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投运】智库研究成果变成现实 水上巴士7月5日正式投运
水上巴士停泊于始发站小南门码头6月25日,温州举行水上巴士体验活动。6月25日8时52分,温州水上巴士一号船载着32位市民和媒体代表从小南门码头出发,至上午10时2分,达到终点附一医新院站,全程用时1小时10分钟。这是温州交运集团组织的第一次水上巴士体验活动。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信息发布会上,市交运集团总经济师、集团新闻发言人朱婵婵女士介绍,温州上巴士线路即将在7月5日试通航。这对最早关注水上巴士建设的温州民间智库来说,意味着其首个研究成果变成现实。
2011年2月初温州民间智库代表吕畅首次提出建设水上巴士的设想,同月,由市决咨委和温州网联合发起的温州民间智库《问计于民》栏目开通,其首期议题就是“温州要不要开通水上巴士”。这一专题研讨形成的报告上报市领导后受到高度重视,陈德荣书记对此作出专门批示。有关部门随即开展了调研、论证与考察,并于今年作为城市治堵的重大举措之一正式付诸实施。据介绍,水上巴士试运营期间票价暂拟定为每人3元,运行时间每天上午7点至晚上6时,每隔一小时整点发班一次。目前试航投入一条线路和两艘船舶,正式运营后将根据试运营状况决定之后的路线扩展计划和船只增投数目,票价将调至5元,刷卡可享受和普通公交相同的优惠。
此次体验活动中,温州交运集团还特别邀请了水上巴士项目的最早的倡议者吕畅前来参与,并向其颁发了“交运集团荣誉员工”证书。“水上巴士的建设不仅可以起到治堵和旅游的目的,更能引起人们对于塘河文化和塘河治理的关注,重现温州水乡风情。”当谈到提出这个方案的初衷时,这位现在福建师范大学读研的温州小伙如是说道。
据悉,温州民间智库将与市治堵办、温州交运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公交与治堵”为主题的米利都讲坛,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民间智库代表共同探讨温州公交事业的发展和城市治堵的推进。(实习生 陈立平)
02【出行】一些你该知道的出行信息
乘坐水上巴士,一些你该知道的出行信息
票价每人5元,全程约需50分钟
巴士票价:试航期间,票价拟定每人3元,正式运行后则为每人5元。市民可投币或刷公交卡、市民卡。正式运行后,刷卡可享受和普通公交相同的打折优惠。
救生装备:每个座位底下备有救生衣,紧急情况下,可将坐垫拉起将其取出。
航行路线:从市区小南门始发,经吴桥、南塘风貌区、梧田、老殿后、附一医新院,终点位于南白象老街。航线全程约11.8公里。
航行速度:航行时速在20~30公里,全程约50分钟。
班次时间:试航时,将投入两艘水上巴士,初步拟定运行时间为每天上午7时至晚上6时,每隔一小时整点发班。
载客数量:一趟载客30人,人满后不再上客,不需要对票入座,先上先选。
开通水上巴士,一则你所不知的幕后新闻
网友一个帖子,促成水上巴士开通
1987年出生的市区小伙子吕畅,现正攻读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昨天,他被市交运集团城西公交公司授予“荣誉员工”称号。这是因为在2011年,他的一条建议,加速了水上巴士开通的步伐。
2011年2月11日,吕畅在温州生活网的城建论坛发了一则帖子——《对于温州试点开通水上巴士的个人设想》,他在帖子里还附上自己设计的三条线路和一张图表。
说起发帖的初衷,吕畅说:“我当时去杭州游玩,发现杭州的水上巴士挺不错,温州水网也很多,我觉得可以尝试下。”吕畅的帖子发出后,很快成为温州民间智库“问计于民”的话题,后受到市领导的重视,推动了线路开通。
03【解答】水上巴士十问
水上巴士十问
水上巴士为何选择从小南门到南白象这条线路?哪些气候条件下会考虑停航?定位究竟是出行还是观光?水上巴士即将试航,昨天,市交运集团相关人士就市民关心的话题,一一作答。
1、为何选择从小南门到南白象这条线路?
