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崔勇评202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不为难中有为难,为难之中有出路
202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崔勇点评:
漫长的梅雨季节刚刚开始,就迎来了暑热中的高考。一蒸一晒,真是为难的人生。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似也比较为难。
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诗歌的从业者,我还是比较欣慰:三则材料涉及的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两则更是现代诗歌经典之经典——艾青和穆旦两首诗,是现代文学的必读诗歌,也是语文课本中的名作,所以中学生都很熟悉,不至于有什么阅读上的隔阂。至于老舍的《鼓书艺人》,并不一定是人人熟知,但材料中的那句话,清晰度很高,不会成为阅读理解上很大的障碍。也就是说,今年的作文题材料并没有在阅读上为难学生,这是值得肯定的。材料用现代诗歌,也足见诗歌在审美教育上越来越受重视,这也值得肯定。
材料熟悉,不等于好下手。有能力分析材料,才可能选择角度,确定文章立意。这三则材料最容易想到的是“爱国”“爱民族”的宏大主题,这也的的确确是这些材料的应有之义,文章的主题似乎很容易确立。但如果你泛泛而谈“爱国”“爱民族”,引经据典,写些人人熟知的故事,抒写一些人人都会抒发的激情,虽然不太会偏题跑题,但也很难出新,拿到高分。当然不容易偏题跑题,这也是今年作文题的值得肯定之处。
但我建议,还是可以多用一点心思。仔细想一下这三则材料的同和异,再找切入点。首先,三则材料对应的时代都是苦难深重的“抗战”,都抒写了伟大民族那段深重苦难,和在苦难之中的人生,也写了对民族新生的渴求和拥抱。老舍先生的《鼓书艺人》这句话的重点是“开不了口”,也就是“表达困难”——虽腹中有万千,但口不能言,也就是“说不出”,这也是人生常有之境界。材料中选择艾青《我爱这土地》的重点在“歌唱”——“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当然有竭尽全力的“表达”,与老舍的那则材料有所不同,已经在“说不可说”的境界。而穆旦《赞美》中的诗句重心在“带血手拥抱”,重心所在是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已经起来”。显然,已经在歌唱“新生”了。如果把三则材料串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那可能就是“说不出”阶段的寻找,“嘶哑喉咙歌唱”的努力和“带血的手一一拥抱”的欣喜。这可能是一个民族的成长,也是这个民族的一个个人的成长。分析材料的意义之所在,思考这样的“整体效果”,也可能是出题人的意图侧重。考试本就是倾听和应答——倾听到出题人的意图侧重,回答出他们需求的答案。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只可以将这三则材料串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这个题目并没有这个硬性要求,它只是一个隐性要求。也就是说,你也可以就这三则材料中的一则,来“联想”和“思考”。这样就相对比较灵活了。比如你可以就你熟悉的《我爱这土地》来写诗人和土地——诗人就好比那只嘶哑喉咙的鸟一样,既歌唱汹涌河流,也歌唱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生于斯,辛劳于斯,埋于斯,这就是“人与土地”的最终也是最高的仪式,然后可以安然地说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把一篇作文写成一篇诗歌细读和心灵呼应。这可能是一种“文学批评”的要求,有点难度,但更展示写作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广度。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就只用一篇材料来写前文我说的“不可说”,“说不可说”等主题。你只用一则材料,可以。你可以三则串起来,可以。但不建议你用两则串起来。
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题,不为难中有为难;为难之中也有出路。祝愿每一个考生都能写出他们心中的“歌”。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公安多措并举“硬核护考”
社会06-07
-
浙南山区借力高速突围 激活区域发展新潜能
社会06-07
-
探秘浙江洞头“鸟浪”奇观:生态守护铸就生命驿站
社会06-07
-
浙江今日入梅 未来七天温州降水频繁
社会06-07
-
“中南海”这堂课让我终生难忘
科教文体06-07
-
韩正鑫《雪后》闪耀 斩获中国工艺美术百鹤奖
社会06-07
-
年轻人“宠爱”撕拉片 300元拍一张照值吗?
社会06-07
-
非遗夫妻“和而不同” 经典与时尚的双向奔赴
社会06-07
-
非遗光影中的逐梦人 陈玲玲 “填补式传播”
科教文体06-07
-
温州出发!6月特价机票超划算
社会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