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九山姐"游泳桥边卖冰淇淋39年 见证城市变化

温州"九山姐"游泳桥边卖冰淇淋39年 见证城市变化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2016-03-28 06:45:00 朱斌 姜瑾瑾 胡建国
39年来,“九山姐”和她的冰淇淋摊,一直坚守在游泳桥边,早已成为这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也目睹了身边发生的一天天变化。

  九山路附近住宅区。

  松台街道九山1号地块城中村改造工程。记者王诚/摄

  《双城记·百姓故事》系列报道①

  两个“新区”的距离,且看温州“比追”步伐

  《双城记·百姓故事》系列报道②

  三垟湿地柑农老郑家门口的“辩论会”

  《双城记·百姓故事》系列报道③:

  温州一理发店过渡变扎根 细读背街小巷的坚守

  《双城记·百姓故事》系列报道④:

  昔日单车运动员投入所有积蓄 建立民间博物馆

  《双城记·百姓故事》系列报道⑤:

  温州逐步恢复古巷风貌 90后潮男爱上“老温州”

  温州网讯 市区九山游泳桥边,一辆老旧手推车上,搁着一摞焦褐色的蛋卷,59岁的守摊人黄素萍正和顾客热情攀谈着。“九山冰淇淋”的招牌被搁在一角,事实上它早已不需要什么招牌。

  九山一带的老街坊,即便因城中村改造搬迁的,还习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回到这里,沿着胜昔桥、九山路踱步张望,顺便再尝尝记忆中的那份味道。

  黄素萍

  很多老顾客或许并不知道黄素萍的真名,但都会脱口而出一声“九山姐”。因为,39年来,“九山姐”和她的冰淇淋摊,一直坚守在游泳桥边,早已成为这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也目睹了身边发生的一天天变化。

  讲故事——

  一趟“旅行结婚”

  她要把杭州的“冰砖”带回九山

  昨天午后,天气晴好。

  在九山体育馆一侧,一大块工地被一圈水泥墙围绕着,站在墙外,能看到空中腾升的粉尘,听到机器轰鸣声。这是九山1号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占地22.8亩。沿着这里经过河通桥,进入九山路,步行约5分钟,便到了游泳桥。

  “九山姐”正坐在竹制靠椅上,偶有老街坊买菜路过,便闲扯几句。如今,九山片区正在日复一日地变化着,只有“九山冰淇淋”在他们记忆的画面中定格,倍感温馨。

  “九山姐”从小就住在这里。她说,小时候自己就像男孩子一样,在九山湖中游泳、摸螺蛳。12岁时,她进入当年的“煤制品二厂”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煤石用锤子砸成渣,再做成煤球。所以我的臂膀很粗,比男人还有力气。”健谈的“九山姐”说着撩起自己的袖子。

  17岁那一年,经人介绍,“九山姐”和一名小伙子“好上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成为他们当年恋爱场景的真实写照。晚饭过后,两人沿着九山路散步,“那时九山路上种满了玉兰树,夏天的晚上,香得整个肺都是花的味道。”

  20岁,他们结婚了。由于摆不起结婚酒,两人商量决定旅行结婚。新婚蜜月,他们一路去了金华、杭州等地,回来那天连住旅馆的钱都没了,只能在车站打盹。这趟旅行除了收获甜蜜之外,还改变了两人今后的生活轨迹。

  “在杭州,我们第一次尝到了冰砖的味道,觉得真是人间最好吃的东西了。”“九山姐”说,回来后,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要把这么时髦的东西带回九山。

  出国闯荡一番后

  她又回到九山卖冰淇淋

  当年,“九山姐”的丈夫在温州冶金厂工作,月薪15元。“我们厂的效益更好,每个月27元,因为那时煤球是紧俏商品。”说到这里“九山姐”颇带自豪。

  但由于两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这点工资根本不够他们的开销。于是,他们想着法子改善生活,将积攒的钱买了台制冰机,又买了“江心牌”奶粉、砂糖、鸡蛋等,在家苦心研究,居然很快就成功了。

  此后的每个傍晚,人们惊讶地在八字桥的大榕树下看到了一辆木板小推车。“九山姐”和丈夫吆喝着卖冰淇淋,盛器是喝白酒用的玻璃杯盏,两角钱一杯,生意一时红火。

  “但没过多久有人眼红,叫了几个社会青年,把我们的地盘霸占了。”无奈下,夫妻俩推着推车,沿着九山湖一路叫卖。经过游泳桥时,住在桥边的一名亲戚叫住了他们。对方让她“在桥边安家吧,而且她家可以拉电线过来点灯”。那时,九山这一带还没装路灯,一到晚上只能借助月光照明,“九山姐”觉得亲戚的建议不错,便在此安顿下来。

  但那时作为双职工的夫妻俩,只能在下班晚饭后才推着车子出来。靠着这份外快,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到了“九山姐”46岁时,由于家家户户用上了液化气,煤球生意越发不景气,她离开了厂里,远赴意大利打工。她在罗马做过几个月的保姆、厨师。一番辗转后,终于下定心思,回九山继续从事自己的老行当。

