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联动,共筑中国梦”018

温州古稀老人林正秋:让历史照进现实

2013年08月20日 09:41:32来源:温州网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主人林正秋,76岁,地方史专家,南宋都城研究第一人。在他的潜心研究下,南宋都城的昔日繁华“活”了过来,人们开始以客观的眼光看待那段历史,杭州和浙江也变得更加立体丰满。50多年的研究中,他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历史,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服务地方建设。

  温州网8月19日讯(杭州日报记者 张向芳) 这是一处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公寓房。

  房子里面保持着老旧的模样,目光所及之处,是满屋的书架,满屋子的书。进入房间的人不由担心,是否会被书淹没。

  一个名句浮现出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人林正秋,76岁,地方史专家,南宋都城研究第一人。在他的潜心研究下,南宋都城的昔日繁华“活”了过来,人们开始以客观的眼光看待那段历史,杭州和浙江也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他的兴趣点很广,经常有人找他做顾问,他的研究辐射到地方的经济、文化、旅游、饮食等方方面面。在历史的犄角旮旯里,他把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往事淘洗出来,让人们看到历史的真面目。

  比如他找出最早吃螃蟹的杭州人是唐代城郊一位幸福的母亲,他发现日本馒头的始祖是林逋的后裔,他还应邀到消防部门去讲古代杭州的消防故事,因为他发现古代杭州火灾比较多。

  50多年的研究中,他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历史,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服务地方建设。

林正秋老人和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历史读物 戴骏/摄 

  1、他说,错了,木头风箱是南宋以后出现,到了明清才流行

  林正秋是温州人,因为生于中秋节而得名。读大学之前,他在学校里做过历史课代表,对历史的兴趣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19岁,他考入了杭州大学历史系。

  大二,林正秋写了一篇短文《越王勾践与奋发图强》,刊登在历史系刊物上。他为此得到编辑部奖励的一本历史读物《中国科学技术发明与科技人物论集》。

  大三,恰逢“大跃进”开始。省里京剧团要拍一部越王勾践的戏,请了林正秋和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去指导。那时候,大学生被视为“新知识分子”,老师则是“资产阶级”。

  年轻的林正秋给演员们讲了勾践的故事,然后让他们表演一段看看。有个炼兵器的细节,演员拿出一个木头风箱烧起炉火打兵器。林正秋说,这个错了,不符合历史。

  林正秋告诉他们,木头风箱基本上是南宋以后出现,到了明清才流行起来的。2000多年前的古代,鼓风都用皮囊——两块大木板往中间一压,中间的孔能鼓出风的一种器物。

  这是林正秋第一次给人说戏。这次经历让他对历史的兴趣更浓,也对自己更有信心。

  年轻的他开始思考:历史的概念太大,只有选定目标做专、做精,才能避免泛泛空谈。

  他决定,就从杭州的历史入手。了解一个城市,才能了解一个国家。

  2、杭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是最年轻的顾问

  1960年从杭大历史系毕业后,林正秋留校过两年做助教,然后调到学军中学做历史老师,1980年又被调到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他开课讲地方史,自己动手编教材,把从古书中“淘”来的历史讲给学生听,很受学生欢迎。

  1978年,林正秋写了第一篇关于杭州的文章,《古代的杭州》。

  他把杭州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的钱唐古县,隋唐的郡,吴越国的首府,南宋都城临安府——那是第一次有人把杭州历史的脉络清楚地呈现。

  接着,林正秋又从南宋杭州人口、南宋临安的商业、南宋时期杭州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他想绘一幅古杭州的地图:如果把从前杭州的街巷和现在对照,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历史尘烟中的南宋街坊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笨方法,我用脚步丈量杭州的街巷。”

  有3个多月的时间,林正秋天天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走。根据古书中的记载,这里走几步有条什么路,那里走几步有个什么巷,他仔细寻找800年前临安各条坊巷的确切位置。终于,昔日杭州的格局了然于胸。

  他去借地图。第一家单位以“机密”为由拒绝了他。他到省测绘局,碰到一个学生,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帮着他改改弄弄了十多次,《临安坊巷分布示意图》被绘出来了。示意图上有80多条街巷,其中三分之一今天已经不存在了,还有少部分坊巷的名字发生了变化。比如说,800年前的“甘泉”,就是今天的“井亭桥”。

  示意图放进了《南宋都城临安》一书中。这本1984年出版的书,是林正秋用了四五年时间完成的第一本著作。南宋方面的书,他写了5本,150多万字,成为一个系列,全面介绍南宋都城的文化和历史。

  在林正秋撰写《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杭州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彼时的杭州市,并没有系统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林正秋的专著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他被杭州市聘为历史文化名城顾问。10个顾问,他最年轻,“资历”最浅:只有他是讲师身份,其他9人都是大学校长。

  3、他的最大功劳是纠正了人们对南宋历史的片面认识

  如今的宋城景区,作为杭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标志,每年都要迎接大量的游客。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规划建设之初,却因为“南宋是投降的王朝,是否值得宣扬”而备受质疑。

  林正秋那时担任宋城专家顾问及宋文化研究所所长。有一天,他接到宋城老总黄巧灵的电话。那里正在召开审核会议,又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争执了起来。林正秋赶了过去。

  “我对他们说,宋代有几个特点:一是宋代的发展超过了唐代。南宋定都杭州后,开始由内陆国家向海陆国家发展,对国外的影响超越了前朝。

  “第二,过去定都,多在黄河流域。南宋定都长江之南,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三,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四大发明,除了造纸,其他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都是在两宋时期,尤其是在南宋,得到推广的。”

  林正秋坚持一个观点:如果因为南宋偏安一隅,出了个秦桧,就否定整个南宋,是不对的。南宋6000万人民的抗金爱国意志要与之区别开来。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个要弄清。

  林正秋打消了人们的顾虑。这也是他最大的功劳之一:解决了人们对南宋的错误认识问题。

  林正秋认为,南宋王朝定都杭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杭州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交通又便利,而且有着风景美丽的西湖,是“东南形胜第一州”,定都杭州,是正确的抉择。

 [1] [2] [3] 下一页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张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