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加成功。《“聚”变十年》将以记者和观察者的视角,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探访这十年来温州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总结十年来温州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聚”变十年| 温州:聚大爱之光 扬社会新风尚

温州网2022-10-15 16:47:00

  一粥一茶,温暖一城人。今年7月,红日亭迎来了50周岁生日。

  从1972年的一座水泥凉亭,到如今的温州“道德地标”、民间爱心的代名词……这50年间,红日亭深刻诠释了温州这座“温暖之城”的大爱精神。

  红日亭现象是大爱温州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温州持续绽放向善之花,涌现了一个个暖心故事、一位位公益达人、一支支义工队伍……如今的温州,乐善好施、善美成风、善行天下,擦亮了“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品牌,描绘了一幅“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美好新场景。

  50年的坚守

  一茶一粥感动全城

  说起红日亭的故事,要将时间拨回到1972年。

  那时候,温州涨桥头附近有一条福昌巷,巷子口有座桥,桥旁边有个亭子,附近老人们喜欢来这里休闲活动。因为每天一早坐在亭子里就可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因此取名红日亭。

  亭子建好后,来凉亭纳凉的老人们见往来的车夫、船夫、搬运工格外辛苦,尤其是三伏天里,老人们不忍过路行人舀河水生饮,开始在亭里设摊烧伏茶免费供大家饮用,解渴祛暑。红日亭的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1975年,亭子边的护城河要填河成路,红日亭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于是老人们筹钱在大榕树下新建了一座亭子,继续烧伏茶献爱心。

  1999年,温州旧城改造,红日亭再次被拆。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这座由政府牵头建造的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红日亭,青瓦白墙、仿古亭廊,极具江南风情。

  2006年,烧茶老人朱永麟最先拿出1000元钱,带动26位老人纷纷捐出部分退休金,筹集近4000元购置锅碗瓢盆。那年中秋前后,第一碗热粥出炉,红日亭正式开启夏烧伏茶冬施粥的新阶段。

  从“爱心茶”到“爱心粥”,从二月二的芥菜饭到清明节的清明饼、端午节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冬至的汤圆、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和新年的年糕……红日亭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贫困老人、外来务工者、环卫工人、残障人士成了这里的“常客”。

  抗疫期间,红日亭义工队负责人孙兰香带领义工们,每天通宵达旦准备“抗疫加油包”,为防疫执勤点和卡口的工作人员、义工志愿者等送去热腾腾的爱心早餐和夜宵。

  如今,红日亭共有固定志愿者40余人,平均年龄70多岁。孙兰香说,红日亭早已融入他们生活的每分每秒,将这份善心延续下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年轻人加入红日亭的队伍,每逢周末、寒暑假,他们不约而同相聚红日亭,帮忙做义工,传扬红日亭的慈善故事……

  在红日亭的带动下,如今温州全城已有大小3000多个伏茶点,描绘出一幅温州特有的“爱心伏茶地图”。红日亭不仅成了温州的慈善地标,还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中央文明办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根据其故事改编的电影《红日亭》更是入选央视“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影片。

  唱响大爱之曲

  “善行天下”成为温州人标签

  今年63岁的由利花老人是陕西省富平县人,年轻时失去丈夫,靠种地拉扯大四个孩子,现在在家帮忙照看孙子。一年前,左眼视力慢慢下降,逐渐看不清小孙子的脸,几乎只剩下光感。

  “明眸工程”医疗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2022年8月,“明眸工程”医疗团队走进陕西省富平县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为由利花老人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一天,老人视力恢复至0.1,后续还会慢慢提高。拆下纱布后,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温州的医生,我终于能看清小孙子的脸了。”

  据了解,“明眸工程”于2009年启动,是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具体实施的一项防盲治盲公益项目,旨在为中西部地区贫困眼病患者提供高质量复明手术,并通过医院之间的合作帮扶,促进当地眼科事业发展,推广防盲治盲工作经验。项目至今已为近4万人开展公益眼科手术,于2012年获得中华慈善奖。

  无独有偶。2020年5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牵头发起的“肤生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面向全国的大型慈善救助项目,主要为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弱势人群提供救助。

  2022年7月,“肤生工程”团队赴泰顺县岭北社区村尾村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其中一名93岁的赖阿公颈后侧长个小排球大的脂肪瘤,据称有10多年了,近年越来越大,痛苦不堪。老人疼痛时就去卫生院打针吃药,一个月花费500多元。

  经温医大附一院医生超声检查,该肿瘤并未发生病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肤生工程”团队当即决定资助赖阿公手术,帮助老人彻底解决病痛。

  一直以来,“商行天下、善行天下”都是温州人独特的标签。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268家全国地级市以上温州商会和各地温商积极响应,捐款捐物。据全国温州商会总会统计,半个月内捐款捐物就超过亿元,其中温商企业唯品会向湖北慈善机构捐赠2000万元;意尔康、赫基集团分别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珀莱雅设立1500万元慈善公益资金……

  从扶贫济困,到助医办学,从救灾到抗疫……在各个领域,都有温州人带着满满爱意、无私奉献而留下的动人义举。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投身公益服务行列,续写爱与温暖的城市故事。

