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淬炼 外“缸”内柔
在楠溪江流域,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古窑群遗址,史称瓯窑。瓯窑生产的瓷器统称瓯瓷。作为民俗工艺的精华部分,瓯瓷是先民们的智慧结晶,它深深地影响着瓯越后人的生活。
“卖——缸——啰”“生缸补锅……”岁月流转,村里的吆喝声渐渐远去,记忆却愈发深刻。
青山叠翠,碧水澄澈,目之所及全是缸,这就是永嘉县碧莲镇缸窑村。“缸窑村,三步不离缸。”一个逸行山水的江南古村,如烟的往事化作缸窑古村生生不息的人文故事积淀,而这些历史故事在文化的活态传承中延续为关于一座村庄、一门技艺的具体记忆,激活传统村落,吸引游客去品味其中的文化魅力。
缸窑村的缸窑是瓯窑中的典型代表,泥与火淬炼出外“缸”内柔,一只缸的春天故事让人拍案叫绝。
一
“缸窑人,缸窑人,家中缺啥不愁心,天亮挑缸早出门,翻山越岭有信心……”一首《卖缸经》唱出了满满的乡愁和回忆。
据村史记载,缸窑村李氏由先祖李元清于清康熙年间,自江西建昌府松城县迁居碧莲,李元清陶瓷技艺高超,因此地的土质适宜烧制陶瓷,故开设缸窑,村庄以此为名,世代相传烧瓷工艺,至今已三百余年。缸窑村掘地三尺,尽是优质缸泥,被人称奇。由于烧制的胎质坚实,造型古朴,缸窑村烧制的缸广受好评,鼎盛时期年烧缸达数万只。
缸窑村生产的缸,精致美观、种类繁多。根据器皿的不同用途,形状各有不一,酒缸多数口小身大,水缸则大多口大身圆。
在旧时,村内两三户家庭合伙,一起制作缸窑,然后将产品平摊,挑出去卖。后来,永嘉地方国营耐火器材厂落户村中,造碗、造缸、造耐火砖。耐火砖制成后,都会运输到外地,用作炼炉基础砖。那时,村里制缸高手如云,远近闻名。
在缸窑村,人人都有一段与缸关联的故事。即使不是手艺高超的制缸师傅,也曾是修补缸的能手,或者曾经有过卖缸的经历。农闲时,村人都会相约挑担卖缸。每次出去,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每次挑一担重约100斤的数个缸器出门,翻山越岭,很是吃力。山路两旁布满荆棘,除了平衡前后的缸器,还要小心路边时不时伸出的荆条、转角凸出的岩石。一不留神,缸器不免有所磕碰,甚至被绊住,人摔器毁。遇上风霜雨雪,一天路程抵达不到目的地,卖缸客则会寄宿在农户家,称之为“栈夜”,并会付一定的“栈夜”费。
粮食若歉收,当地村民还可烧窑卖缸来换钱,或以物换物增补家用。比如六月,会到仙居,换当地黄豆,再挑回家中制作豆腐。改革开放后,缸窑村的日子更为舒坦,卖缸客不再挑担远行,开始用汽车运输,到杭州、宁波、温州、丽水、绍兴等地销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村160多户,有50来人从事制缸,30多人卖缸,不少村民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元。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万元户。后来,由于缸泥原材料匮乏和市场需求减少等原因,村里的制缸者纷纷转型发展,如今全村从事缸销售的就有100多户。
二
一只缸的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
缸窑文化,别具一格。
徜徉于永嘉县缸文化展览馆内,酒缸、米缸、种子缸、豆芽缸、水缸、排水管件、饲养槽……让人眼花缭乱,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过去的缸窑村。
缸窑村因“缸”得名又扬名。村里建了缸文化展览馆,把独有的三百年制缸历史和缸窑文化留存下来,让静态的村庄成了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制缸工具在缸窑村匠人手中流动,挖土、捣土、制坯、阴干、修坯、上釉、装窑、烧窑,力求尽善尽美。本不起眼的泥土转而成了硬度高、不脱釉、耐酸度高达99%以上的陶瓷产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走进千家万户。
缸窑村之美,在于厚重的文化传承,在于不变的匠人初心,更在于根植百姓生活的烟火气中。《卖缸经》仍在传唱,歌声里唱出朴素与韧劲,也唱出见证“泥与火”的工匠精神,逐渐熔铸成厚重的缸文化。
唤醒古窑,塑造地标。
“手艺人往往早上天亮开始做缸,一直做到天黑。如果是烧窑的话,还得半夜两三点起来点火烧,一直看守到当天下午六七点才熄火。长期下去,村里中年人大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关明新教授的《粗手做陶缸——浙江省缸窑村粗陶缸调查》如是记录。
