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专题第十七期 vol.017
本期人物/施立松
平淡人生路,纷繁尘世中,有文学相伴。
“还好写作不是吃‘青春饭’,只要愿意,可以一直写到老。”
“读了半辈子的书,心有块垒,不吐不快。人生难免有苦痛,文字是最好的安慰。”
“我喜欢有目标的生活,这样才能从生活的繁杂中挣脱出来,简单而纯粹地走在写作之路上。”
从《人民日报》到地方报刊,发表了五六百篇文章,获得了孙犁文学奖等十余个全国征文大奖,成了《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近年,她又因创作民国爱情系列意外走红,《读者》、《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览》、《非常关注》等畅销杂志频频出现她的文字,连《散文》这样纯文学大刊,也多次刊登她的作品。文章结集成《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民国风情:乱世里的桃花源》二本书问世后,反响颇佳。
往期
温州网8月17日讯(实习生 徐振宇 记者 张湉)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温州女作家施立松,自2005年出了一本散文集后,停滞四年,直到2009才开始大量发表作品。短短几年,从《人民日报》到地方报刊,发表了五六百篇文章,获得了孙犁文学奖等十余个全国征文大奖,成了《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
近年,她又因创作民国爱情系列意外走红,《读者》、《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览》、《非常关注》等畅销杂志频频出现她的文字,连《散文》这样纯文学大刊,也多次刊登她的作品。文章结集成《民国风月:未跳完的狐步舞》、《民国风情:乱世里的桃花源》二本书问世后,反响颇佳。
似乎出名来得有点晚。
对此,施立松抿嘴一笑:“还好写作不是吃‘青春饭’,只要愿意,可以一直写到老。”
施立松的文字,平实清丽,细腻温婉,善用短句,携有古风,而这一切,源自其幼功。小时候,施立松的哥哥喜欢读书,却因穷困无书可读,遂养成了将诗词抄写在本子上的习惯。这些诗词,就成了施立松的启蒙读物。
她从小要帮母亲织鱼网贴补家用,边织边念哥哥手抄的诗句,排解冗长单调的劳作时光。那些活色生香的诗词,给她幼小的心灵烙上了诗意的底色。
后来考上温州卫校,每天面对砖头似的医学书和排得满满的专业课,施立松心里实有遗憾。为了在枯燥乏味中寻得一丝乐趣,读书、写作,成了喜爱文学的她当时最大的慰藉。
离学校不远的新华书店,是她现实中的桃花源。一有时间,她就往新华书店跑,久而久之,跟店员混熟了,也得了不少好处,有新书到,她总能第一个先睹为快。那段时光,她尝试写稿、投稿,偶尔向心仪的杂志报刊发块“豆腐干”,偷偷快乐着。
非科班出生的施立松,在一次次阅读中,积累出了自己的文学底蕴。在她笔下,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也能变得趣味盎然,让平淡的生活平添几分诗意。
不知是性格成就了兴趣,还是兴趣催生出这般品性,如今的施立松内向安静,不喜应酬,拙于言辞,独对文字敏感。“读了半辈子的书,心有块垒,不吐不快。人生难免有苦痛,文字是最好的安慰。”文字于她,是一种自然表达,更是一种情感渲泄。
至于为何开始写民国,只因一次偶然的机会。
2010年底,疲于着墨那些“陈年旧闻、海岛风情、时令民俗、身边的人、新近的事”的施立松,在不断思索着如何摆脱旧路,找到能重新刺激她创作欲望的素材。恰逢一编辑好友约稿,抛给她一个撰写“名人爱情故事”的命题作文。
这名人爱情故事看似容易,写起来却难。在施立松看来,如今圈子里的名人多多少少给人作秀的感觉,搞不好得惹官事;年代太过久远的名人又引不起读者兴趣,达不到杂志要求,何况中国史册里的爱情,因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缺了专一和忠诚,再好也只是风流韵事。“算来算去,只有民国。”思考再三,施立松决定将人物设定在另类鲜活、彰显个性的民国时期。
民国虽只短短三十七年,变化却惊人,皇帝被赶出紫禁城,男人头上滑稽的长辫子消失了,年轻人开始谈论“新时代”、“新文学”,“民主”与“科学”大行其道,那时的天空,混合着空前的衰朽与新生。而女人的天空,也不再限于后花园的一角。
“对旧婚姻、旧礼教说“不”,应该是一件很HIGH的事,而恰到好处地把几千年说不完的爱情,放到民国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经纬度上展示,不能不说这是个绝妙的切入点。”施立松这样表述。在她看来,民国爱情,已成为民国人决裂旧时代的那份张扬中最具煽动力的证明。
民国虽热,如何准确地去了解、把握、解读民国,仍是困难重重。许多作家写民国还是忍不住要借古讽今,太学术化的文字总让大众不忍卒读,难以消受。所幸,在二十余载的文字功底下,施立松成功将晦涩艰深的学术论文、史籍资料爬罗剔抉,转换成了一个个通俗易懂,又富有张力的汉字,揭露了陆小曼、王映霞、胡蝶等名媛的情路历程,傅雷、俞平伯、陈寅恪等让人扼腕叹息的大家婚姻,以及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的文人爱情。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被民国感动了。”施立松说。一部能感动作者的作品,理所当然地也征服了读者,迅速蹿红。除了在多个畅销杂志连载刊登后,施立松还多次收到异地读者的来信,称被这些民国名人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现在,施立松正忙于创作民国系列第三本《民国风度》,着力于讲述民国大师们的风采与气度,希望在当今一片“我们的时代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的质疑声中,能让读者借这一杯水的微澜,得窥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那群人的风姿和精彩,从而在庸碌的现状里寻得一份恬静与自在。
施立松与文学,似乎已达成了一种默契的约定。在写作上,她每年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慢慢去接近。“我喜欢有目标的生活,这样才能从生活的繁杂中挣脱出来,简单而纯粹地走在写作之路上。”施立松说。
平淡人生路,纷繁尘世中,有文学相伴,真好。
人物名片
施立松, 东海边女子,百岛上生活。有工作,能糊口,本不必煮字以疗饥,实为心逸而奋笔,有百万字付梓,著书多册。喜焚香成字,爱阅书雅人,只因寻常文字也有俗世的温暖。可娱乐,善为伴,能拯救,唯文字耳。
百城联动,共筑中国梦,如果你是一名身在异地的温州人,或者你身边有关于温州的故事——不管是文化界、体育、艺术,还是商界,请向我们推荐。本次活动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中共温州市委外宣办、温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