  打响品牌

  “人人慈善”渐成风尚

  如今在温州,慈善公益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人人向善、人人知善、人人行善”是一种社会风尚。

  “兰小草”王珏获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洞头乡村医生王珏默默奉献于海岛腹地,化名“兰小草”,持续15年用自己微弱的力量践行着“每年捐2万元给急需帮助的人”的“星雨心愿”承诺,直到因病去世后真实身份才得以曝光。“兰小草”的隐善长跑,感动全国,被评为“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温州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兰小草”爱心宣传日,全市上下纷纷以“兰小草”精神为传承、持续接力“兰小草”的“星雨心愿”,涌现出“美叶子”、蔡老伯等隐善群体。

  从“红日亭”到“兰小草”,从“慈善一日捐”品牌到“爱心温州”十大慈善项目,再到关注眼病患者的“明眸工程”、救助唇腭裂儿童的“微笑联盟”、医治手足畸形患儿的“大拇指工程”等……温州慈善公益的平台越拓越大、项目越做越好、氛围越来越浓。

  据温州市慈善总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共募集善款2.844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10156人次。开展“爱心温州”慈善助医、助学、助老、助残、圆梦、助困、帮扶、善行天下、对口援助、助力抗疫等十大慈善项目,惠及困难群众40138人次。

  目前,全市现有登记义工组织808个,志愿者人数达到7.9万人,全市建成慈善工作站557个,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65家,6个慈善基地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一批先进单位、项目和个人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和“浙江慈善奖”。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陈加元曾这样评价:温州作为一座滨海城市,素有义利并重、崇德向善的传统风尚,尤其是民营经济发达,社会慈善力量活跃,慈善义工队伍健全,形成了温州特色的慈善风格。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投身公益慈善已成为温州人崇尚的一种时尚。

  大爱,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价值名片。 纵览瓯越大地,“大爱”已然有形,它渗透城市肌理,构筑起亮丽风景,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监制:阮周琳|策划:叶双莲|记者:潘涌燚|编辑: 张湉

“聚”变观察员

温州十年“善”行,经历了自发到自觉、个体到全民、传统到现代的群体道德实践,一场全民道德攀登,彰显大爱温州“善”之力。

温州慈善彰显温州“义利”。

民营之都的温州,多数民营企业走过原始积累、利润最大化,进入企业公民阶段,富而有义,富而有爱,义利并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一条爱心“生产”线,爱心生态链,爱心生态圈。

温州慈善彰显温州“靓丽”。

温州慈善很浪漫,很文艺,很靓丽,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爱心画卷。“红日亭”以红彤彤的中国红傲然成为温州的慈善地标,“冬暖夏凉”的红日亭,是一支温州城市情感的温度计,是一张温州民间善举的晴雨表,是一座街头百姓心灵歇脚的“榕树亭”。温州的绿色爱心符号“绿眼睛野生动物保护队”,多年为救助人类的忠实朋友野生动物而善良奔走。“绿”是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的旋律,“绿眼睛”昭示着温州爱心事业的不忘初心和盎然生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兰小草”是温州的草根慈善的代表,一株“兰小草”神秘的呵护温州爱心的默然和含蓄,“红日亭”、“绿眼睛”、“兰小草”,色彩斑斓的装点着大爱温州的激情与浪漫。

温州慈善彰显温州“治力”。

“新冠”疫情严重考验了温州的现代化综合治理能力,考验政府部门的能力和魄力。考验民众的速度、力度和温度。考验社会组织的实力和自立,温州以慈善积累的现代治理能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温州慈善彰显温州“益力”。

温州慈善懂得尊重。温州崇善、行善、尊善,懂得敬畏慈善的神圣。温州慈善懂得创意。温州慈善事业向着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和资本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非常规的慈善发展新路,绘制了一道中国慈善领域独特的温州风景。温州慈善懂得抱团。温州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喜流动、好迁移的温州人,跑码头闯天下,温州人合力求生,抱团赚钱,也抱团行善。勃兴的民间公益组织以自发、自觉、自治的公益民主,促使温州公民意识迅速发育。温州慈善懂得市场。温州慈善的最大创意是资本化运作,温州慈善界活跃着很多资深创客,使温州慈善充满资本运作的个性,不仅表现在基金冠名和创始基金增值等环节上,也体现在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创立及其运行中,带动全社会参与慈善,从而推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温州慈善发挥社会企业功能,发挥温州的商人特质,“输血”和“造血”并举,“自救”和“救他”相融。

温州慈善彰显温州“实力”。

温州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重要前提。因为第三次分配,在动力上是爱心驱动的自愿行为,在目标上是解决全社会和谐问题,在主体上是多种社会力量的合作,在途径上是丰富多样的多种途径,在运作上是公开透明的合法合情。它一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社会力量。

40多年前“财富温州”温州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初级人性回归,现如今“慈善温州”是温州人追求精神享受的人性光辉再现,演绎了温州人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的必然逻辑,使自在、自为、自发的民间慈善行为升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在第三次分配的隐形契约中发挥温州慈善在共同富裕中的显形力量。

——张小燕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市民网络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