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7月30日,温州“四会合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强调扛起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交出“力拼三季度、奠定全年胜”的高分答卷。
勇挑大梁,“法宝”在哪
陈翔 摄
人到半山路更陡,发展又到了一个爬坡的关键节点。
当此之时,扛起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是省委对温州的期许和信任,也是温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分内之责。
勇挑大梁,靠什么?
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无疑是温州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温州以改革著称。改革是过去40多年改变命运、创造辉煌的重要法宝。靠着改革起家,温州从偏居东南一隅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创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风向标式的辉煌,并在新时代继续当好探路者、“续写创新史”。今天,改革依然是温州勇挑大梁的重要法宝。
客观地说,当下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当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些问题,是全国各地共同的“成长的烦恼”,温州亦不例外。谁先能改革破题,谁就可能在下一轮发展中撑起一片天。
于温州而言,更要辩证看到深化改革的“时与势”。固然,较之40多年前,先发优势在弱化,利益博弈更为复杂、思想观念更加多元。但也要看到时代赋予的新的改革机遇、改革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些顶层设计,让基层探索方向更明、心也更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前所未有地历史性地接近温州、走进温州……这些都是时代给予的新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持续激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继续吃好“改革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羁绊、厚积优势,才能激活“生长因子”,把肩膀练宽、脊梁练挺,才能在全省发展中“勇挑大梁”。
苏巧将 摄
聚焦现实发展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束河冲沙、通渠引水,更显迫切。
从今年上半年经济主要指标看,全市GDP同比增长6.2%,经济发展蓄力回升、稳步向好。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但与此同时,各领域发展“不均衡性”持续显现,仍存有动能性、结构性的问题。破解这些转型中的问题,就需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
从动力源来看——
制造到“智造”,需要“智改数转”的土壤、生态、机制。如何提升温州制造龙头牵引性、生态支撑性,需要系统协同推进政策设计、创新驱动、数实融合、招大引强、增资扩产等全链条工作,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例,前沿领域“赛道”上天入地、“玩法”也翻天覆地,许多惯常的理念、套路、模式都被颠覆。勇闯“无人区”,就意味着在不断迭代的应用场景中驱动改革创新、制度重塑,打造跃迁领跑的新动能新优势。中国(温州)数安港从无到有、立制而安,在数据要素跑道的争先,就是一个可解剖、可借鉴的样本。
从活力场看——
温州的改革活力有赖于开放带动。今天,世界格局在变、开放机制在变。中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等等。于温州而言,抓紧实践探索,有优势也有基础。放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用好杭温高铁开通机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将为温州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
又以“两个健康”为例,温州先行先试,为全国“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探路开路,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源头活水”。如何从先行走向示范,是新的改革使命。当然,走向深化的过程中,改革任务也更为艰巨,比如,破解资源要素配置不匹配问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等,都需要以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来作答。
改革,是温州的气质,也是温州人骨子里的精气神。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新的改革征程,在浙江先行的征途上,以改革之力扛起“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理当是温州的政治自觉也是行动自觉。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有进一步的精彩。勇挑大梁者,必是改革的探路者、促进派、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