缸窑村制缸业鼎盛时期的地标保存完好,呈长条状,长约60米,宽6.5米,沿山坡15度而设,随山势递增,宛如龙卧,人称“龙窑”。外壁用不规则块石垒砌,中挖窑洞,窑体腰部及顶端共挖有四处窑门,另有进柴口位于灶底部,其上置方形通风口。
眼前这一“活文物”,让人仿佛感受到龙窑的烈火曾经昼夜“噼里啪啦”不停歇地燃烧,窑头烟囱冒出的火焰游若蛟龙,伴随着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声,串联起了缸窑文化的发展轨迹与传奇故事。
文旅赋能,转型发展。
走进缸文化市场,只见大小缸器垒成的高台琳琅满目,100多个卖缸摊位星罗棋布,阳光照耀下,各式缸体釉色清亮,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游客驻足观赏,这儿既有小腿般高的制式花盆,又有一拳可握着把玩的小瓷壶,还有成人两臂也环抱不住的大水缸。挑中了缸,木棚旁树立的杆子上还写有联系牌,可以自行拨打店主的电话购买,送货到家。
光阴如梭,缸窑村由制缸产缸转型为缸销售经营,整村打造缸文化市场,拓宽致富新路径。目前缸窑村有几十辆缸产品移动销售车常年流动各地销售,成为温州的陶缸销售专业村。一个崭新的缸窑村悄然蝶变重生,成为楠溪江上一颗彰显文化强、人民富、乡村美的璀璨明珠。
三
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缸文化,让缸文化市场的春天更加姹紫嫣红?
重磅打造缸文化综合体。今年,当地将建成一个融会古今的缸文化体验馆,不仅让游客们深度触摸历史文化脉搏,还与永嘉县缸文化省级乡村博物馆、缸文化市场、古龙窑、亨嘉文化创意园等连成一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缸文化市场触角延伸,成为各地生产的优质缸具集散地。
策划建设缸文化影视城。取经横店影视城成功经验模式,缸文化发展项目将汇聚瓯窑艺术力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完整的艺术生态产业链,并有机融入宋韵文化,成为浓缩本土特色的文创、文娱、文旅的人文艺术地标,代表瓯窑文化的新形象。另外,以缸窑文化题材中篇小说《遇见》为脚本,策划拍摄一部微电影,多元化传播缸文化。
吹好缸文化文旅风。在灿若星辰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陶瓷艺术以其独特之美,始终贯穿于华夏文明,并以其持久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所进步与创新。对此,缸窑村也将持续精彩举办缸文化风情旅游节、开窑节,并推出缸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缸窑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缸窑村,犹如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像是在某个时光隧道痴痴守候某段历史、某个人。村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人,身处于厚重而朴素的缸窑文化,也仿若化作其中的一段精彩往事,待人讲述。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泥火淬炼 外“缸”内柔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将添一家民办博物馆 预计收藏展示3000余件艺术作品
社会04-01
-
解锁山之美 苍南玉苍山景区将打造成为运动休闲公园
社会04-01
-
一张抖音上刷到的民国旧发票 牵出温州两家老商号传奇故事
社会04-01
-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聚焦平阳这件事!
外地媒体看温州04-01
-
奇葩!有人拿“练功券”买车,还买成了
社会04-01
-
温州高校“花式夜跑”,运动并快乐着!
社会04-01
-
小区电梯怎么设休眠停靠层比较好 三名学生巧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社会04-01
-
古城复兴的“面子”和“里子”
社会04-01
-
禁捕禁售!
社会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