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全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温州“大建大美”开辟新空间 建筑工业化迎发展良机
温州网7月5日讯(记者 潘涌燚)“对于抢抓‘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机遇的温州来说,将是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一次绝佳机会。”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近期,温州核心城区一批像“疮疤”一样的危旧住房,被成功“拔除”。与此同时,一个个利用拆出“新空间”形成的项目和建筑陆续落地,新一轮城市蝶变,正在瓯越大地进行。
上半年实现33个整村签约
从去年10月起,温州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拆大整”专项行动。而“大拆大整”对于温州来说,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品质,更为提升发展潜能腾出了空间。
今年1月份,市政府下发《关于下达2017年温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鹿城、龙湾、瓯海三区要完成55个行政村,2.4万户以上的整村签约与旧房拆除。
截至6月30日,市区(三区)6月底前需完成的30个整村签约任务已完成33个。随着上半年城中村改造整村签约任务的完成,为我市以“大建大美”加快城市蝶变,助推温州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奠定了基础。
“大建大美”开辟发展新空间
如今,走进鹿城,昔日脏乱不堪的葡萄村城中村,变身环境优美的住宅区;昔日街巷横杂的庄头地块老小区,变身引人入胜的滨水公园……去年以来,鹿城拆除旧房9021户面积183万平方米,清出净地4425亩,今年将继续拆出6000多亩。
这些拆后土地,是今后鹿城区“大建大美”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总平台和赶超发展的新空间。该区将整体规划各个重点区块产业布局、产业定位、发展目标、推进策略。其中,滨江商务区、南汇市行政中心区域、南郊、七都等区块,重点布局建设标志性建筑、现代城市综合体、高端楼宇群。
而瓯海在“城中村”拆后建设方面,则突出整体规划、通盘考量,提出了“大区块、大配套、大招商”的建设理念,在全区规划建设七大 社区的构想,总规模从0.9-4平方公里不等,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未来,随着七大社区构想落地,也将重塑瓯海城市格局。
现在,围绕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一大批彰显温州特质和品质的城市建筑即将开始动工,力争大建大美。
建筑工业化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持续深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将成为温州全面提升温州建筑品质的内容。
在7月3日举行的中央绿轴区8个地块组合出让地块建设标准会商会议上,市“大建大美”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出让地块上的建筑要按我市此前出台的相关规定,落实装配式建造和住宅全装修。
那么,什么是装配式建造?一栋建筑物的落成,传统的建筑方式是在施工现场对各类建筑原材料进行加工、堆砌、浇筑成为建筑物。“而‘建筑工业化’通俗地讲,就是由工厂成批生产出带着窗户的墙板、楼梯等构件,然后建筑产业工人进行组装,拼成完整的房子,就如组装汽车一样。”浙江新邦远大住宅工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郭炳长解释说。
“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方式,建筑工业化有着节能、节水、节材、节省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原省建设厅副厅级纪检员长、原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会长、温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促进会高级顾问段苏明介绍认为,随着“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持续推进,将是推进温州建筑工业化绝佳机会。
我市建筑工业化开启新篇章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对建筑工业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
2017年4月20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补充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装配式技术建设,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及其他安置房、地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均应实施装配式建造。
同时,市政府也准备在土地出让、商品房开发容积率等方面,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全市建筑工业化发展。
事实上,我市新型建筑工业的新篇章已然开启。今年1月27日,浙江新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建筑工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联手,将为加快推广建筑工业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温州的推广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本土化实质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今年6月底,新邦远大在藤桥投建的建筑工业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始试生产,一年可生产满足200幢30层高住宅的预制构件装配,不仅能满足我市工业化住宅建设所需之外,还将向周边地区辐射。
对此,段苏明表示,“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需要新的设备、工艺、技术,新邦远大就是其中的领头雁。”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