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做时光守望者 只为后会有期

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做时光守望者 只为后会有期

温州网 2022-01-15 09:52:00

  温州网讯 了解季海波要从听得见他跳动的拾“遗”心,看得见他在泰顺走过的路开始。

  30多年以来,他单肩背着包,背着相机,去田野地头开展“非遗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一次次的普查、调研、整理,一次次地与非遗传承人交谈从不厌烦。

  他踏遍泰顺的295个村落,带领团队花1年时间修复廊桥,普查非遗项目2738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非遗名录15项,市级非遗名录102项,县级非遗名录150项。

  现担任温州博物馆副馆长的他称自己是非遗传承人、文物的“服务生”,一生最想用心守护,最想狠狠爱的就是“非遗”与“文物”。

季海波在施工现场指出桥屋瓦片要修整的地方

季海波与修复廊桥团队在商讨修复方案

  曾普查非遗线索35000多条

  为廊桥揪心又欢喜

  1990年,20多岁的季海波在泰顺文化馆做专职的摄影干部,四处采风拍照,泰顺36个乡镇各式各样的民风民俗均被他记录下来,并给大量的纪实图片取名为“严肃性摄影”。不但为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多路思维的创新工作思维。

  2006年,泰顺县正式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季海波也调入了非遗保护中心工作,开始追逐非遗保护传承的梦想。他和同事们一起普查非遗线索35000多条,每天保持着同样的工作节奏: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整理数据,日积累月整理的材料堆起来有数米高。

  真实的非遗“生活”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让他欢喜也让他揪心。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2016年秋莫兰蒂台风登陆时,亲朋好友连发来三条信息。第一条:整个桥台被洪水冲了;第二条:文重桥被冲垮;第三条:文兴桥也被冲垮了。每条信息都深深击打在他内心的柔软处,尤其是看完视频的那一刻,眼泪已情不自禁地滑下,火急火燎地冲到现场。

  不到半个月,一场“全民救桥”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三座被毁的廊桥,95%以上大构件,85%以上的中构件均被迅速打捞回来。

  “当我看着打捞回来的构件,脑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甄别、归位’,心想着要快点翻出多年拍摄过的纪实廊桥摄影作品,为修复与归位提供大量的详实的图片资料。”季海波看着廊桥的照片,一遍遍回忆当时的情景。“为了尽可能还原照片上的桥台,薛宅桥的桥台返工3次,文重桥返工5次。一边修复一边甄别的一年多时间,因为我对修复原有文物信息、肌理都会有苛求,也让不少修复工人感到压力山大。但等到举行圆桥仪式,瞧见在场诸多的泰顺人面露喜悦,直呼美丽而完整的家园又回来了,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钟晓波提及季海波带队修复廊桥的那段日子:“他或爬进廊桥拍照,或与非遗传承人一起跑遍泰顺县各地去找适合修复的木头。在各种汗流浃背的劳作画面中,我看到了他日益斑白的两鬓。”

  泰顺廊桥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庄通也说:“与季海波共事几年,就觉得他呈现的工作模式是与时间赛跑,最不愿意看到多年的文化沉淀一次次被‘磨损’掉。当年以季海波为代表的泰顺廊桥修复团队,获得201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集体)。”

  像呵护珍宝一样保护传承人

  愿“后会”不再“无期”

  季海波很清楚,非遗“活”起来靠谁?要靠热爱非遗的不同人群。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保护传承人,保护“活态”的文化生存空间,以此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非遗传承活力。

  2008年,药发木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尔禄因为门前晒着30.55公斤的黑火药,被认定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面临刑拘。

  基于这件典型的案例,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与努力下,季海波牵头建立了“药发木偶”传习所,专门用于表演所需黑火药的制作、带徒授艺和非遗展示等。同时,规定在表演前传承人需要事先向县非遗中心申请,由非遗中心向公安部门报备后,才可购买制作烟花。

  当94岁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董直机去世前握着他的手,说出一句“后会无期”时,他的眼里涌出泪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涌出泪水是因为遗憾,是为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人太少,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不够精,挖掘得不够有深度而遗憾。为此,这些年他还专门编写了几篇泰顺县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带领团队组建“非遗体验基地”。尽量让非遗的传承少一些遗憾的同时,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一直在你身边”的愉悦。

  俯首甘为群众的文保“引路人”

  精心守护温州文化记忆

  “从一个专门研究非遗活态传承、制作技艺、文化内涵等的非遗保护者,‘转身’成为熟悉文物考古、文物修复等方面知识的文物保护者,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会为守护温州文化记忆,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季海波成为温州博物馆人经常讲的一句话。

  近期,他与温州博物馆党员赴泰顺县薛内村薛氏宗祠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家针对不可移动文物薛氏宗祠的修缮,开展了细致的指导工作。

  薛氏宗祠位于泰顺县三魁镇薛内村中部,建成于清代,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早在2021年初,季海波就发现当地群众想重建宗祠,改变原有的结构。他就与温州博物馆党员多次下乡与当地群众进行沟通,以“文保者”专业的眼光,分析宗祠文物的价值、提出维修应注意的细节、协助文物修缮的审批流程等。

  短短数月,季海波找专业人士对宗祠进行测绘、图片存档、资料整理等,派了一个项目监理负责修缮的具体事宜。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找了擅长木构的非遗传承人帮忙改建,只为更好地保留建筑原有的信息。

  这一系列的“指导”与“帮忙”,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许。目前修复工作还在有序进行中。在季海波看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看似平凡和简单,但令他和其他“文保者”感受到时代的重量,读懂了历史的深厚。

  打磨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

  让文物在眼前“活色生香”

  “季海波是我们博物馆的专家型讲解员。”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时常会这样介绍季海波。当季海波发现了木雕、石雕等文物的美时,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严肃性摄影”,边整理,边记录,并从非遗技艺等方面着手讲解专业的文物。讲解词第一时间写好之后,他还会在馆内开课,与大家一起畅谈如何让文物与非遗碰撞出时尚、绚烂的“火花”,让文物不再神秘,走近大众的视线,甚至走近大众的生活。

  馆里的很多人听完他的第一节分享课后,均明白了专业的讲解词会让文物“开口”讲故事,很容易出彩,尤其是会让人特别有亲切感。他们已在悄悄期待下一节课,并想着如何写好专业的讲解词。

  对于50岁季海波来说,不管是非遗保护工作还是文物保护工作,都不是件陈旧的活,而是很酷很时尚的事。他还想养足精神翻过“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的一座座“山头”,他很享受成功翻越后的欣喜与安慰,而且要享受一辈子。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做时光守望者 只为后会有期

  记者:潇瑜/文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人物简介

  季海波 温州博物馆副馆长,曾获得浙江省文旅厅优秀专家、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