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委书记董旭斌:奋力跑出绿色赶超“加速度”

温州网 2017-03-03 10:08:00
号角已经全面吹响!未来五年,泰顺发展蓝图又会有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严守发展红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查看评论
泰顺县委书记董旭斌

  温州网讯 新五年的进军号角已经全面吹响!未来五年,泰顺发展蓝图又会有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严守发展红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在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温州日报记者专访泰顺县委书记董旭斌,听他“描路线、绘蓝图、鼓干劲”。今后,泰顺县将持续深耕生态优势,蓄势发力,全力绘就“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蓝图,突出抓好生态高地、旅游胜地、交通网络、山区最美县城、教育现代化等五项重点工作,形成拳头,精准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再上新台阶,奏响“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最强音,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

  记者:泰顺优越的生态环境令人羡慕,泰顺人民是如何保护眼前的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生态建设又取得哪些成效?

  董旭斌:生态是泰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泰顺坚持“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按照“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前列”要求,打好拆违、治水“组合拳”,成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创成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同时,我们创新推行“一优先五捆绑”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机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环境空气质量、PM2.5浓度等生态环境综合指标连续位居省市前列,全县出界断面水质、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我们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县,先后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更获得了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碳汇城市”荣誉称号。

  绿色赶超叩启发展大门

  记者:新一届泰顺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旅游主业化定位,这将为泰顺实现绿色赶超带来怎样的发展动力?

  董旭斌:泰顺发展优势在生态,出路在旅游。我们那里共有旅游聚合区10个、单体总数295个,廊桥、氡泉、乌岩岭等资源都具有明显的稀缺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发展全域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泰顺提出“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突出旅游主业化发展,将为我县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旅游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极强带动效应,尤其是对泰顺这样一个集库区、山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县来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是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也是根本出路。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包容性强,我们抓好了“旅游主业化”,就有能力带动人民群众的就业增收,实现“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繁荣一个县”的目标。

  谋篇布局拉高旅游品位

  记者:泰顺“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泰顺未来的旅游发展有怎样的规划布局?

  董旭斌:下步,我们将按照“旅游主化化、全域景区化”思路,大力提升旅游品位档次,发展氡泉疗养、高山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中国氧吧·康旅泰顺”。同时,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统领,科学修编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多规融合”,积极打造廊氡温泉文化生态养生、乌岩岭自然生态体验、飞云湖山水生态游览、交溪流域产业生态观光“四大旅游片区”,加快廊氡、乌岩岭、南浦溪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创A步伐,力争未来五年内创成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另外,推进山区最美县城、旅游小城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经济;精心包装特色的旅游项目,创新旅游投融资方式,搭建全域旅游招商平台,引进国企、央企参与旅游开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集聚发展。

  全面小康提升群众获得感

  记者:泰顺与省市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董旭斌:围绕全面小康“各地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该掉队”的要求,下步,我们将切实找准泰顺在温州新方位下的发展新定位,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发力。一方面,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旅游百亿工程”和“交通百亿工程”,着力打造交通“通高建铁”时代,补齐交通短板。同时,加快县城罗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建设,加快人口集聚步伐,提升市政配套功能,并以“教育现代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铁军风采转变作风保障发展

  记者:泰顺实现绿色赶超,离不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请问泰顺下步在干部“铁军”打造上有哪些新举措?

  董旭斌:我们将不断强化“以实干论英雄,克难攻坚选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围绕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完善考绩办法,大力选拔任用狮子型、实干型干部。同时,制定实施克难攻坚专项考核办法,设立五大战略重点、招商引资等五类克难攻坚平台,实行专项考察、专项巡察;实施“五团百狮”干部锻炼计划,集中选派100名优秀干部组建“五团攻坚克难铁军”到攻坚平台锻炼,加大干部基层历练、专班磨炼力度,锻造泰顺“铁军”。同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对懒、慢、不担当、乱作为等干部作风出重拳、下力气整治。

  未来5年目标

  打造浙南闽北重要旅游目的地。全面实施“旅游百亿工程”,加大旅游及养生养老重大项目、重点景区创A、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全力打造浙南闽北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打造山区最美县城。围绕“小县大城”“旅游小镇”建设,完善县域总规和中心城区控规,加快罗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建设,建设文祥湖水库、文祥庄园、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深化产城融合、产城联动。加快人口集聚步伐,提升市政配套功能,增强县城集聚和辐射能力,全力打造山水特色与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现代化品质城区和生态型美丽山城样板。

  打造泰顺铁军干部队伍。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强化实干导向、基层导向、担当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以实干论英雄、克难攻坚选英雄”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泰顺铁军。

  打造全国生态高地。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环境“全国一流、省市前列”的要求,深入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创新生态制度,全方位提升县域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使泰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把泰顺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打造交通“通高建铁”时代。大力实施“现代交通百亿工程”,建成溧宁高速公路文泰段项目,加快推进温武铁路、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项目,着力构建横向以高速公路、新58省道为支撑,纵向以235国道、青文泰省道为支撑的“两纵两横”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打造教育现代化县。紧紧围绕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目标,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升等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特殊教育延伸全纳、终身教育开放互动,真正打造让全县人民满意,并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强县。

  制图:张毅

  党代表有话说

  加大帮扶力度致富库区百姓

  泰顺县筱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振我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飞云湖畔的筱村,就是我的家乡。为了保护温州“大水缸”,我们珊溪库区群众的产业发展全面受限,过去大家守着一汪碧水,过着穷日子。现如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纷纷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实现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经验可循。我希望,今后能够持续加大对泰顺,特别是对库区转产转业的扶持力度,帮助我们把生态优势放大,让乡亲们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过上富足、安定、无忧的幸福日子。

  加大转产转业扶持力度贵在“精准”,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希望省市党委政府更加准确掌握库区群众的生活现状,确定库区转产转业的重点对象,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一企一村一结对”的库区转产转业扶持机制,帮助库区建设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上“发力”,从加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安排和资金安排上“想招”,为农户“量身定制”转产转业帮扶方案,拓宽增收致富之路。

  补齐人才短板增后劲

  泰顺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教科副科长程波

  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医生党员,切身感受到山区群众对医疗资源的期盼,而与之相对的现实是,高质量医疗人才和资源在不断流失。我们希望,各级部门能够切实抓好人才相关政策落实,进一步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待遇,因地制宜出台有利于地方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打造医疗服务招才、引才、留才的政策“洼地”和情感“归属地”,让更多优质专业的人才为“健康泰顺”贡献力量。

  过去,泰顺发展诸多受限,与地理偏隅、交通落后分不开。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高速梦”正在实现,但是泰顺距离省城依旧遥远,希望在补齐山区交通短板上加大支持,为高速公路文泰段、温武铁路等提供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实现文泰高速与景宁高速的连接,使泰顺早日步入“通高建铁”新时代。为山区群众和优质农产品畅通“出山”之路,为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打开“进山”之门。

  环境改善守护“绿水青山”

  泰顺县罗阳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王潘萍

  近年来,泰顺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有目共睹。当前,泰顺已经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评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评估,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做深做细城镇垃圾分类文章。希望能更加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尤其要注重珊溪库区“大水缸”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库周群众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为他们安心“护水”提供硬件支持。

  同时,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对环卫工人基本权益保障,将环卫工人低温补贴列入财政预算,把对他们“冷暖”的牵挂,落实在实实在在的举措中,并以此带动全社会更加尊重、理解、支持和关注参与环卫工作,让酷暑严寒中奔波忙碌的“马路天使”更加安心坚守岗位。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郭乐燕

  报道组:陈祥磊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