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之年,而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生动缩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个个个体故事,汇集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答卷。从小家出发,聆听小康故事,见证小康生活,今起,温州新闻网推出“在身边·小康故事”网络主题报道之《欢迎来我家做客》,将通过个体记忆,和“小康见证人”的视角,全面报道展示温州“第一个百年”所取得的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陈氏三姐妹:一碗炊饭开启小康生活

温州网2020-07-22 15:48:00

  一年到头,以店为家,凭借一碗炊饭,开启小康生活。对于温州“三姐妹”来说,这个位于市区府学巷不足20平米的小店,就是她们家奔小康的最好见证。

  近日,“在身边·小康故事”网络主题报道活动之《欢迎来我家做客》首站,走进温州人共同的记忆、有着30多年好口碑的温州老字号早餐店——三姐妹炊饭店。

炊饭,也叫糯米饭,是温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两姐妹和小康见证人聊创业故事

  下岗后重操旧业

  一天能卖出200碗糯米饭

  先来认识下传闻中的“三姐妹”:大姐陈爱芬,67岁;二姐陈爱兰,63岁;三妹陈爱萍,60岁。大姐因为身体抱恙,近来在家休养,目前店里都交给二姐和三妹打理。

  35年前,分别在温州市第一桥面包店、东风餐馆、糖果厂上班的姐妹三人,因为所在国营厂被承包而先后“下岗”。由于出身餐饮世家,三姐妹从小就喜欢搞美食,于是三人一商量,在市区府学巷开了一家早餐店,取名“三姐妹炊饭店”。

  如果餐饮生意有辛苦指数的话,早餐一定可以打上“五颗星”。凌晨4点,大多数人梦乡正酣甜时,三姐妹已经到店为新的一天忙活开了:洗米、蒸饭、熬肉汤、炸油条、磨豆浆、揉面团、做包子……三个人的性格大大咧咧,但干起事来却不马虎,利用所长分工合作。

  陈爱兰还记得刚开店那会儿,街上还有其他两家早餐店,味道都比她们的好,不服输的姐妹三人便日夜琢磨着要把自己的早餐做好,拉住回头客。“要把炊饭做得好吃,原料很重要,我们都选最好的米、粉、油、黄豆,才能保证住口感和味道。”

  凭着这份认真劲儿,早餐店的生意开始蒸蒸日上。上世纪80年代流行“路边摊”,一张大圆桌摆在路边,一群认识或不认识的食客围坐在一起享用早餐。再后来,桌子移到店内,平日里的顾客多到都坐不下,店面也由原来的一间扩张成两间。店里食客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两岁萌娃。

  “最早的时候,一碗糯米饭卖2块2,现在9块、11块都有,店里生意好时,一天能卖出200多碗糯米饭!”陈爱兰亮了亮嗓门。做了35年的生意,最让姐妹三人自豪的就是这么多年来,炊饭和豆浆的味道从没有变过,生意依旧红火。就在我们“做客”时,店里正有不少食客是特地从好几公里外赶来重温“记忆中的味道”的。“以前有个从小在我们家吃糯米饭的孩子后来去山东青岛读书了,就让他妈妈来我们这‘打包’了50碗冷冻好的糯米饭带出去,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吃。”陈爱萍说。

  店里还来过不少名人。去年,温州出去的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项飙,在接受许知远的《十三邀》采访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许知远走进这家“三姐妹”,并推荐了一碗咸的糯米饭,实名打call。

吴克杉摄

  三大法宝奔小康

  子承母业让招牌更响亮

  从最初的住单位宿舍,到后来自己买房、再给孩子买房……陈爱兰笑着说,陈家三姐妹能过上小康生活,离不开这几样法宝:

  团结齐心——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但姐妹几个不这么认为,她们在经济上不太计较,设了个公共“金库”,所有支出在这里算,剩下的再每月均摊。在她们记忆中,三人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瞪过眼红过脖子;

  亲力亲为——店里有时忙得不可开交,便雇了个帮佣,但只让对方做做清洗打扫的工作,吃的部分还是坚持自己来。用她们的话说,油条硬软、汤汁多少、味道咸淡都有讲究,常年下来都有了“手感”。这也是为什么店里生意这么好,她们却从没考虑过要开“分店”的原因:口碑很重要,没经过自己的手,交给别人不放心;

  任劳任怨——明明是早餐店,却通常忙活到下午2点才打烊。更难能可贵的是,三姐妹每年只在过年时给自己放几天假,其余360天每天准时到店,风雨无阻。这一坚持,就是35年。

  在三姐妹身上,小康不仅是通过双手改善生活,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我们也不为赚多少钱,生活够吃够用就行,身体健康第一,关键还能有份自己喜欢的事做。我们姐妹都不喜欢闲在家里,上班多舒服!”陈爱萍笑称现在状态还很好,越干越起劲,再干个十年没问题。

  当然,她们也在考虑接班人的事。“我们三姐妹的三个儿子现在都大了,我们要手把手教会他们才能退休,不能使味道变差,砸了招牌。不过现在年轻人的思维跟我们不一样了,可能交到他们手中,比我们这一辈干得更出色!”

  陈爱兰还透露,“三姐妹炊饭店”接下来打算“搬家”,搬到市区大士门那边一个更大的店面,开启一段全新的故事。“那里环境更好,服务更好,但一定还是老味道!”

吴克杉摄

小康见证人有话说

  • 五马街道谢池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林红

    我算是“三姐妹”的老客了,陆陆续续吃了20多年,可以说是见证“三姐妹”一路走过来的。但以前对她们的故事一知半解,今天借此机会增进了了解。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家人一直独爱这一份。一种味道,能被人惦记这么久,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你肯花精力,踏实工作,坚持不懈,付出一定会有回报,通过双手也能改变命运,过上小康生活。

  • 温州市民监督员高建梅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姐妹”本人,她们热情开朗,外向健谈,所以第一次见面没丝毫尴尬的陌生感。勤劳致富这四个字,在三姐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同龄人,我特别佩服她们的体力、耐力,尤其是持之以恒、乐观豁达的精神,60多岁的人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和干劲,值得敬佩!衷心祝愿“三姐妹”店越开越红火。

监制:黄作敏|策划:叶双莲|记者:张湉|视频:万晓贺 李新泽 陈雯彦|编辑: 张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