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7.5%背后的“形”与“势”

王丹容2023-07-29 17:21:00

  7.5%,温州GDP实现恢复性增长。

  纵向比,比一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横向看,高于全国、全省2个和0.7个百分点。

  这,实属不易。

  就像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的判断和分析: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恢复,不是追求马上全面回到曾经轨道,而是力求经济整体向好、经济循环逐步恢复,进而不断试探潜在增速。

  换言之,数据所反映的实践,不是“往回看”,而是“向前看”。

  7.5%,这个关键数据里,就藏着诸多“向前看”的信号:信心、定力与干劲。这些信号,是面向下半年、面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基石。

  先说信心。

  前半程“稳中有进、恢复向好”的态势,是在一步步稳经济、闯难关、应变局中“干出来的”。

  从年初艰难起步到逐月回升再到总体向好,这半年来,全市上下一手抓当前基本盘之“稳”,一手谋未来新动能之“进”,承压前行、稳中见韧。

  助企纾困,是观察“稳”的一个小切口。今年以来,全市构建“两万”行动+“帮企云”平台+96666热线助企+政企直通车“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温州城市风光南塘夜色(温州市鹿城区)视觉中国温州图库 陈翔 摄

  通过这个切面,上半年的两个数据引人关注:

  一是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7%,连续4个月呈现回升态势;

  二是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66.3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4个百分点,创2016年以来新高。

  拉开观察的宽度,我们看到,7.5%的背后,是全市各县(市、区)的集体发力加码,各地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6.5%,整体拉动全市发展。

  拉开观察的纵深,我们发现,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稳经济的“组合拳”,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底色,并非“就眼前抓眼前”“就局部抓局部”,而是基于宽广的发展视野和长远的战略谋划。

  持之以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就是为了创造“进”的新动能。

  年产3000台(套)一体化智能高端鞋机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效果图。

  今年以来,全市集中签约两批重大产业项目232个,新开工入库超亿元产业项目157个,新招引500强高质量项目17个。

  项目落地见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项目密集落子、持续落地,带来的是新赛道的抢占、新动能的积蓄。

  上半年,新兴产业引领增长,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17.8%、11.4%。

  显然,支撑这组数据的,是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厚积薄发。这两年,全市坚持招大引强、增资扩产双轮驱动,全力抓项目、促签约、推落地、快达产。它们一起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势”。从这个角度看,7.5%,看似惊喜,实则也是意料之中。

  看经济形势,看的是“形”和“势”。

  “形”是当下的“稳中有进”,是前半程攻坚克难的成果。“势”为长远的“恢复向好”,是后半程继续前进的预期。

  就在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的叠加中,我们看到了,在温州,“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更加充沛,彰显出强大的韧劲。

  温州经济的这种韧劲,早已在过去的风风雨雨中得以证明。在历经疫情冲击后的这半年,再一次通过“压力测试”检验。

  再说定力。

  诚然,信心是定力所在。从上半年数据看,主要经济指标都走在上扬曲线上,21项排名较一季度在全省排名前移。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平”或者“躺赢”。

  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困难与风险,呼唤更强的定力。

  “半年报”里,外贸出口承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消费信心不足等问题亟需关注;一些数据反映着温州经济短期性因素、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外需求收缩,各种风险隐患叠加,从多维度深刻警醒我们——

  经济恢复,不会是一片坦途。直面困难、保持定力,尤为重要。不避难、不畏难,是基本心态,也要成为行动常态。

  本周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从政策效能、需求潜能、项目动能、主体赋能四个方面,对下半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加以部署,蕴含着对“质”与“量”统筹兼顾的原则、方法和路径。

  波浪式发展,方向不改;曲折式前进,目标不变。“向前看”的本质是追求“高质量”。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温州印象城

  最后,呼唤的是干劲。

  对标年初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这一目标,从“半年红”到“全年红”,还需攻坚而上、破难而行。

  每个人对经济恢复的感受各不相同。眼下,经济恢复“热度”与大家对市场体感“温度”可能还不一致。这就意味着,下半年还需再加劲加码,早日让经济恢复成“大势”。

  从产业链看,单个企业复苏时间或许快,但要全链条、全行业恢复,更需要从“挂一档”到“挂四档”这一提速加码的过程。

  “抓项目、破难题、强服务”,一场攻坚行动,可见市委市政府的鞭策之力。

  稳主体、攻项目、促消费、防风险……这一项项工作,都是攻坚克难的考题,无不需要全市上下拿出耐力耐心,练就定力魄力,拉长板、补短板,努力让经济恢复的节奏、形态、力度经得起持续考验。

  “恢复”不易。7.5%之后,是一次耐力比拼!

监制:阮周琳|编辑: 潘涌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