答:此前比选的线路有好几条,包括建议者吕畅提出的从南塘到世纪广场的那条线路。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很多线路目前不适合水上巴士运行。因为这些线路上的桥面太低,很多桥是几十年前造的,坡度很平,以前的乌篷船可以从桥拱穿过去,但水上巴士船身较高,根本无法通过。所以选择了目前这条线路,这条线路对陆路交通而言,本身也是繁忙的,从缓解交通拥堵而言,也有必要。
2、汛期河面上涨,船只会否发生碰桥危险?
答:我们之前也考虑到这一点,实地察看了线路上的所有桥梁,桥面离河面最低的是2.6米。原先厂家给我们提供的船身高度是2.4米,船顶与桥面只有20厘米的空间,一到汛期确实可能会发生触碰的危险。经过一些专家的研究,我们让厂家设计时将船高降为2.2米,再加上船体本身吃水,腾出至少40厘米的空间。专家认为这个空间,即便再大的汛期到来,也是足够安全的。
3、终点站初定附一医新址,如今为何增设南白象老街?
答:在线路安排上,我们收到一些市民的意见,他们认为将终点站设在附一医,问你去哪里,说是“去医院,去医院”,不太好听,所以我们增设了南白象老街这个站点,这也是考虑到老百姓的接受能力。另外,也方便了南白象居民的出行。
4、哪些气候条件下会考虑停航?
答:台风天、雾天、特大暴雨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停开。
5、船的时速仅20~30公里,为何不考虑提速?
答:船的设计时速,确实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提升,但我们控制在这个范围,是有所考虑的。一是两艘船对向开,中间肯定会有交汇时刻,如果时速过快,两艘船排开的水波会形成更强的冲击,对航行不够安全。此外,两岸一些居民会在河埠洗刷物品,时速过快排开的水波,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影响。
6、一天航行时间总共有11个小时,为何只有10个班次?
答:船舶每天至少得加一次油,加油点在德胜桥附近,有专用加油车在岸边等候。所以虽然每艘船从上午7时航行到晚上6时,每隔一小时发班,理论上一艘船能运行11个班次,但算上加油时间,最多一天只能运行10个班次。
7、每天的运行成本有否做过核算?
答:每艘船一天最多开10趟,就算趟趟满员,试航期间票价3元,核载30名乘客,一艘船一天最多收入900元。而燃油费、人工费、维护费相加,基本是亏损运作的。具体亏损多少,还得等实际运作过来看。
8、水上巴士定位是出行还是观光?
答:我们是作为改善交通拥堵而推出水上巴士的,因此它的定位主要还是出行,毕竟高峰时段,坐水上巴士比坐汽车要节省时间。此外,它附带有观光功能,比如可以将沿途经过的老桥做成一个“桥文化”品牌,这些桥都积淀着很深的温州历史。
9、两艘船一天最多输送600人次,有人担心会昙花一现,你怎么认为?
答:对总体而言,或者作用不够显著,但对部分需要出行的市民而言,可以解决他们的需求。希望市民能逐步改变出行习惯,尽量减少开车,如果今后能发展到一天几千人的客流,那肯定对治堵大有好处。我个人对这个项目还是看好的,作为新的公共交通工具,当然还需要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10、接下来是否会增加线路或船舶?
