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8月16日,广州市国资委携“豪华阵容”来温,广汽集团、越秀集团等一批明星国企民企,在温考察洽谈、寻找机遇、深化合作。从大湾区到瓯江畔,从粤港澳温州人大会到合作项目对接布局,瓯粤联动愈发紧密。
风从大湾区来
瓯越大桥 李振恭 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广州“豪华阵容”企业的到访,带来一股来自大湾区的风:
携着合作诚意而来,广州明星企业此行来温,对接优质资源、深化务实合作,寻求两地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上强强联合。
从珠江到瓯江,风从湾区来,会在温州撒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催绽出什么样的“新苗”?
一直以来,温州人对粤港澳特别是广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两地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但是在商业活力、群体性格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可谓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商脉相连。温州人对粤菜的喜爱、广州货在温州的流行,就是细节佐证。
当然,两座商城的相互辉映,不仅仅是20万温州人奔走两地的创业身姿,也不止于广交会上的温州智造,更应是基于产业互补的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意味着从单向招商走向双向合作。
一次主动上门的考察对接,为温州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带着大湾区的先进理念、优质资源而来,广州国资委组织这批响当当的头部企业一起登门,于温州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广州国资家底雄厚,国企实力有目共睹,国企资产总额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相较而言,温州国资国企规模和影响力相对有限,正处于成长阶段。
在寻求更为深入的项目对接、资源链接过程中,理念赋能无疑是重中之重。
不远千里上门,广州来的“老师”与多家温州国企专题交流,探讨国企市场化运营、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等方面做法、经验,为理念赋能开启了第一步。
打开理念的窗,方能望见大湾区的“风景”。
去年11月,温州组织为期三个月的到广州国企带岗学习,向“老大哥”取经。此番座谈中,市国资委表示,将以合作交流专班形式,加强互学互鉴。未来,如能有效对接赋能,不仅是理念思维的系统重塑,更意味着开放合作机遇。
打开视野、打开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打开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2%的GDP,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湾”。
温州,地处长三角与粤港澳连接点。把握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机遇,找准国家所需、战略所向、与温州所长的交汇点,关乎温州未来发展。
向南,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温州动作频频。
此前,市党政代表团于今年5月,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学真经、登门寻合作,成为携手粤港澳、拥抱大湾区的精准对接之行。
狮子山下,温州收获几多。从金融合作到产业合作,从城市建设运营到高校合作创新……22个项目现场签约,一批当地优质项目与温州搭上线,助力温州拓宽新赛道,并站在“桥头堡”眺望更宽广的世界 。
此刻,我们俯瞰万里海岸线。
在广州一端,布局着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在温州一端,“5+5+N”产业有着也正积蓄新动能。两端相连,可形成一条要素聚集、优势互补、项目联动的产业链。
可以想象,这将打开新的创业创新创富空间。
比如,“链接融合”的空间。
借考察合作东风,在新能源汽车、预制菜发展、老字号“提升”等方面,强化双方优势资源对接链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比如,“登高聚合”的平台。
大湾区的战略平台,可在更大扇面、更大程度链接机遇。将各层面的机遇串“点”成“链”,将各领域的要素聚合配置,才能站在大平台上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考察对接只是起点,项目落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次洽谈对接,聊得深、谈得细。未来,从供应链对接到项目合作机制,双方需要携手让合作愿景加快转变为实景,盆景渐次拓展为风景。
海风吹,海浪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当大湾区的风吹来,期待瓯粤共潮生!