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11月24-25日,来自全球13个国家16个海丝沿线城市代表、专家学者等齐聚温州,参加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聚焦“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主题,共话海丝遗产价值与海丝文化传承。
打开千年海丝的“三重”密码
风从海丝来。
温州推开一扇“门”,探寻跨越千年的海丝风华——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为温州与世界搭起新的桥梁,寻求务实合作、开放合作之路。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从蔚蓝的海洋走来,海丝之路勾勒开放、包容、互鉴的轨迹,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的影像。
温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当考古专家们借吉光片羽窥见历史切片,我们亦从一场场论坛里、一次次对话、一轮轮合作里,找寻千年海丝的“三重”密码,为今天温州乘“丝”而动、依“海”而兴提供借鉴。
其一,文为“脉”。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实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被专家认为极大地补全了海丝遗产中港口码头类遗迹的缺失。一场以“海丝之光”为名的学术研讨会,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和现实传承为切入点,探讨交流挖掘海丝文化的时代内涵。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和江心屿遥遥相望(2022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当沉睡的古港拂去历史尘土,该如何重现迷人光芒?在考古挖掘之外,这一更大更深的课题,等待着系统性、创新性地解答。但毫无疑问,一座城市要构建海丝文化共识,就要将海丝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互动场景,将城市的海丝叙事融入当下真实的生活场景。
在这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考古挖掘、展示展览、非遗传承、品牌打造等,将海丝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表面和内在进行梳理关联,赋予千年海丝以新的文化内涵,从更宏阔、更深远的视野中萃取、凝练出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进而转化为发展动力。
其二,人为“桥”。
“达观,温州人。”《四库全书》里仅有的一句介绍,让后世看到“深藏”于历史、“开放”于世界的元代温州人周达观。
公元1296的春天,温州港口,周达观随使团从这里出发,前往真腊(今柬埔寨),在当地考察居住1年多,写成《真腊风土记》。500多年后,法国博物学家拿着《真腊风土记》法译本,发现吴哥遗址。周达观和他的《真腊风土记》成为后人打开吴哥文化的一把钥匙。
727年后的今天,“寻找周达观”,寻找的是远航的先人们领开放风气之先、奔赴星辰大海的精神。今天,70多万温州人奔走在五洲四海,在近200国家和地区创业创新,并以“侨”为桥,以“侨”架桥,构建了链接全国、覆盖全球的商业网络,造就“世界的温州”。
世界有多大,温州人的市场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广,温州人的舞台就有多广。温州人“商行天下、勇闯天涯”的基因亘古绵长;温州“向海而生、依港而兴”的历程融古铄今。
有人说,个体的命运、情感和创造,是通往世界的桥梁。从周伫移居高丽经商参政开始,千百年来,一代代闯荡世界的温州人,走过“桥”、架起“桥”,也成为“桥”。这是这座城市发展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其三,城为“媒”。
此次海丝盛会,是城与城的相遇,是再续海丝情缘。
作为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温州与各城市一起携手传播、传承海丝文化。与会的海丝沿线各城市,以产业合作、友好城市协作、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等方式,探索务实合作之路。
每一座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海丝密码。与城对话、与城共鸣,视角更为丰富、话语更为多元、力量更为凝聚,海丝之美也会随之绽放得更为立体且缤纷。当海丝“朋友圈”越来越大,当对话的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方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重新认识温州,把温州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
帆起瓯越,丝语千年。 “海丝之光” 越过千年时光,穿透历史烟尘,正照亮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