答:今后如果运行成熟,客源充足,或许会考虑这一问题。但即便要增加,也必须得先解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刚才说到的桥面过低这一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牵头进行改造;二是缺乏一片水域作为船舶集中停靠的站场。
04【侧面】塘河有没有治理到位?接下来也可看看螺旋桨
▲一位工作人员爬出船外,查看水上巴士的螺旋桨有没有被垃圾等异物缠住。钱鹏鹤/摄
一路上,市民在称赞塘河变美的同时,一个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消息成了市民热议的话题:前段时间,塘河里的垃圾被卷入了船的螺旋桨,损坏了桨叶,最后只得更换。
市交运集团城西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李敏认为,梧田、老殿后及南白象水域两岸分布着老居民区,一些居民习惯性地将生活垃圾直丢河中。前段时间调试时,被卷入水上巴士螺旋桨的是塑料袋、硬木棒等物,最后铝合金的桨叶承受不了冲击,都变形了,提供不了动力,后来只得更换不锈钢的螺旋桨,花费了5000元。目前,另一艘水上巴士的螺旋桨使用的还是铝合金材质,也极有可能会遇到桨叶变形的情况。李敏坦言:“如果垃圾不彻底清理干净,哪怕更换成不锈钢的螺旋桨,这能维持多久,还真没底。”
27岁的船长小柯有着7年掌舵经验,他说,这几年来,塘河的水质比以前是好多了,但螺旋桨损坏一事反映出垃圾还没彻底清除,母亲河还未完全重现昔日容颜。一些参与体验的市民说,对塘河的整治,有关部门不能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还得加把力,“螺旋桨接下来会不会坏,看来也要作为检测塘河治理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准。”
05【回忆】温州“水上巴士”唤醒水乡长卷
“水上巴士”的前世今生
据资料记载,温瑞塘河水系发达,从1937年开始,温州到瑞安就有水上客运线路,小南门码头作为温瑞塘河、瑞平塘河、飞云江干线客货运的起始码头,沿线经过梧田、老殿后、塘下等13个码头站点,先后投入了10多艘船舶,每日对开8个航次。到60年代,每日达到10多个班次。1985年后,随着温州至瑞安公路运输的发展,客流量逐渐减少。到1990年后,经营船舶仅剩下5艘。随着客流量日渐萎缩,后来就停开了。
美好回忆:当年的小南门码头好似一幅清明上河图
“水上巴士”的消息唤起了很多人美好的回忆。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讲述温州以前水上客运的盛况,还有市民对水上巴士提了一些建议。鼎盛时船背上都坐着旅客曾经在温州老的航运管理处工作的老航运人曾长新,对当年温州市区内河水运状况了如指掌,“都装在了我的肚子里。”曾先生说,温州解放时,龙跃率领的浙南游击队就是乘坐内河小客轮从市区小南门登陆上岸,进入温州市区的。
曾先生回忆说:“小南门码头是温州至瑞安最重要的交通要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客运顶峰的时候,每隔20分钟一个班次。客轮由一艘拖轮后面拖拉着5~6艘客驳,真是人满为患,连船背上都坐着旅客。客舱里有卖唱的、卖药的、卖糖果的,非常热闹。”
曾先生告诉记者,温瑞塘河是浙江省第二大内河,北宋时期就成为漕运要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有了客轮运载旅客,从温州至瑞安,每天来回两次,沿线设7个停靠埠。到上世纪最繁忙时,每天往返26个班次,停靠站增加到10几个,总共35公里,成为当时浙江省水路客运中客运量最大的线路。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公路交通逐渐发展完善,选择坐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温瑞内河客运渐渐萎缩。90年代后期,温瑞内河的船舶成为货船。如今,每天早上在菜篮子集团的码头,还可以依稀找到当年小南门码头热闹非凡的影子。
在许多老温州的记忆中,以前的小南门码头好似一幅清明上河图,儿时的码头记忆里有着许多的乐趣。市民金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因家住小南门码头边上,每天都能看到过往的船只、坐船的乘客以及码头上叫卖的各种吃食。有一年暑假,他和同学跑到码头上卖茶水,5分钱一碗,一个暑假下来居然也赚了30多元钱。还有一次,住在自己楼上的一个小伙伴淘气,偷了船老大的桃子,船老大发现后,用船桨一下子拍下来,机灵的小伙伴猛地扎进河里逃走了,现在想起来都忍俊不禁。
与轮船打了30多年交道的舵手阿亮今年49岁,先后开过客运船舶和货运船舶。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还是20来岁的小伙子,开的客运船只,每次都停靠在小南门码头。当时这里十分繁华,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就像一个大的集市。当时车子少,道路不畅通,轮船成为温州南面、西面的主要交通工具,班次最多的一天有十几班,当时的船票是2毛钱一张。
“温州开到瑞安要两三个小时,当时温瑞塘河很清澈,两岸房子虽少但是风光无限。”阿亮回忆,虽然每天来回开好几趟,但是边欣赏两岸风景边开还是很好打发时间的。当时,还有不少学校和团体租他们的船去春游、秋游呢。听说要恢复水上客运了,阿亮很是激动,“客运没生意了我就改开货运船了,如今政府把客运再开起来,看来水上交通有希望了。”
结语Epilogue
悠悠塘河岸,曾经枕着桨声摇橹入眠。如今,“水上巴士”涉水而来,唤起了很多老温州人的美好回忆,也承载了交通治堵的重任。未来运行如何,且看正式投运后市民们的评价吧。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