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书院历史何以“示范”未来

书院历史何以“示范”未来

2024-09-26 09:53:00

  9月,是大中小学开学季。莘莘学子怀揣梦想与憧憬,迈进校门,踏入知识的神圣殿堂。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校,曾有过学塾、书院等不同的叫法,在不同社会阶段历经不断的演化与变革。你可曾想过,在温州,最早的示范学校是何种模样?在传承与发展中,这些悠久的教育文化资源如何古为今用?

  

  温州的官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早,早在东晋太宁初年(324年),永嘉华盖山麓便已建有郡学,它在浙江省众多府(郡)学中,属于最早建立的一批。到宋代时,温州开设书院现象蔚然成风,学风大盛。北宋皇祐年间(1049年—1053年),王开祖(1035年—1068年)选择在华盖山开设私塾进行讲学,又称东山书院。

  王开祖于东山所讲明之“道学”,为孔孟儒学,当时所讲皆《六经》、孔孟之道,被问及为学之主意时,他说道:“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吾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此正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意。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摧毁了书院。然而,灾难并没有让书院消沉下去。三十一年后,知府龚秉德重修了书院,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到了清雍正十年(1732年),巡道芮复传移建了书院于城东南积谷山麓,使其得以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其文化使命。

  乾隆二十年(1755年),巡道未椿修再次修缮了书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巡道徐绵、知府李碗、知县崔锡又依次重修,使书院更加完善,迎来“全盛时期”。

  散落各地的书院也成了温州古先贤们潜心研学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场所,南湖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南湖书院,俗称城南湖塾,又称城南茶院或城南讲院。永嘉学派前后三代领军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曾在此齐聚,这为南湖书院贴上了“永嘉学派思想启蒙地”的标签。

  《康熙温州府志》载:“南湖在府城茶院寺东,毛崇延陈止斋讲学。”之所以择址茶院寺办学,或许因其位置在巽山东侧有关。

  巽山,又名巽吉山,位于鹿城区大南街道山前街。山顶建有巽山塔像古代文官帽,民间称其为文笔峰,寓意巽吉之地科第鼎盛,始建于宋朝。现在的巽山塔即文笔峰的塔门朝北偏西19度而开,据说塔门朝向依明朝万历年间的文笔峰而建,正对北京故宫,寓意科举场上扬眉吐气。

  可以说,南湖书院在温州历史上的地位极高。在这里,永嘉学派三代领军人物齐聚并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扛起了永嘉学派传播大旗。

  

  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在当时“教育圈”的地位,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示范”学校。那么,古时的“示范”学校究竟是何种模样?

  皆具深厚文化沉淀。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承载温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知识的宝库,汇聚了一代代温州人的智慧和思想结晶。在书院中,学子们能够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汲取古人的智慧,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皆拥顶流名师团队。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吸引了一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教师。东山书院全盛时期,清代著名学者孙扩图、张振夔、孙锵鸣、王棻等曾在此主讲。南湖书院的陈傅良、陈埴、叶适等也名噪一时。这些教师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师德风范。他们言传身教,引导学子们追求真理、修身养性。王开祖就十分强调践行。他曾说:“举天下知孔子之言而不行孔子之道,是不知孔子之道也。”其影响所致,南宋永嘉学者尤重视事功。

  皆有超前教学理念。在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教师们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力,帮助他们进步。同时,关心学生成长和发展。书院有严格的学习纪律和规范,促使学生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经常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在这里,学子们不仅要学习经典文化,还要接受道德规范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有用之人。

  皆具巨大社会影响。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在古代温州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南湖书院作为永嘉学派开宗立派的发祥地,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座承载着教育功能的书院,更是温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象征。

  

  教育兴则城市强。

  立足于东山书院和南湖书院的办学基础,如今,温州教育在追古溯源、弘扬新貌中实现传承与发扬。

  当代温州教育高度重视对瓯越本土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将温州的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有机融入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比如,温州市实验中学开展了“瓯越文化探寻”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组建研究小组,深入了解瓯越地区的历史建筑、传统工艺和民俗风情。

  古代书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注重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才能开展教育。在传承中,当代温州教育同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比如,温州市第二中学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此外,温州各校还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课。

  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流学者是古代书院育人的宝贵财富,如今,温州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激发全市14万教师成长内生动力。通过寻访选树宣传“温州教育大先生”、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年度人物、终身班主任、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事迹,引领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追求。并且,抓好领航校长、领军教师的培养激励,注重“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树立“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核心理念,带动建设好学校。升级打造“好学温州”品牌,在实践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来源:温州宣传

  投稿:鹿城区委宣传部

  原标题:书院历史何以“示范”未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