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者与低碳达人的PK 低碳日这一天,看碳足迹数据

记者与低碳达人的PK 低碳日这一天,看碳足迹数据

温州网 2024-05-16 10:14:29

  温州网讯 将“绿色低碳”贯穿生活,为地球减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节能减排行动中。昨天是“全国低碳日”,市民在生活中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记者联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追踪低碳达人白琼璟和记者小张一天的生活轨迹,来推算一年碳足迹。低碳生活改变了啥?数据来说话。

  达人名片

  白琼璟,温州宏锦鞋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先后3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被授予“世界环保形象大使”荣誉称号,也是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发起人。

  记者小张与低碳达人的PK

  他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习惯,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留下了“碳”的足迹。通过数据的抽丝剥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达人低碳生活有何可取之处?

  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约6.34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小张记者日常喜欢网购衣服,夏天买的更多,全年购买新衣27件。按照碳汇计算,相当于排放了超过171千克的二氧化碳。

  而低碳达人白琼璟对买衣服并不热衷,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多年,平均下来一年购买的衣服至多也就两件,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2千克。

  从小张记者和达人的衣橱PK来看,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排放(171-12)÷(27-2)=6.36千克二氧化碳。

  买一件衣服,其实就在碳排放了。我们的衣橱里潜藏着的碳足迹。比如一件牛仔衣碳排放8千克、一件纯棉T恤碳排放7千克、一件棉服碳排放30千克、一件涤纶裤子或裙子碳排放47千克……

  温科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李彬杰老师划出重点:减少碳排放要少买新衣、减少洗衣机洗涤和干衣机烘干、购买时选环保浅色款式、旧衣还可以捐赠二次利用。总之,少买衣服,也是践行低碳生活。

  食用1千克牛肉碳排放量是等量猪肉的13倍

  通过比较,小张记者和达人白琼璟在饮食的碳排放上也出现显著差异。从饮酒、肉类、蔬菜、水果、大米、小麦等食用总量推算,小张一年光饮食碳排放量达到3859千克,而达人的一年饮食碳排放量为1187千克,比小张少2672千克的碳排放。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张吃得多且爱吃牛肉。一天的牛肉消耗为0.25千克,肉、蛋、鱼、菜、水果,营养很丰富。而白琼璟在肉食方面则偏爱猪肉、鸡肉等白肉。

  从单位碳足迹来计算,1千克牛肉排放二氧化碳37千克;1千克猪肉排放二氧化碳为2.81千克,前者是后者的13倍。同样是肉类,为何牛、羊肉比猪肉排碳多?李彬杰解释,牛、羊都是反刍动物,其肠胃中的细菌在分解食物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通过打嗝的方式排放出来。牛羊肉的碳排放因子也就因此增加。

  在小张和达人的PK中,小张这天吃牛肉0.25千克,猪肉0.1千克;白琼璟吃牛肉0.03千克、猪肉0.08千克。他比小张在食物碳排放量上至少减少了近8.2千克。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吃牛肉,就能实现碳排放大幅减少,而且牛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低碳生活,提倡的是科学合理饮食和减少粮食浪费。

  开油车碳排放是公交出行的2倍

  在出行交通方面,达人每天都公交出行,一天乘坐2.4公里的公交,年碳排量为110千克。偶尔需要远行时,他会选择驾驶纯电动汽车,5天约消耗1度电。相比之下,小张主要依赖低油耗汽车出行,一天要行驶16公里,年碳排量为1576.8千克。如果达人乘坐公交和小张每年行驶的距离一样,那么碳排放量为642.4千克,开油车碳排放是公交出行的2倍多。

  在交通工具碳排放对比中,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车、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百公里碳排放大致分别为0千克、0.96千克、3.45千克、12千克和20.7千克。这也反映出,公共交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节约一度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22.65千克

  在家庭里,水电使用量成为消耗的大头。在电量使用上,达人显然是个“节能高手”。他一天仅用电1.51度,相比之下,记者小张则“豪放”地用了10度电。这看似微小的差距,在碳排放量上却造成了不小的差距。据测算,低碳达人一年的用电碳排放量仅为335.5千克,而小张用电则排放2226.5千克二氧化碳,两者相差近6.64倍。根据单位用电量碳足迹0.61测算,少一度电,每年就能少排放0.61×365=222.65千克碳排放量。

  除了用电,用水量也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虽然本次比较中,达人与小张在用水量上的差距并不显著——达人一天使用0.55吨,小张0.8吨。经过测算,一年下来达人因节约用水而比小张少排放了约33千克的碳排放。

  那么达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他早已将节约用电、用水的理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手关灯、减少电器待机时间、优先选择节能家电……相比之下,小张似乎并没有太多关注这些方面的节能措施,导致水电消耗和碳排放量较高。

  一个袋子一双筷子也会产生碳排放

  在生活用品的“绿色”较量中,达人平均每天仅使用0.27个塑料袋,而小张平日热爱购物,却鲜少使用环保袋,每天消耗的塑料袋数量可观。虽然单个塑料袋的碳足迹只有0.03,但由于小张日常使用量大,最终导致年碳排放量与达人有29.85千克的差距。

  再来看一次性用品的消耗情况。达人平时喜欢做饭,因此很少使用外卖和一次性餐具。而小张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外卖达人,每天都能与各种一次性餐具“亲密接触”。据统计,小张每天使用的至少1双一次性筷子,年碳排放量为7.3千克,而达人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年碳排放为2千克。这一数据对比说明,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可以降低个人碳排放量。

  达人和小张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小小的环保袋,一次不经意低碳消费习惯,都是在为我们的地球节能减排。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顾名思义,是指个人或组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那么,碳足迹怎样计算?有专业机构以一件普通的纯棉T恤为例,计算出了它从“诞生”到废弃处理的碳排放总量。

  以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为例,在棉花种植、收获的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千克;制作成衣服、漂染熨烫,排放约1.5千克;从田地到工厂再到零售端的运输过程,排放约0.5千克;T恤被买回家后从洗烘到回收处理,排放约4千克。

  我们可以得出,这件T恤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约为1+1.5+0.5+4=7千克。

  每增加一名低碳达人,相当于种了20棵树

  从记者小张与低碳达人的一天碳足迹中,我们看到,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都会排碳,只要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日常每一个行为,都关系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生活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我们转变生活方式、增加低碳行为、减少高碳行为。

  从一年的碳排放总量来看,小张排放13565.52千克二氧化碳,低碳达人排放4182.9千克。

  这些排放的二氧化碳,就会被树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排放然后制造氧气。以一棵40年树龄的树为例,它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千克的二氧化碳。

  通过进一步推导, 13565.52千克(普通人一年碳足迹)-4182.9千克(低碳达人一年碳足迹))/465千克(40年树龄的树的碳吸收)=20(棵树)。也就是说,地球上每增加一名低碳达人,相当于种了20棵树。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记者与低碳达人的PK 低碳日这一天,看碳足迹数据

  记者 刘自双 孙余丹 张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