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10个最佳实践案例发布,温州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创新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开辟融资新路径等两个项目入选。3月3日,市委专题调研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强调要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加安心暖心爽心。

“软环境”如何成为“硬支撑”

王丹容2023-03-05 15:55:00

  拼经济,拼的是什么?

  资本的流向中有着答案。

  3月1日,三大新能源产业项目在温州同步开工签约。“落户温州3年多来,时刻感受到各级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深耕于此。”麦田能源负责人一语道出在温投资“加码”的原因。

  商业世界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主体“用脚投票”,其选择正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生长之“土”,是市场主体活力之“氧”。 它看似无形,却是实力之基,直接决定城市吸引力、生产力和竞争力。城市之间拼经济,从数据上看是拼经济指标,从内里看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敢为人先的温州,在改革开放后的“逆天改命”,离不开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以“看似无为却有为”的作为,尊重、包容、支持民间首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宽容环境,使自然禀赋先天不足的温州得以领改革之先。随后多年温州爬坡越坎、滚石上山,其发展经历隐含朴素道理:没有好的营商环境,就没有强的竞争力。只要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自然会出现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局面。

  在这过程中,温州人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道难解之题,但也是必解之题、可解之题。特别是近年来,温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推出58项全国全省引领示范新政,加速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连续两年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名列全国第二。这两年,温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刷新纪录,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可以说,营商环境这一关键“子”,带动高质量发展“全盘活”。

  眼下,在全力“拼经济”的跑道上,对标“尖子生”,尤其是考虑当前稳预期、提信心的迫切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

  放眼全国,各地不断寻求营商环境“最优解”,拼资源、拼土地已转向比服务、比环境。审视自身,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供给因企而变、因势而变,全市面上评价与企业个体感受存在落差温差。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高处”取胜,势必要从营商环境的“软处”着手。

  好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样的?用企业家的话来说,就是让企业办事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有企业反映行政审批公示的“慢”“等”问题,也有企业反映一些干部办事只求自身“太平”不敢担当破难。种种心声,是市场主体强烈向政府表达的用户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基于此,优化营商环境的逻辑也清晰可见——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而不是以管理便利度为导向。

  “省时、省力、省钱、省心”,是企业所考量的办事综合成本。与之相呼应的,就是政府所提供的一整套优化方案,包括政务服务的便利、要素供给的有力、市场体系的公平以及法治体系的完备,等等。这呼唤着,各级政府既要做“加法”,优化制度供给、政策设计;又要做“减法”,减手续、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消除隐性壁垒。

  当然,落实到每个具体事项中,需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到服务全链条,系统重塑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体系,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对接、政策供给。

  好的营商环境,于政府而言,需要在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上协同发力;对企业来说,就好比大海与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拼经济”,归根到底,拼的是人心,尤其是企业家稳固而长远的预期。营商环境的好口碑,就是一座城市给予外界最强的预期。

监制:阮周琳|编辑: 潘涌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