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11月15日至17日,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4900多位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和青年科技人才代表齐聚温州参加系列活动,共谋创新发展。
解开城市的“引力方程”
11月17日,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行全体大会。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讲话。
今年青科会首次举办“万有引力π”展示交流活动。
主办方希望像“万有引力”一样将年轻的头脑“吸引”过来,一起探索与“π”一样无穷的科学世界。
引力方程,正是“数学家之乡”温州致力于解开的一道新题。
青科会,无疑是温州在解题中引入的一个新“因子”。
过去五年,温州借青科会这个平台连结100多个国家、国际科技组织的全球“朋友圈”,吸引500多名顶尖科学家、中外院士参会,3.8万余名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融合交流,每年带动新增各类人才超20万。
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引力场”,其磁力因子涵盖交通通达、宜居环境、产业支撑、文化魅力等多维度。这些因子,不止于“物”、也不止于眼下,看城市的经济总量、基础设施等,更着眼于“人”、着眼于未来,看城市之于人才“出彩”的机会、看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
青科会,作为一个云集青年科学家的盛会,其背后是创新要素、是优势资源,更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能量,是面向未来的机遇。可以说,青科会的“人气”,呼应着一座城市吐故纳新的需求,也蕴含一座城市制胜未来的关键因子。
当创新要素“峰”起云涌,温州创新发展实现“强磁吸”效应。
放眼瓯越大地,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加速提升,70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引进落地,顶尖人才实现“从0到25”的历史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近2倍、达4700多家,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大幅提升。
青年科学家侴术雷做了10年的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但在缺少上下游产业链的澳洲,研究始终无法落地。在因青科会与温州结缘后,他带着钠离子电池项目和团队,从澳大利亚来到温州发展。三年间,他的科技成果在温州加速产业化,团队从10人增长至150人。
在“城与人”之间,青科会正努力搭建了一座桥梁——一座充满许多机会和选择的交流之桥,一座孕育无限可能的“成长+”的发展之桥。
而借助青科会这座桥,温州需要“软硬兼施”,为五湖四海的青年科技人才营造丰富的、有温度的城市场景,来促进交流、开展合作,进而寻找锁定人才选择栖息的可能。
对温州而言,全球青年科技人才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前沿见解,更可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整座城市在新赛道的突破升级。这是温州加快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以青科会的峰会效应为样本来拆解城市引力场,我们可以看到,若干维度的因子里,有着最大公约数,就是关照人的需求、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这就不得不说到本周末温州的又一条新闻:李子柒惊喜亮相温州非遗活动,讲述自己与木活字印刷的故事。李子柒在官宣后将首次“出差”,为何选择温州?答案在于文化魅力。
在温州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小小的活字章吸引着这位知名文化类视频创作者。借助她的“出圈传播”,木活字印刷术,这一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好比传承在岁月里的“情书”,轻轻地叩开了许多年轻人的心扉。
从青科会到木活字印刷,一“新”一“老”,传承与创新并进、文化与科技同行,是城市不同维度的发展底色,也指向这座 城市不同侧面的追寻。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理当来自于新老“兼顾兼修”,其最终也归结于一点:以城市的无限可能,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提供素材、灵感和机会,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就像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青科会开幕式上所表达的:“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深入交流、交互、交融、交响,在数字、方程、图像、音符的共鸣中,持续迸发创新创造的热情,不断开发想象力、增进创造力、促进生产力。”
“接住”这样的期待,温州需要以更多、更新的思路解好“引力方程”,让这个周末的人气成为常态。
温州乐见这样的场景和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