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超长待机”莫忘“充电”
互联网时代,钉钉和微信是当下职场人的工作必备。
上下班钉钉打卡、微信工作群对接项目、下班后赶出的材料离线发送……日益发达的科技,不断融入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离线休息权”这一新名词,由此衍生。
今年,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第一次正式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其中,《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已经立案,等待相关部门答复。
关于这个话题,网络热议声音不止。有不少人认为,“离线休息权”实际上难以落地,尤其在一些具体实践中,部分工作类型难以界定“加班行为”。今天,我们不妨来讨论如何看待“待机”与“充电”。
一
大约20年间,80后、90后群体,基本见证了父辈从未经历过的科技飞驰。我们的职场、家庭、校园生活变成迥然不同的生态。
据公开报道、企业年报和网络资料梳理:
微信诞生于2011年,现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3亿。
钉钉诞生于2014年,现用户数达7亿。
抖音上线于2016年,现月活用户数超7亿……
在这些APP的“加持”下,我们的生活和手机绑定得越来越紧密,“手机低电量恐慌”“看到微信红点就很想点”“看短视频根本停不下来”……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科技的发达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移动办公、居家办公等,办公模式明显便捷化。当然,微信、钉钉的即时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工作指令变得“待机”“不离线”。
图源:温度新闻
二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建议在劳动法立法层面引入“离线休息权”。吕国泉认为,网络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劳动突破了时空界限,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出现了劳动者“休而不息”的情况。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温籍作家、编剧蒋胜男也关注到“离线休息权”。她留意到,“有了微信和钉钉,各种‘群指令’反而使得基层工作者24小时无休止地在接受各种“忽然发下”的指令。一些基层工作者每天要花14小时以上应付表格打卡以及“发动群众”打卡。”
今年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起“微信钉钉加班案”,是全国首例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的案例,当事人获赔加班费3万元。该判决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作出该案终审判决的北京三中院法官郑吉喆坦言:“当时确实有压力,在写判决书时,我也意识到在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工时制度的当下,认可‘隐形加班’是对传统裁判理念的一个小突破。”
由此,我们不禁思考,科技让工作越来越高效。数字化对效率的绝对追求,是不是也让我们的生活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甚至变得焦虑、内卷?
木心曾在《从前慢》里这样写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有了微信之后,我们可以群发一大波表白和祝福短信,一个可爱的表情包可以代替一大段文字,还可以随时随地在群里@某一项工作。网络加速了我们的沟通,是否也带走了等待的浪漫?
三
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妥协社会》中写道:数字化的特征就是:一切都必须即时可用。数字秩序的终极目标是全然的可用化,它缺乏“面对不可为之物时犹豫不决的畏惧而导致的迟缓”。
当我们在谈工作时,为何讨论“休息”?事实上,工作与休息,并非矛盾体。我们更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平衡二者关系的问题。高效工作,轻松休息,这大概是职场人最向往的状态。
休息,是为了恢复精力,重装出发。不论是八小时工作制还是周末双休制,一方面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是确保劳动者不被“异化”为一台“没得感情的工作机器”。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其实也体现在时间管理上。优秀的职场表现,能在工作时间内确定工作目标与优先事项,遵循时间管理和工作纪律等原则,避免拖延和浪费,既保证工作高效,又避免疲劳过度或休息不足。
休息,是为了调整脚步,有空思考。喜怒哀乐、摇摆和反复,是人有别于机器的迷人之处。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放空思考,而此时不论是阅读、散步或听音乐,哪怕只是短暂发呆,都是良好的调整方式。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智能导航会告诉我们如何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而不会提醒我们放慢速度,避让正在过马路的老人,也不会提醒我们可以选择走一条陌生的小路,留意春天悄然开放的花朵。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说,“在开车往来于家和工作室的路上所见的风景变化,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休息,为了找回日常,保持温情。当微信、钉钉等现代技术不断融入我们的日常时,我们期待的是一种“度”的把握。这种“度”,既是“尊重和礼貌”的距离与尺度,尽量不在工作时间之外轻易打扰他人休息,也是“包容和理解”的善意与温度,很多时候,当我们按下微信发送键时,另一端接收者未及时回应,我们是否多一些耐心等待:他或许在开车、在烧饭、在跑步?刹那间,焦躁感被生活的柔软取代。
图源:温度新闻 麻晨曦 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曾在一席讲座中分享了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番话:完全抵抗现代技术是愚蠢的,我们真正要具备的态度是,让技术既在生活之中,又在生命(精神世界)之外,可以将其当作工具,但不让它侵入作为人的根本。
“离线休息权”能否落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日常“待机”与“充电”的自我调节,让每一天身心充满电,再从容出发!
来源:温州宣传公众号
原标题:网络时代,“超长待机”莫忘“充电”
特约撰稿人:温度新闻 尤豆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怀念亲人,AI能帮上忙吗
社会03-25
-
甬莞高速公路洞头支线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 温州将建世界第十长度跨海大桥
社会03-25
-
怎样让这一腔乡土味“活起来、传下去”?
代表在线03-25
-
自制温州方言表情包 这班温州娒“真jio好”
社会03-25
-
传统会市为何还那么火?
社会03-25
-
家政“便利店”成长的烦恼
社会03-25
-
2023年四季度温州查获假冒烟案132起,具体名单看这里
社会03-25
-
洞头鸟岛入选“省观鸟胜地” 继三垟湿地后成温州第二个观测点
社会03-25
-
格伦克国际象棋大赛将上演 丁立人卡尔森同场竞技
社会03-25
-
“山水侨城”放大体育IP 全国气排球精英齐聚文成
社会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