  在没有了工作牵绊后,她每天上午10时出摊,晚上10时收摊,除了雨雪台风天气,几乎每天不误。后来,“九山冰淇淋”逐渐成了九山的一个招牌,跟风者纷纷冒出。经人提醒,“九山姐”注册了“九山冰淇淋”等几个商标。

  城中村正在改造,九山变了模样

  她希望承载记忆的事物能保存下来

  从游泳桥上望去,远处的宝纶大厦、国光大厦等跃入眼帘。这些年来,随着改建拆迁,很多老街坊都搬走了,住上了高楼大厦。“九山姐”也不例外。5年前,他们一家搬进了百里大厦15楼,过上了“高层”生活,家中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客厅。

  “以前一家三口住在丰和巷一楼,35平方米,又潮湿,屁股都转不过去。”“九山姐”打趣道。

  说起现在的生活,“九山姐”说:天壤之别,“九山公园建得这么漂亮,想也想不到;游泳桥原来是一座破烂木板桥,现在水泥桥多宽阔……”

  “九山姐”说九山路原来是温州的“恋爱圣地”,每天晚上,一对对年轻男女牵手走过,买两个冰淇淋,便是最浪漫的事。而她就像月下老人一样,默默分享着他们的浪漫和故事。

  从村民到居民,“九山姐”说城中村改造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但不能一拆了之”,她认为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和事,组成了独特九山地域文化,应该在拆和建中,适当传承保留,如同不变的九山冰淇淋味道。

  她说有位九山的老街坊,早就搬到国外居住了,但每次回国探亲,基本都会来她这里买一个冰淇淋,这可能是他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2013年底,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来温寻找特色美食,特地到游泳桥边尝了一下“九山冰淇淋”,并发微博称这是“全温州最奢侈的奢侈品”。

  盛誉之下,不少商家慕名而来想谈合作,但都被“九山姐”一一回绝。“现在生活还可以,我只守着这个摊就够了。”在“九山姐”心中,只要她的这个摊位在,就还能唤起那份最珍贵的九山记忆。

  提建议——

  陈扬帆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设计院建筑所所长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

  保留城市肌理

  城中村改造是比较困难的事。原拆原建是温州主要的改造手段之一。原拆原建的过程中,拆迁户的赔偿问题和安置问题怎样妥善解决,政府、开发商、拆迁户三者的关系如何平衡,以及拆迁面积比例关系、新造房的质量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妥善协商和配合。在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良好的环境,是政府部门需要探讨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之后,让居民完全脱离了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实际上,城中村改造当中,有些应该保留下来,比如历史文化方面就需要传承。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说,建议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城市肌理。从设计角度出发,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但要接温州的“地气”,并且要尽可能地营造相对完备的生活空间。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打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说感受——

  周明 九山当地居民村里未来的模样不一定全建成高楼大厦

  周明(化名)说,原先的九山村身处老城区,无论是道路、教育设施,还是公园的建设,九山村的村民都给予大力支持。

  2013年,九山1号地块(电子元件城)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九山村的最后一块集体用地被征收,这个被周明称为“非常城中村”的城中村,终于将彻底融入这座城市。再过不久,等到住宅小区建好,这批原九山村民就可以住进新房,过上高楼居住、电梯出入的生活。

  谈到城中村改造的好处,周明说,村民变成了居民,低矮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生活变化还是挺大的。”原来九山村范围以小巷弄居多,很多巷子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消防隐患很大。因此在周明看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村民们的家产都在增值。

  而对于村里未来的模样,周明觉得政府不一定要全部建成高楼大厦,可以学习杭州等地,分区域单独规划,在道路拓宽的基础上重新整修,结合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对小巷弄进行重新打造,带动老城区的旅游业。

  而说到城中村改造中的短板,周明坦言,村民谈及最多的就是安置政策。在杭州有一种现房安置,政府先建好安置房,让拆迁的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陈晓雪杭州某公司员工

  做比较——

  杭州的改造有亮点有主题温州很多只是原拆原建

  今年已经是我在杭州的第6个年头了。杭州已经成为我第二个故乡。身为温州人,我也经常在温州和杭州之间奔走。杭州和温州一样,都面临城中村改造的难题。

  杭州馒头山社区。苏巧将/摄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会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主题。杭州的馒头山社区过去存在易积水、老旧房、棚户区等问题,是典型的老旧社区。根据馒头山社区是南宋皇城遗址保护核心区块的特点,杭州就计划打造一个南宋风情小镇。比如“兰家湾”就是打造“青芝坞的姊妹篇”,把原本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差、人员复杂的农居点改造成新的特色商业街区。像留下镇的杨家牌楼和马家坞,就会挖掘一些独特的文化底蕴,走一些特色文化路线。而温州许多城中村改造都是原拆原建,原来的住户安置到新的楼房里,虽然让住户有新房可住,但缺乏整体连片的规划。如果借鉴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案例,通过空间重构、功能提升、形象再造等手段,加快城市转型,不仅可以让城中村的居民得到妥善的安置,也可以完善周边的设施,减少住宅区和周边设施不配套的局面。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