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两会”,民生关键小事与发展大计在这里相汇,是观察温州、读懂温州一个窗口。

透过“两会”看什么

2024-01-28 22:23:00

  市“两会”如约而至。

  每一年的政治盛会,都带着我们在回望中盘点过去、从展望中走向未来。

  今年的“两会”,其重要性更不言自明——

  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温州如何冲刺“双万”城市?如何以自己的“稳”“进”“立”为全国全省大局作贡献?特殊的时间节点、繁重的发展任务、瞩目的“强城行动”、多元的民生期待,无疑令上述题眼的答案更具看点和张力,也拉升了各界对今年“两会”的期待值。

  这两天,从科创前沿到车间一线,从海岛渔村到广袤山乡,代表委员们从每一条战线上动身赴会,带着沉甸甸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直奔会场,共商温州发展。

  那么,透过今年市“两会”,我们看什么?

  其一,看经济何以“稳”“进”“立”。

  当下,温州正向着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的“双万”城市目标冲刺。

  就在本周,刚刚公布的2023年温州经济“成绩单”,彰显温州稳健的“韧实力”。全市GDP达87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温州经济逆势反弹、回升向好,为冲刺万亿级GDP奠定基础。

  走过不寻常的2023年,今年经济增速主要预期目标如何设定,备受关注。对温州而言,面对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形势,一个积极、合理的经济增速目标,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两会”上,包括经济增速建议目标在内的今年各项工作,都将得到代表委员们充分的审议讨论。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将对当下温州发展进行“望闻问切”、建言献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面对未来与未知,“两会”本身就像是一种信心“加持”用政策、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向社会各界传递信心,进而引导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让“稳”的基础更加夯实,“进”的态势更加强劲,“立”的动能更加集聚。

  其二,看“强城”何以强合力。

  市委市政府发出“强城行动”动员令,这是温州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一场攻坚战,也是做好今年工作的聚力所向。

  愈是大事要事当前,愈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强城行动”,要下好“关键子”、落好“胜负手”,就需要通过市“两会”进一步发扬民主、凝聚共识。

  细化至“强聚合、强经济、强循环、强品质、强功能、强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也需要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贡献真知灼见,不断丰富和完善“强城行动”的温州攻略。

  比如,在营商环境上,如何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更好破除企业身上的制度性藩篱,及时赋予它们更多的阳光和雨露。

  又比如,在大孵化集群建设上,如何抓好孵化空间拓展提质,构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进一步点燃创业创新创富的梦想。

  这些事情,都关乎“强城行动”的落地执行,既需要从当前处着手也需要从长远处着眼。基于此,今年“两会”,谋当下之势也瞻时代之变,其视野既有“特写对焦”也有“广角远景”。

  其三,看实事何以进心坎。

  民生实事,是每年两会上社会各界的关切点。

  历年来,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从两会前的广泛征集到两会上的代表票决,其本身就是一个聚民意、汇民声的过程。民生实事提出后,每一项都细化分解、跟踪监督,更是追求实打实的解民忧、惠民生的落地成果。

  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但随着时代变化,百姓的利益诉求愈发多元,所需所盼各有不同。对标新期待,有的项目还存在群众需求与实事效果之间的偏差;有的项目不是抓一年两年就成,需要持续发力加码。这些,都催促着民生实事项目的持续迭代、跃升进阶,持之以恒把功夫下到家。

  民生关键小事与发展大事同频共振,这是“两会”议政厅里的常态。因为同频共振,“两会时间”,成为明晰目标、凝聚共识、最终一起向前的过程。因为同频共振,“两会”和声中,有着历史的回响、当下的进取,更有着未来的召唤。

  从这个视角看,“两会”正映照出一个温暖的、稳健的、有力量的温州。

监制:阮周琳|编辑:诸葛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