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市委书记张振丰调研“千年斗城”(朔门古港遗址)保护提升工作,强调打造“海丝文化看温州”品牌,充分彰显千年商港的历史底蕴文化魅力。

看见世界,也被世界看见

王丹容2025-05-26 10:00:00

  携着海丝风华,朔门古港遗址,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温州。

  自2021年以来,朔门古港遗址的重大发现,成为温州“千年商港”最为厚重、最为具象的表达。

  考古学家评价,朔门古港遗址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地,更是我国海丝申遗不可替代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从此,人们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瑰丽想象,有了更多真实可据的印证,亦有了更多文化遗存的支撑。

  那么,穿越这座古港,我们看见了什么?

  不妨,先从一个“商”字说起。

  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便有了古代温州最具代表性的广告词: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千百年来,温州始终是东南地区重要的工商贸易城市。

  朔门古港遗址,大量文化遗存的发展,就真实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重现了古代温州海丝贸易的历史盛况和市井生活。

  这种市井生活里,“戏”是重要场景。

  南宋初年,温州城内,九山斗魁。在这里诞生的《张协状元》,成为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剧本。南戏,之所以在温州诞生,也正离不开“商”字。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8日,温州瓯剧《张协状元》在法国巴黎精彩上演。

  彼时,温州为全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商品经济发达,为民间技艺兴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尔后,南戏自温州向外流布,广泛传播,成为“百戏之祖”,温州也成为中国戏曲发源地。

  走出去的,不只是“戏”,更有“人”。

  从朔门向着大海出发,一代代的温州人,随着贸易走向全球,根植下“世界温州人”的美名。从古至今,所有闯荡的故事,融入海丝的记忆,成为精神的财富。

  一座港、一出戏、一城人,就这样,迎着海丝的风,踏着历史的浪,向着世界而去,也被世界看见。

  温州,因通达世界,有了独特的城市财富、独有的城市标签。当海风吹拂千年,历史深处的文化光芒,总会历久弥新、焕发新彩。

  今天,温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正更多元地展示城市之魅,与世界更好相近相知。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中要求,以“千年斗城”为重点,擦亮海丝名城的文化标识,放大“港城一体”、世界温州人等独特价值,树立“海丝文化看温州”的亮丽品牌。

  穿越古今,“海丝”风华早已越千年。那么,今天的温州,何以看见更大的世界,又何以被世界更好看见?

  无疑,这座港、这出戏、这城人,都应打造成为温州独特而闪亮的城市IP。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打开城市的全新方式:让文化成为流量、沉淀“留量”。

  以港为例,对标世界标准,朔门古港遗址公园,何以秉持“让历史近在咫尺”“给未来留足空间”的理念,串联“古港、古城、古屿、古戏”,让游客既可品味厚重历史也可体会人间烟火?

  以戏为例,唱响国际舞台,“戏从温州来”品牌活动从京沪一路闪耀到法国巴黎。戏里戏外,一出更为迫切的现实戏更需唱好:何以构建薪火相传的生态,让“老戏”生发“新芽”,走出从“出圈”到“出海”的路径?

  以人为例,当世界经济出现逆风逆流,新时代的开放命题等待世界温州人作答:奔走在世界的温州人,何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助力建设新时代“世界的温州”?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

  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温州人资源,我们不能“坐享其成”,不寄望于“躺赢”更不甘于“躺平”。

  用世界的眼光,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创新,我们需要找到千年商脉生生不息的“源头”,亦找到“千年商港”走向远方的通途。

  风从海丝来。千年前,温州人在朔门古港扬帆出发;今天,我们亦期待,温州为世界打造古今交汇、风华无限的海丝文化胜景,让世界更好看见温州,看见温州的美好!

监制:张佳玮|编辑:诸葛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