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居海中”,这里的故事起于山海间,流转千年亦生辉——3月28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月29日,“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喊出“重振雄风”。山与海的碰撞,不仅赋予这片土地以厚重,更留给我们更多关于文旅融合的思与行。

雁山瓯水的“千古一叹”

2023-04-02 20:16:00

  1982年10月,新中国考古奠基人、温籍考古学家夏鼐,最后一次回温。

  “至朔门公安码头过江至江心寺,已十八年未来此,孤屿仍媚中心。”40余年后,彼时的朔门码头,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也是这次家乡行,这位考古学“一代宗师”,来到雁荡山,题碑喟叹“至今始来一游然不虚此生矣”。

  历史的奇妙,就在不经意间的偶然。

  瓯江与雁荡,是包括夏老在内的温州人最深的“山水乡愁”。古往今来,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留下多少诗意咏叹。  

  至今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海丝之路的绝佳阐释,入选考古“奥斯卡”,于八百里瓯江映照出千年商港风华;雁荡奇秀,静默无言,却于风起云涌的市场拼杀中喊出“重振雄风”。将这两件大事放在一起,或可勾联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时代命题:雁山瓯水,如何才能“不止于山水”?

  有人说,文旅融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是时间,连着古与今;旅游是空间,连着五湖四海。文旅融合,是时空的交融,是天作之合。

  时空交融,就意味着要从风景转向场景。旅游,“因为向往,所以奔赴”。文旅融合,也就是要塑造“何以往之”的新场景。

  自南北朝开山凿胜的雁荡山,之所以要“重振雄风”,在于“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的现实转型之需。

  一座“夫妻峰”的故事讲了几十载,山还是那座山,湫还是那个湫。但是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已从拍照看景的1.0、休闲度假的2.0,演变为互动体验的3.0。久负盛名的雁荡山,固然有着文化“里子”、名胜“面子”和景区“牌子”,却多年未见互动体验的新空间新场景。早些年电视剧《神雕侠侣》《琅琊榜》在此取景,雁荡亦没有乘“古风而上”。

  反观外地,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屡屡出圈,洛阳借《风起洛阳》一时风头无两。网红景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体验+融合+科技”,是打造文旅新场景的三张王牌。用好这三张王牌,才会带来好内容、好运营,才会有流量与留量。    

  “何以往之”,是因为生活的品质、文化的雅趣、时尚的体验。基于此,雁荡山实施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把整个雁荡山作为一个文旅融合大场景来打造,植入当代人热衷的时兴业态、热门业态,努力在户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方面构建新场景,实现互动性、沉浸式体验效果。而就在体验互动中,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当然,新场景的塑造,需要融的业态,也需要融的项目。

  当朔门古港遗址 “浮出水面”、惊艳世人,温州正计划依托古港遗址,高标准建设朔门古港遗址公园。人们期待的是,未来的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座绽放海丝文化芳华的博物馆,更是一座找寻千年商港文化根脉的精神家园。

  在杭州,德寿宫门开、宋韵风雅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成为最热打卡地,让我们窥见文化遗产项目建设穿越时空的魅力。实践证明,文化是永不贬值的“硬通货”,文化“家底”越厚实,做起旅游来就会越得心应手。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功能,是要向公众开放,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这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休闲、文化旅游、城市消费等有机融合,将是未来温州文旅融合必须作答的新考题。

  无论是朔门古港还是雁荡山,都是老天爷、老祖宗留给温州的重量级遗产。拂去时间的尘埃,那逶迤向前的瓯江水,那奇秀天下的雁荡山,告诉我们,瓯越千年真实存在过的灿烂文明,就在我们最为熟悉的山山水水间。瓯越之美,起于山水,又不止于山水。

  从山水而来,向未来而去。让遗产激活时代因子、重焕时代光彩,我们才能找到“何以温州”的答案,才能书写“何以往之”的“诗与远方”。

监制:阮周琳|编辑:张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