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城繁华里的花鸟雅趣

一城繁华里的花鸟雅趣

温州宣传 2024-05-16 10:42:57

  这里曾是小动物王国,叽喳鸟鸣声,汪汪犬吠声,小鱼嬉戏。孩童一来,就会搬回一片“海底世界”或迷你“生态园”。

  这里也曾是植物王国,鲜花盛开,草木葱笼,装点一年四季的美。老人来了,回家就能打造一片门前庭院“世外桃花源”。

  从这里,捎回一枝春,带走一片春意,耍一把蟋蟀和金蛉子回应夏的记忆,满盆水仙是冬天对春的期待,随手捡回一片红叶,阳光下折射出一整个季节的联想。

  “花鸟鱼虫天然趣”,自然界里的趣味生灵,充满生机。这些也是很多温州家庭的休闲雅趣“标配”。

  在人们记忆深处,位于市区将军桥的“景山花鸟市场”,曾用16年光阴,承载了一代人童年和生活的记忆。几经波折,重新“转身”。一城繁华里的花鸟雅趣,将以怎样一副全新模样,唤醒你我的温暖回忆?

在人们记忆中,“景山花鸟市场”的叫法更亲切,更符合当时的市场场景。

  

  经过岁月,度过华年,这里的花鸟市场早就不是用简单语言表达的买卖场。它的身上挂满了珠帘,轻轻一抖,洒落的满是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记忆珠子。

  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深度。“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自古以来,爱花的人们也爱鸟,花鸟有“花鸟合璧”之美誉。有需求就有市场。唐宋时期,就有花鸟市场出现。花鸟成市成集的应运而生,是悠远历史文化的传递。

  这里有时代的社会风貌。明清时的花鸟市场规模达到了巅峰,尤其是晚清京城一些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看戏斗蛐蛐,别有雅趣。清《燕京岁时记》中就有“京师五月以后,则有聒聒儿(蝈蝈儿)沿街叫卖,每只不过一二文”的记述。据说当时在老北京很流行这样的“蛐蛐局”,有王公贵戚,有平民百姓,也有如京剧大师谭鑫培这样造诣高深的艺术家。

  这里有多元的雅俗社会。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市场的功能也从单纯的买卖交易转化为与交友、品花赏鸟、诗文画交流等相结合的多元功能,许多文人在此挥毫泼墨,吟诗作画。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景山花鸟市场由此而生。

  “如果有人在这个充满奇珍异宝的地方呆上一整天,那他的所见所闻之丰富就跟他在外旅行了一辈子一样。”这个地方,说的大概就是花鸟市场,是缩小版的自然世界,虫鱼人间。

  温州人的业余生活中少不了花鸟鱼虫雅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花鸟市场就已经在市区的闹区、角落和郊区自然兴起,耳熟能详的区域除了将军桥,还有妙果寺、黄龙康城和丽岙“花城”等。

  

  当“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通过流通网络联接起生产者和消费者,遍及全国大市场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吸引各地大量务工人员和客商,营造出一城繁华。然而,它们也与景山花鸟市场一样经历过发展的阵痛。

  多年前,花鸟市场从老瓯海区府边整体迁移而来,凭借三维桥路口交通枢纽和景山公园入口等交通繁忙地段优势,通过周日的花鸟会市,成为当地有名的周日马路市场,日均客流曾达到上万人,打造了盛极一时的网红地标。

  经营户不断增加,有限的摊位面积成了瓶颈,“小吃占花市”“古玩占花市”“宠物占花市”……占地经营成为普遍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经营矛盾、管理无序等诸多市场乱象,威胁着一方安全。2015年还发生过一场火灾。

  当地政府虽然采取过全面禁摊、停业整顿、拆除易燃违建等一连串举措,但市场自身空间局促、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用地受制等硬伤,以及暴露出来的业态乱、标准低和环境差等难题无法克服,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严重抵触。

  2019年5月,市场停业。

  这一别离,虽不舍,却是为了更好相聚。

  大多数经营户搬到丽岙“温州花城”。这是极佳的选择,也是花城引巢筑凤。

  作为“温州花城”,要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丽岙,“花样文章”足以撑起全城的花鸟雅趣。800多年前,“旧时驿路,百里荷花”的温瑞塘河就经过这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著名的侨乡,返乡的华侨们在家乡打造以欧美风情体验为主基调的“花卉休闲+运动美食体验”的文旅项目,104国道丽岙段随之开展温州市花卉长廊,也使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有了树木种植 “十园”、乡村 “一片美”等,有了赏花、品花、吃花为主题的农家乐 “花宴”。 

  恰逢景山花鸟市场关停期间,丽岙浙江(温州)花卉博览会开办, “温州花城”落地,花鸟雅趣也异常浓烈。

  而在将军桥原地焕然一新的景里中心,占地规模63000多平方米,将在此拔地而起。日前,该项目城市展厅已对外开放。除了外观上翻天覆地的改变,全新功能也将围绕现代人居生活细细打磨,并且适应时代召唤施行新业态。当然,人们记忆深处的花鸟交易市场,也会无缝相融。

温州花城整体鸟瞰图 温州花城供图

  

  传统与创新,如何寻找平衡,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细腻化的表达,这是众多传统市场转型都需要认真作答的思考题。

  在近千万温州人的期待里,市场与街区的迭代,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既要拉住传统业态,又要通过艺术、文化和创意等元素进行重塑,使传统业态、街区生态与商业创意有效融合于购物、休闲、文化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里,从而适应和支撑城市更新。

  如此一来,“花鸟市场”的概念重新回到城市中心,复刻了体验感,传递了自然可持续的生活理念。这,便是最优解——

景里中心效果图

  “醉美花鸟”时尚交易。不管街区怎么建,市民们依然会关注,传统花鸟市场该如何升级?传统的买卖如何顺应潮流与时尚接轨?这里将打造“醉美温州花鸟市场”,集鲜切花市场、电子商务、玻璃棚大卖场、绿化苗木板块和直观交易平台,等等。不仅有蝴蝶、金鱼、鹦鹉、独角仙的童年,有潮流花草、小众植物、植物书店和特色花店的春天,还有装着进口植物的阳光房,让大家感知自然带来的治愈力。并且,结合年轻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打造“爆款单品”,如包装种子和土壤的“植物罐头”,如将松树盆栽命名“放青松”,种植的大棚命名为“石炭纪”,结合潮流时尚破圈。

  生态景观渗透城市。一盆花一株草,难以满足城市生活的生态需求。从传统花鸟市场变身文旅街区,这看似业态概念的转型升级,其实是生态景观与城市生活的紧密联结与相互融合,让花鸟鱼虫的乐趣真正纳入大众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依托山景生态打造的综合体,将景山公园和商业街区进行廊桥相连,形成多个通透空间,使生态景观渗透到城市,犹如一个自然和城市、理想与生活共度的栖息地。

  老城里焕发新活力。老城曾经因多种因素局限了花鸟市场的发展而引发市场关闭的尴尬,如今,新的街区又该如何适应这一带老城生活?或者说,如何为老城带来新的活力?景里中心规划了步行街酒店、住宅区和网红餐饮创意园区,满足市民吃喝玩乐购一站式需求。并且,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文化、潮流、设计等主题活动,以及草坪音乐会、花鸟字画艺人现场作画、飞盘活动和boming's伯明漫画等,丰富街区内涵,提升互动体验感,打造文化载体、社交场所和运动空间的典范。尤其是City Walk、松弛感、漫游式等新概念的引入,为传统市场注入了年轻态的活力因子。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一城繁华里的花鸟雅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