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朔门古港码头出土华严砚 “第三名砚”重现天日背后的故事

朔门古港码头出土华严砚 “第三名砚”重现天日背后的故事

温州网 2024-12-02 08:37:34

温州网讯  华严砚,出自温州,北宋砚史鉴赏大家米芾所著《砚史》根据“发墨为上”的排序,把华严砚甚至排在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之上,名列第三。古人对华严砚的记述是言之凿凿,但华严砚到底长什么样子的,其石质如何,却难有物之凿凿。

直到温州朔门古港码头挖掘现场出土了几方砚台残块,其中有两方经过证实是华严砚。而这项研究成果详情在2024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上进行发布。

12月1日,记者采访砚文化及宋文化研究者戴云江,作为最先发现华严砚的他,谈谈发现背后的故事。

华严砚首现古港码头遗址

从1995年开始喜欢砚台,到2005年正式研究砚台,至今戴云江已经和砚台打交道快30年了,他所著《宋砚论稿》是业界权威资料,而华严砚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执念。

米芾的《砚史》中,记录了二十四种当时的名砚,其中就指出永嘉出的华严砚,文曰:“华严砚名列第三,仅次于玉砚和方城砚”,而在南宋李之彦的《砚谱》中更是高居第二。

具有如此高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的华严砚,更不用说还产自故乡温州,自然而然激起了戴云江对于华严砚的情感。

然而只记在文献资料中的华严砚,一直没有出土的实物作为支撑,直到这次朔门古港遗址的意外发现。

现场出土华严砚

“我记得那是去年的9月6日,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瓷器标本整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柳一凡在整理过程中收集了残缺的砚台标本,她本人对砚台颇感兴趣,当时在若干标本中看到了几个不寻常的残块,制式和砚台十分相似,但不确定年代和款式,马上联系我请我去现场看一下。”戴云江表示,当时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发现,在这些残块中既有端砚也有歙砚,还有一些残块十分像温州的华严砚,“我当时其实没有很大的把握肯定其就是华严砚,但无论是从外观还是质地上都和米芾写的《砚史》里提到一致。”

米芾《砚史》记载华严砚: 石理向日视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色赤而多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扣之声平无韵……。

“在我记忆中温州能刻的动石头就是叶蜡石类,普通的叶蜡石太滑也不能做砚台,只有含有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达到一定比率的叶蜡石才能做砚台,而这种砚石出的墨就会呈现墨色发亮、如油如漆,并且墨色鲜亮不易渗开。‌”戴云江说,从外观上看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华严砚颜色发赤并且还有很多白沙点,摸起来手感也像摸蜡烛的表面一样,从这两点来看是非常符合《砚史》中记载的华严砚的特点。

“终于找到华严砚了!”戴云江表示,当时他心里几乎已经可以确认这就是华严石砚,内心十分激动,忍不住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桌子都被我拍起来了” 戴云江笑着说。

激动归激动,平静下来的戴云江还是不敢完全轻易下结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找到华严石砚古坑口

10月下旬,戴云江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同时根据传统四大名砚的矿脉生成的规律,在永嘉县的几个朋友带路下,前往永嘉县找华严砚矿。

“《砚史》中记载华严砚时,提到其为温州华严尼寺岩石,我们推测这个矿的位置就在一个叫华严尼寺附近,于是我们先找到了这个寺院(寺院仅有地基),但到现场找了一圈没能找到砚石矿。”戴云江表示,随后他们想到很多砚石矿都生存在溪边,由于砚石要求的特殊性,推测华严石砚矿也应该在溪边,于是一直往瓯江方向寻找。寻找过程中一个朋友提到这附近有一个洞,但很多人都去看过了,包括地质大队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什么发现,戴云江听到后表示一定要再去洞口看看。

“就是这了!”一到洞口,看到洞口附近的岩石结构,戴云江内心止不住的喜悦,“叶蜡石矿脉都是板层结构的,我们做砚台的原石也都是板层结构,当我看到洞里的矿石结构符合板层结构,颜色也是赤中带白点。加上那天正好有太阳,光照在岩石上呈现出腊质感的反光,我就知道我们来对地方了。”

随后戴云江用随身携带的榔头,从洞口钻进去在不同的板层中找出最接近朔门古港遗址标本特征的石材,又在附近的菜园子的挡土墙里找到了类似的石头带回工作室。当把石头抛开,仔细研究,无论是从外观、结构还是腊质感等一系列特征都符合华严砚的特征,根据多年积累的砚台知识,初步判定这就是华严砚材料的挖掘地。于是第一时间将发现的结果向温州市文旅局汇报。

市文旅局和市考古所都十分重视,后面专门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崔剑锋团队来温检测,经检测对比,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华严砚和华严砚石坑的成分结构以及微量元素极其相似,可以正式断定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华严砚就是采于这个古砚石坑口。

自此,从文献到实物,华严砚的存在证据链呈现了完美的闭环。

已试制两方华严砚

此次海丝之光——海丝学术交流暨朔门古港遗址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华严砚研究成果同步发布。为了近一步让世人感受古时华严砚的风姿,戴云江耗时近两个月,根据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两方华严砚残件进行一比一还原。

“我们这次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华严砚共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歙砚做法的马蹄砚,另一种则是用吉州石砚做法的瓦当抄手砚。”戴云江表示,根据出土的残块,他根据多年对宋砚的深度研究,通过遗址标本的部分信息,还原了遗址标本原本样子的设计。

还原两方华严砚

确定好砚台的形状后,戴云江坚持有宋代古法纯手工来雕刻,精准还原了千年前古人使用的华严砚。

“从选材到手法我都力求还原出华严砚最原本的模样,连砚台背后的刀痕都进行还原。”戴云江说。

在灯光下,经还原的华严砚颜色呈现出一种赤豆的颜色,上面能清晰看到有许多小白点镶嵌其间,触摸砚台能感受到明显的蜡质感,《砚史》上对华严砚的描述一一被验证,华严砚终于从史书中“走”到现实。

侧面印证古港码头旧时繁华

“这是砚史研究史上第一次把考古出土砚与文献资料、砚坑实物综合比对进行研究,这也是科技考古史上第一次,用考古出土实物与砚坑实物进行成分检测分析,比并且取得成果。对后得到的科学结论。”浙江省文物鉴定站原首席专家、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柴眩华说。

“华严砚的实物出土对于朔门古港对于温州都意义非凡。”戴云江表示,古时砚台的使用者都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而这次发掘出来的古砚中不仅有马蹄砚还有八棱砚等都不是普通的文人士大夫能用的,也能侧面反映出朔门古港旧时的规格之高,商贸之繁华。

同时,这也将为温州增加了一个新的文化名片,华严砚作为温州独有的文化遗产,通过不断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将来也可以作为旅游产品推出,进一步擦亮温州的文化底色。

“未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华严砚的研究力度。”戴云江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考古华严砚石矿,可以进一步了解宋时的开采工艺,另一方面也要还原华严砚更多的历史,逐步找寻宋朝前后华严砚的足迹,不断做深做实华严砚的历史文化。

戴云江还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华严砚的出土,带动一批人才培养,为华严砚的推广添砖加瓦,从人才到产业逐渐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不断做大华严砚这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朔门古港码头出土华严砚 “第三名砚”重现天日背后的故事

记者 谢施琦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