魔术师一样的技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庄玉簪和丈夫的这个小品,让演出场场爆满。

从最开始的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再到独立完成一整个木偶制作……经过岁月的历练,庄玉簪在传承与创新中,渐渐琢磨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木偶风格。一个木偶的诞生,从角色设计开始。根据剧本的不同风格,她制作出的木偶形态也各具特色,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眉清目秀,有的凶神恶煞。

畲族姑娘

从设计、打坯、雕刻、掏空、安装机关、抛光,到彩绘、装扮、穿线……一个木偶制作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仅是塑形就需要一至两天的时间,而一个复杂的木偶制作至少历时一个月。把枯燥当乐趣,以重复当生活。而支撑她的,是始终如一的匠人之心。

28年间,庄玉簪用双手赋予一个个木偶生命,一出戏里,人生百态,尽在木偶之上。以偶为介,以戏为媒,庄玉簪在坚守中传承,先后获得平阳县劳动模范、平阳工匠、百名英才优秀高级人才和温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来源:掌上温州客户端

原标题:温州这位女劳模雕刻了上千个人物,有的登上联合国舞台……

记者 何群芳

受访者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