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最青春的日子,温州城市发展大会召开,纪念温州建城2215年、建郡1700年,回望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以期让千年古城焕发青春活力,更好绘就“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新图景。

找寻温州的“本来”与“未来”

王丹容2023-05-05 10:34:00

  赵用 摄

  温州的故事,起笔于“瓯居海中”。

  古老的瓯江,从山中来,到温州湾入海,绵延八百里,见证山水斗城的生生不息。

  今天,循江眺望,一台台塔吊犹如一支支画笔,以CBD总部经济项目集中开工之势,擘画瓯江新城的新图景。

  瓯江,曾是温州城市发祥之原点,如今亦成为温州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极目瓯江,仿佛可洞见温州的“本来”与“未来”。

  温州城,从何处来?

  自先民顺江而下在瓯地繁衍,温州开启5000多年的文明史。

  白鹿衔花而过,温州山水斗城格局绵延一贯,“江、屿、山、河、城”浑然一体,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等交汇交融,舒展着这座城市的山水人文格局。绵长的城脉,积淀丰厚的文脉、通达的人脉、活跃的商脉。

  温州的“本来”,穿越建城2215年、建郡1700年的时光,在乎山水之间,在于文化之魅。

  她浸润着山水诗神韵、宛转于南戏故里、繁盛着重商经济学派,荟萃百工之乡、歌舞之都、书画名城、数学家之乡,并于改革开放的惊雷中催绽出“四千精神”、铸就“温州模式”……

  赵用 摄

  而往深一层探究,一座城市的“本”在于“人”。

  纵观温州这部厚重的建城史、建郡史,就是一部依山拓海、山水融合、人景谐居的迭代史,就是一部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奋斗史。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的本色,始终由一代代温州人写就。

  “未来”的温州,建什么?怎么建?为谁建?谁来建?答案不言自明。

  市委市政府选择在温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日子里,召开城市发展大会,为这座城市追根溯源、追寻未来,所践行的重要理念清晰可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这,是温州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根本遵循。

  当前,新一轮城市发展浪潮奔涌而来,城市更新气象席卷各地,浪潮里翻滚的浪花有科技之光、文化之脉、商业之气。对标先进城市,解答好“赓续千年城市文脉、推动城市一体发展、实现品质能级跃升”这道命题,是温州都市振兴的关键所在。

  潘祝平 摄

  答好这道面向未来的命题,第一把钥匙是“格局”。

  城市的格局打开,城里的人格局也会越来越大。

  向东向南、拥江面海,赋予温州人更为广阔的发展场景。

  构筑“一轴一带一区” 城市发展新格局,是基于对资源特色禀赋、发展空间优势、综合承载能力的综合考量。温州融合山江海,打造沿江发展轴、沿海产业带、生态发展区,追求的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城市吸引人、集聚人、成就人。

  当瓯江新城规划全新“开篇”,全力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尤须增进大江大海的胸怀、诗意山水的意境。如此,方能打造全球温州人的故里港湾、拥抱世界的温润水岸。

  第二把钥匙是“情怀”。

  最是文化有情怀。

  城市文脉不是静态的、不纯粹属于“过去”,它流淌在城市韵律中,有着属于“未来”的精神气质。

  2215年的城市年轮是可阅读的,“瓯”“古”“名”系列更是“鲜活”的。它们理当以静水深流的方式,融贯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予城市发展以源头活水的滋养。

  在文化力托举城市魅力的今天,温州别“开”生面:在城市发展大会上,《温州大典》2023年度书系、“洵美东瓯”诗书画长卷开卷,墨池坊开街、温州能源博物馆开馆。用文化敲开未来之门,我们倍加珍惜温州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在传承中激扬文化自信力量。

  第三把钥匙是“温度”。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从瓯人“翦发文身、错臂左衽”,到宋元温州先辈闯荡“海丝之路”,再到250万温州人通达五洲,一代代温州人闯荡江海的故事,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

  就在这个以城市之名的大会上,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作为城市奋斗“主角”参会。温州,是温州人胼手胝足打拼出来的温暖家园。温州的明天,需要各级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上的服务温度,也需要全体温州人为这座城市聚合的发展温度。

  2215年、1700年,时间开启全新的里程,不断打开人们对温州城的想象。

  从历史“本来”的深处走来,瓯江潮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也奔向温州美好的“未来”。

监制:阮周琳|编辑:鲍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