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基层医生的大爱之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温州网讯 日前,温州瓯海区一名社区基层医生刘量(化名)成功捐献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点亮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为一名11岁男孩带去生命的希望。刘量是瓯海区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1年12月31日,早上8:30抽血并注射最后一支“动员剂”,刘量在病房里开始将近4个小时的干细胞采集全过程。注视着那汩汩的红色液体缓缓移动,回想起从报名到捐献的4个年头,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刘量今年48岁,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自1997年走出校门起,就扎根于基层医疗服务。作为常年与病患“打交道”的一线医护人员,刘量尤为清楚临床用血的紧张与重要。从2001年起,他一直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默默坚持着,是一名59次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一开始是献全血,献全血一年不能超过二次,后来我就献成分血。”刘量介绍,最多的一次是在2018年,那一年他共献血12次。
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个念头刘量萌生已久。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刘量希望自己也能尽一份力。2017年10月8日,在一次参与献血时,刘量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留存了一份希望。
时隔4年,2021年11月初,刚刚从辖区的疫情防控隔离点轮值回岗,刘量便收到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的消息。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这个通知来得很突然,但是他却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回复:“不需要考虑。只要需要,我一定捐!”在后来入院的12月27日,第二次、第三次确认捐献同意书上签字中,刘量都是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自己是医生,平时就比较注意身体方面的保养,不吸香烟,不酗酒,但为了能保证捐献万无一失,他开始每天晚上饭后去散步和适当体能锻炼,以最佳健康的状态去帮助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当时感觉就是太意外了。”刘量坦言,直到一周后高分辨配型成功,他才将情况告诉了家人。
“从入库那刻就许下了对生命的承诺,怎么会轻易毁约呢。”迅速调整预先的安排,把手头的工作都提前做完。入院健康检查、打动员针……做好捐献前的各方面准备后,躺上造血干细胞采集床,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从刘量体内采集完成,珍贵的“生命种子”成功输出、接力,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受捐者也通过红十字会传来感谢信,“敬爱的恩人,是您的善举给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是您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感谢信中,患者家属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感动。
“造血干细胞捐献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也是一种爱的传递,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温暖他人,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荣幸。” 刘量谦虚地表示。
据了解,这几年,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捐献的队伍因此配型成功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瓯海区2021年入库人数近200人,2020年成功配型捐献5例、2021年成功配型捐献3例,2012年到2021年期间,瓯海成功配型捐献13例,其中有6例是医学生和有过医务工作经历的捐献者。为给更多需救助的患者带去希望,瓯海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呼吁更多心怀善念的市民群众,能正确科学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社会传递温暖的力量。
科普 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基于造血干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不会影响捐献者自身健康,更不会减弱捐献者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对受捐者来说,却是重获生命和健康的希望。捐献者在采集后的一至两周内,在家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多吃高蛋白高钙食物,捐献半年后,将会有工作人员安排免费体检。
有意向登记入库的18周岁到45周岁健康公民,可以联系当地红十字会,填写《捐献造血干细胞登记表》,采集用于检测的10毫升血样,完成入库登记流程。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一名小男孩的“生命之光” 二十年无偿献血五十九次“70”后基层医生的大爱之路
记者:苏爱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晒晒温州的“浙江制造精品”,含金量爆表!
社会03-26
-
温州推出安全祭扫举措 引导群众在追思逝者的同时做好防疫
社会03-26
-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临时性纳入温州医保,单人单次检测总费用不超过15元
权威辟谣03-26
-
沈海高速部分路段3月26日起封闭施工,过往车辆请注意绕行!
社会03-26
-
市福利养老院预计7月试运营 总投资超亿元
社会03-26
-
温州档案故事NO.15|百年电力逐梦行 照亮温州腾飞路
独家报道03-25
-
奶奶咳嗽久治不愈,牵出祖孙三代肺结核
社会03-26
-
龙湾“文创森林”为城市文化供“氧”
社会03-26
-
古风茶歇、儿童友好公园…… 今年,印象南塘将现“新印象”
社会03-26
-
瓯剧小生方汝将:传递梨园情 方寸不偏离
社会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