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温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大学考察,就推动新一轮校地战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创新路上的深度求索

王丹容2025-03-02 00:00:00

  此番考察,颇显深意。

  先看节点。

  2025年开春,关于创新城市的讨论聚焦,前所未有地热烈。无论是深圳杭州还是南京长沙,无不吹响创新“冲锋号”。

  于温州而言,对创新发展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更加真切深刻;对创新人才的渴求,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

  与此同时,“浙大力量”正风头正劲。

  有人说,要问“六小龙”秘诀是什么?答案,就藏在浙大实验室的板凳上。

  伴随“杭州六小龙”的崛起,科创新星背后的“浙大基因”引发众多关注。有报道称,浙江大学是全国孵化最多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高校之一。

  站在这样的节点来看,温州与浙大的这次互动,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时。如果深究一层,就会发现,温州这座创新名城与浙大这所百年名校的牵手,可谓缘来已久。

  探究合作。

  早在2005年,温州就与浙大共建“浙大温州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一大批校地合作项目。2021年以来,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在科创平台建设、创新协同攻关等方面携手共进。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

  此番,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浙大考察,志在谋划开展新一轮市校战略合作,谋求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创新路上,这是一次校地合作的深度求索。

  毋庸置疑,作为国内高校的“塔尖”,浙江大学有着诸多科创优势,在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科创版图上,串联并聚合着高端创新要素。

  聚焦温州,当下正奋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浙江第三极,亟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在校地合作中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技术共研。

  从座谈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寻求双向奔赴、优势互补,目标是携手打造校地高水平合作、成果高水平转化、产校高水平融合、校际高水平赋能的新标杆。

  具体来看,将在战略规划引领、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强化合作 ,协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范式。

  深度求索,是为创新探路。从中或可探索几条于未来有启迪意义的新路。

  比如,温州拥有民企众多、资本雄厚、机制灵活等优势,浙大已构建以创新引领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教科人一体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双方何以牵手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成熟、闭环的创新生态?

  又比如,当校友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地方能否借助高校的校友资源在产教融合中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探索,或已起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叶志镇全职扎根温州,探索“浙江大学科技创新+温州市场创新+政府支持发展”模式,推动打造新材料、数字技术、生命健康“一峰两翼”创新格局。

  中国(温州)数安港与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成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加速推动机器人在工业智造、城市运营管理、教育科研等行业领域落地应用……

  中国(温州)数安港

  这些实践,滋养在浙大师生的创新思维中,也植根于温州创新创业的沃土中。若辅之以长期主义的耐心、以阳光雨露的滋润、以点到面的协同壮大,未来对于温州创新发展的撬动意义不言自明……

  智能革命的激荡,或才刚刚起步。这场春天里的求索,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成就无数新的创新故事……

监制:张佳玮|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