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龙舟竞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督导民间划龙舟活动时强调,安全、文明、有序开展民间划龙舟活动,大力弘扬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助力打造“世界龙舟名城”。

一舟何以渡千年

王丹容2025-06-02 10:00:00

  温州人对龙舟,有着特殊情结。

  意大利温籍华侨,特地“打飞的”回乡划龙舟——温州人对于龙舟的热情,千山万水都挡不住。

  身着黑色队服的意大利青龙队。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摄

  这种热情,从历史的鲜活的画面中,奔腾而来。

  温州龙舟竞渡,堪称一部“水上方志”。

  明朝万历年《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南宋时期,叶适就曾赋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

  在温州,龙舟竞渡,不仅是一场全民赛事,更是一种民俗传承。

  意大利青龙队(左)。拍友 仇青耘 摄

  依水而生的温州人,将家门口的温瑞塘河作为龙舟竞渡的天然赛场,竞渡千年。带着典型瓯越特色、温州人气质的龙舟文化由此孕育生根、代代传承,融入温州人的血脉之中。

  今天,温州,有着“看龙舟、到温州”之美誉,已成为中国龙舟名城。借着承办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的东风,温州更掀起新一股龙舟热潮,致力于打造世界龙舟名城和赛事之城。

  端午节,市区上陡门浦公园赛龙舟。郑鹏 摄

  龙舟一桨千年,志在划出新“道”。

  从龙舟的“活”,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何以“兴”。

  “专”——

  回溯龙舟竞渡的传承,我们会看到,从禳灾驱瘟到节庆民俗,

  从人间烟火到亚运赛事,从江南水域到国际赛场,龙舟从民间习俗到专业赛事演进的路径。这里面,饱含全民热爱、饱含独特匠心,也饱含专业精神。

  当赛道随时代不断拓宽,形成龙舟文化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更为专业化、市场化的视角,放大赛事经济的拉动效益,进一步打响龙舟品牌。

  “传”——

  龙舟的“传”,在于传承,亦在于“传播”。今天,这项发轫于中国的活动赛事,已经“出海”走向世界。全球大约有5000万人参与龙舟运动,100多个国家开展龙舟运动。借助世界温州人优势,温州海外龙舟基地已走进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驰骋国际。

  意大利青龙队队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体育是全球“共通语言”,龙舟恰是借体育出海、驶入跨文化传播河道的那支古老而又时新的“桨”。以赛事为媒,以交流为桥,以龙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何以“划”向世界、“传”得更远,正是中华文化“出海”值得探索的方向。

  “转”——

  龙舟的叙事,无疑是多元的。它,是民间习俗中的生存智慧,是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是展演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也是现代体育带来的价值重塑。

  如今,从群众的“乐子”已成为发展的“路子”,“龙舟+研学”“龙舟+文创”“龙舟+市集”等等业态的兴起,让龙舟的热闹不止于端午。

  从历史的“大江大河”划向时代的“大洋大洲”,一舟载千年的中式浪漫,已然越来越潮、越来越洋,也越来越新。

  仿佛走过一道道“穿越门”,在地球的另一端,在千年之后的温州,我们携着国际友人,得以与叶适们在水心河畔,共赏龙舟竞渡。这仿佛是一场古老与时代的对话:

  传统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文化长河。在历史深处、在时代河床汲取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条河流,便可穿越时空,穿越千山万水。

  古今对话的涟漪中,竞渡的激情将永续回响,照亮文明传承的辽阔河域,划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监制:张佳玮|编辑: 潘涌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